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指出:“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没有个体的优秀,就不会有集体的强大……教育的对象是社会的个体,因此教育的第一个直接目标就是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的完善、升华与提高,间接目标才是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只有个性的发展与完善,才有可能过渡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那么,历史教学应当怎样落实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首先,更新观念,切实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会计一体化课程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课题是一个成果型和目标型相结合的研究课题,旨在总结学校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思路。搭建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框架,坚持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加快建立适应经济需求和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以就业导向的社会需求、能力本位的职业需求和终身发展的个性需求为价值取向,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职业性、工作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迁移的开放性特征。建构主义理论和设计导向论是确定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目标、结构和内容等要素的原则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才市场存在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这样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重点。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其核心思想是根据社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最终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文章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单元设计、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设计,以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营销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人才市场存在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这样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重点。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其核心思想是根据社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最终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文章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单元设计、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设计,以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营销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地方高校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培养模式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使课程体系建构与职业需求相脱节。因此,更新课程体系重构理念,按市场需求确定地方高校培养模式,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根据社会需求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并加强对地方高校课程体系运行与评价的监控,提高使用效益是我国地方高校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它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价值的尊重为最高原则,其目的是要培养出各具优势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特点的社会个体。在我国,教育的划一化现状及其弊端、教育改革、参与国际竞争等许多方面,呼唤学校加强个性教育。加强个性教育应当从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体制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及个性教育方法的采用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教育理念所强调的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社会,课程的教学应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积累转向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基于这一新的教育理念,为适应我国对园林设计专业的专门人才的要求,近两年来我们在园林建筑与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尝试。1.明确园林建筑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新信息、新技术、新概念和新材料都大量涌现。园林建筑这门传统课程的内容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原有的课程体系将不能完全适应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如何调整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成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在面对高校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业需求下,选择性教育理念被纳入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中。然而,面对当前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选择价值引导、课程体系单一、教师学生选择困难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对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优化,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课程体系、实施师生双选、唤醒学生选择意识等途径来构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学校个体差异为基本前提的战略性命题.其直接目标在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本质在于追求优质.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政府引导与学校自主相结合是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最为重要的策略;从提升学校竞争力的角度来说,实施差异化策略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对策;从学校具体操作的角度来说,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基本策略.评判一所学校是否已经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应重点关注学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配套管理制度及学生个性发展特征等维度,它们共同构成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个性教育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发展人的个体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充分和谐地发展。多元智力理论为发展个体潜能创造了条件,为学校教育发展个体潜能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结合实践从确立一个信念、了解每位幼儿、创设智能环境、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学习方式、更新评价理念等六个方面论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发展幼儿个体潜能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的发展,了解和研究关于个人发展的课程思想,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学校课程体系,从而真正实现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学生通过课程去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和提高自己课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政策和技术层面的运作,更应是思想、理念的更新。本文认为构建新的德育课程体系,必须以和谐理念为指导,达到课程体系与学生的和谐与教师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与学校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只有这样,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改革才具实效性、针对性,才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一、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定位宁波效实中学的课程顶层设计秉承“新教育”的理念,目标在于培养基础厚、后劲足、全面发展而富有个性的时代精英。语文作为基础类的语言学科,其课程规划追求“新教育”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共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本真的生命个体。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双向参与、深度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教学及培训,共同研发课题,并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学校只有坚持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有效推进校企全方位、多形式的深层合作与融合,才能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等教育目标多元化与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趋势;人的个性发展逐步受到重视,使现代教育逐步与个体的特点相适应,个体的差异要求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实现教育目标多元化的核心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多元化与课程计划的选择性、弹性;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空间和时间支配权。  相似文献   

17.
闫向红 《学周刊C版》2010,(12):138-138
教育必须关注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关注人性的发展。个性也称为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个性是创造,是个体心灵空间的释放。由于写作是一个人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它将带有写作主体鲜明的个性特征。而个性的孕育与张扬关键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让学校教育成为学生个性生成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社会需要具有设计个性的艺术设计人才。现行的旧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更新,适应社会需求与个人职业竞争力具有现代设计意识的教育理念,才是我们培养出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意识的设计人才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杨永泰 《教师》2014,(16):18-19
正芬兰差点教育理论是基于高尔夫球"差点"评分制度而形成的差点教育理念。近几年,国际社会对芬兰教育给予极高的评价,这与其实施的差点教育理论有很大的关系。从差点教育理论本质来看,与特色学校的创建目的具有趋同性。差点教育在于特别尊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关注学生个体的纵向成长过程,以期促进个体的健康发展。特色学校的目标是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从而影响每个成员的精神品质。而差点教育理念对学校建设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一是有利于形成一个学校真正的整体特色;二是通过差点意识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一、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的理论依据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运行水平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核心能力,它是指把学校所能提供的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主线和相互关系组织成为一个系统,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在总体依据上,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还是要围绕教育本身所固有的两大功能,即满足社会和个人的双重需求。在实践步骤上,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首先要确立学校的职教目标,其次要结合自身的核心能力,明确针对的需求和对象,正确建立各类关系,最后以素质教育为准则,在足够宽泛基础的社会需求和足够细分定向的个人需求两大层面来设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系统化思路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