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学教育是我国提倡的一种教育形式,而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教育理念,在多个学科都有涉及。对于大学语文教育而言,国学中的很多教育内容都值得语文教学借鉴和研究。本文主要对国学教育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深化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国学教育的种种乱象自上世纪末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人重新找回了丧失已久的自信,不再唯西方文化马首是瞻;改革开放在促进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传统价值体系的逐步瓦解。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确立,于是一部分知识分子试图从传统文化中提取精华,重构价值体系,他们在诸多公开场合积极倡导,国学教育热潮再度兴盛。然而,兴盛的背后却是表面的繁荣,就整体而言,国学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材料选取:选材偏妥而失整体虽然有教育部门和专业人士积极提倡,但目前中小学的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家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经过不断创造和改革并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的教育哲学观念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1]儒家教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要追求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还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在幼儿阶段开展国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明确实施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正确的国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国学教育,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近现代所谓的"国学",很大程度上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传统学术与文化,可以涵盖文学、哲学、史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从传统的范畴来看,国学涵盖的内容非常之广,而经典的文化是国学最基础和根本的内容,也是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基本素养修养。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学教育是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的一个中国要标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首先需要语文教师把握国学教育的关键几点。一是国学教育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学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国学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国学教育有两次高潮.近十年来关于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国学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国学教育的途径以及国学教育的文化向度、情感向度等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表现为研究重复现象比较严重、研究内容缺乏深度、研究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不强.国学教育研究应进一步深入认识国学教育的地位、明确国学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课程地位、协调形式与精神、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的关系,还应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读经、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逐渐成为热门的词语,这几个词语也常常被不少人混用。实际上,这几个词语具有不同的内容所指。其中,台湾学者王财贵继承了清代以前就存在的读经一词,发展出读经教育理论。但是由于读经教育不被我国政府认可,所以各级政府提倡的一直是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比读经教育要宽泛。而国学一词自近代以来形成,但是国学与国学教育不同,研究国学之人很多,但国学教育一直缺乏研究。实际上,上述几个词语所代表的都是一种古典教育的思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外国势力在华开办了不同类型的教育,其中尤以西方传教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所办学校为主,但二所办教育无论是办学体制,教育目标还是教育内容都存在着根本歧异。前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西方科学化知识在中国的传播,而后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  相似文献   

9.
当今中国的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国学经典,但读经教育应该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当下的读经教育存在不恰当的认识与做法:量的积累"挂帅"、单一诵读 、自然理解 、无限抬高读经的价值.国学教育一旦走入误区,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对此应有清醒认识.国学教育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现代教育规律.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出发,坚持中华经典与西方经典并重 、传统与现代并重 、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并重 、知识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道德水平.中国传统国学教育中"君子儒"的养成作为其核心诉求,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培养要求不谋而合.高等院校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引领学生正确阅读国学经典和提升学生古典文化的兴趣、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基于此,对高校国学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展开了探究,以提升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儒家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经过不断创造和改革并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的教育哲学观念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儒家教育哲学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智慧,它的某些思想与方法,能给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带来很大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种传授人的经验知识、改善人的生存手段、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明确人的生存目的的自我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科学、社会和人文三种知识学科门类,但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色,如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道德和审美,以人文教育为主,而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西方现代教育则以科学教育为主,导致道德教育衰落。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应本着人学生存论的理念,做到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种传授人的经验知识、改善人的生存手段、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明确人的生存目的的自我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科学、社会和人文三种知识学科门类,但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色,如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道德和审美,以人文教育为主,而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西方现代教育则以科学教育为主,导致道德教育衰落.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应本着人学生存论的理念,做到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学热"逐渐升温,并在一定程度上被纳入高校教育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审视国学在新时期的教育意义,努力揭示其价值并按照现代理念进行改造与推广,将国学精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注重挖掘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古典人文精神的熏陶,利用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在东西方教育吏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古典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个人的发展及自我完善,而中国传统教育则反其道而行之,欲通过遏制个体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的和谐.本文对中西方传统人文主义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探究适应目前教育现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邬大光  林莉 《教育研究》2005,26(6):48-53,67
教育是一种交流活动,教育交流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是实现教育交流最有效的机构之一。教育服务作为现代教育交流的一种概念和形式,正在赋予原初意义上的教育交流新的内涵,而高等教育层面上的教育交流,正在催生着教育属性的变化,或者说是教育交流在本质上的一种异化。历史上,高等教育国际交流的影响因素和根本动力, 经历了由文化力量为主到政治力量为主,再到经济力量为主的转变,而每次转变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教会大学,集中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外教育交流背后的利益冲突与政治反抗;当代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舞台上,经济因素日益成为重要方面,其中,教育服务是一种具体的表现方式,但却是一种教育异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国学"作为传统文化要不要提倡之争,是中国寻求现代性与保存民族性的双重任务难以平衡的矛盾理外化的体现。理性看待"国学热"的兴起,深入体会国学教育的价值,国学既不是古代专制时代从属性质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是纯粹学术性的知识普及,而应结合现代公民教育的理念予以推进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警惕国学经典教育五种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学经典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需警惕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教育误区。当前国学经典教育存在反中国反历史反教育反课程和反教学的误区。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在中小学以国学的名义进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认同的教育活动,立足我国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来进行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即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也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审视国学经典背后的教育、课程与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从校训的变迁看中国教育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训是反映中国教育的一面很好的镜子。校训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备,其自身历史脉络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转型为现代教育的历程。校训句式和词语组合等形式的发展和变化,折射了中国教育由重传统文化到重政治口号再到重教育自身规律的转换过程。校训内容从以往的注重道德修养的伦理性内容到加大“智力型”、“实验型”等知识性内容比重再到注重弘扬现代教育理念,都反映了中国教育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轨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钱穆的中西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他一直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并与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对二者的意义取向、精神特质和培养目标加以对照分析。在中西教育意义差异上,他认为西方教育意义仅为功利。而中国教育则在教人为人;在中西教育精神差异上,认为西方教育精神失于冷酷,而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则充满情意;在中西教育培养目标上,认为西方教育至多可培养出专家,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则是通德通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