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广东省24所高校5603位教师的问卷调查,考察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结果发现:(1)高校教师自评健康状况总体上良好,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和学历教师的自评结果有一定差异;(2)高校教师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相对较多,但不同性别、教龄、职称和学历教师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3)应对方式对教师的自评健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解决问题、求助等应对方式有助于高校教师良好心理状况的发展,而自责、退避、幻想等应对方式则会阻碍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校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性别、职称、岗位教师党员心理状况的差异,为加强高校教师心理卫生工作、提高党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绍兴文理学院286名党员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党员教师阳性检出率为29.3%,高校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敌对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女性党员教师的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男性党员(P<0.05);管理岗位党员教师的人际关系因子得分高于教学岗位党员教师(P<0.01);教学岗位党员教师的焦虑因子得分高于管理岗位党员教师(P<0.05)。结论:高校党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女性和教学岗位党员教师,需相关部门积极关注,加强高校教师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部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北省五百余名高校教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各因子分上均低于全国常模,并且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学历教师在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几个因子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职称教师在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几个因子分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河北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普遍良好,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来自于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  相似文献   

4.
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高职院校438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心理韧性直接调节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心理学工作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存在轻度和中度的心理问题,极少数的教师出现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过度焦虑、抑郁,怀  相似文献   

6.
容迪 《文教资料》2014,(13):113-114
本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独立学院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共667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被试在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大四贫困学生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一贫困生。单亲家庭的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低于双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带来心理困扰又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会去寻求专业帮助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家庭状况表对263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女生总体差异不显著,父母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女生有一定的心理差异,父母为城镇下岗职工与父母为干部的女生差异显著,父母职业为工人和个体工商者的女生差异不显著,单、双亲家庭女大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3因子上差异极其显著,城乡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差异显著,且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家庭背景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学校、家庭、社会应关注这一群体,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军霞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4):75-76,119
文章对扩招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压力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心理干预措施。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肖计划等编制的《压力应对方式问卷》对5所高校334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被试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上高于全国常模;男教师的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因子分高于女教师,女教师的抑郁和焦虑因子分高于男教师,差异均有显著性;各教龄段的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青年教师在面对压力时,应对方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河南省某监狱395例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评定。结果:(1)服刑人员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普遍高于全国常模;(2)抑郁和焦虑总分与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子女个数显著相关;(3)家庭住址、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和已服刑期在抑郁和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异常,应加强心理咨询和疏导。  相似文献   

10.
消防官兵的消极情绪及健康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为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制定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湖南省消防总队某支队110名官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47人(42.7%)有轻度以上抑郁;20人(18.2%)有轻度以上的焦虑。25岁以下年龄组比25岁以上年龄组的抑郁情绪表现明显,且差异显著。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应加强疏导,防止严重心理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笔者采用教师心理资本量表、教师心理健康量表对200名高校教师进行测查,调研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心理资本处于较高水平,心理资本水平对心理健康健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为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状态,为制定消防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提供依据,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时湖南省消防总队某支队110名官兵进行测试.结果显示47人(42.7%)有轻度以上抑郁;20人(18.2%)有轻度以上的焦虑.25岁以下年龄组比25岁以上年龄组的抑郁情绪表现明显,且差异显著.消防官兵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应加强疏导,防止严重心理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13.
孕妇焦虑抑郁情绪100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引导她们进行心理调节,顺利渡过妊娠期。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抽取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建立孕期保健卡的孕妇共100例进行调查。结果:孕妇抑郁、焦虑高于正常人群(P〈0.05),孕妇中有抑郁情绪的占42.0%,有焦虑情绪的占64.0%。两者均与产妇性格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条件、孕期保健质量、孕期并发症、家人关心支持及重男轻女思想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孕妇的心理状况与正常人群差异显著,且与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4.
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症状,本人对漯河医专36名大学生进行了8次系列团体辅导,在辅导前后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并对两组的得分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研究发现,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控制组成员在社会支持评定得分、社会回避与痛苦、抑郁自评和自尊得分等方面显著性高于控制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在社会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和控制组被调查者在上述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意味着团体辅导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的社交恐惧状况,有利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尊量表(SES)为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300名教师及普通本科院校150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就总体而言,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自尊水平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就其自身而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问题(中度以上)检出率比较高的因子为人际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偏执;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及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是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群体,他们要面临教学、科研、求学等种种压力,心理负荷高。以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142份,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发现高校教师心理状况一般,主要受职业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上,多采用成熟防御机制,而在年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教学领域,部分防御因子及防御策略存着显著的差异。通过这些分析,对探讨防御高校教师心理防御方式,做好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导师在教师群体中具有特殊地位.精英培养的教育方式让研究生导师身负重任,事关国家高级人才结构的建构;科研与教学并重的工作方式让其心理压力高于一般高校教师.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80名研究生导师的心理状况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被试心理健康症状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尤其是强迫、躯体化和焦虑三个症状因子.构建研究生心理福利机制,有利于心理健康措施落到实处,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心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对河北省上千名中小学教师,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的问卷进行测查并辅以个别访谈,结果显示: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分均与全国常模有显性差异;不同性别教师在焦虑、恐怖两项因子分有显差异;不同年龄教师在躯体化、强迫因子分存在显差异;不同学历教师各因子分无差异;教师心理问题属于中度以上严重水平的检出率为9.31%。由此,河北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建议从生理、心理及社会行为三个层面予以干预及调适。  相似文献   

19.
职业高校教师肩负着为我国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伟大使命,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职业高校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生理健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当前职业高校教师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表征进行探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的心理健康调适方法,这将会对当前职业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反映个体工作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的问卷对广东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4.4%的教师有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焦虑、强迫和抑郁症状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