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我国建立文件中心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文件中心以其高效、经济、服务快捷、信息共享等鲜明特点,在国外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已经显示出较强的生机与活力。而在我国,1988年才在甘肃永靖县成立了第一个文件中心,几十年后,即2001年底和2002年4月,才又出现了“北京市西城区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和“深圳市档案局文件管理中心”。我国档案工作者为什么对文件中心一直比较漠视?究其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8月20日,延安市档案局馆“现行件阅览中心”举行了揭幕仪式,市委常委张学凯、市委常务副市长梁宏贤及市直有关单位部门人员参加了揭幕仪式。市档案局局长郭军主持召开,市档案局副局长王应章做了建立“现行件阅览中心”的工作汇报,市委常委张学凯做了重要讲话,对建立“现行件阅览中心”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3.
2002年8月以来,云南省各级档案部门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会议精神,在学习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云南实际,把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委政府与人民的联系,维护各民族群众利益,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大事认真落实。自2002年11月6日省档案馆率先成立“云南省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到2004年12月13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成立“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为止,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省145个州市、县档案馆全部成立了“现行公开文件查阅中心”,并面向社会开展工作,共有22423人次查到所需要的文件24666份。新闻媒体对这项工作作了大量报道,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给予很大关注,得到社会的广泛肯定。  相似文献   

4.
双辽市档案局文档服务中心成立以来,以其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该“中心”运行3年来,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机制,首先在文件收集、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现行文件工作制度、现行文件查阅须知、文件收集范围、服务范围等多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建立文件中心,已有过先例。1988年甘肃省永靖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文件中心。中心建立至今已十几年的历程,这十几年的实践过程实际上也是国外先进管理模式与中国国情相碰撞,最后相融合的过程。它的成功为文件中心在中国的建立和推广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2001年底,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编委批准成立了“西城区机关档案管理中心”,该机构是档案局(馆)的中层机构。2002年4月,经深圳市编办正式发文,成立了直属市档案局的事业单位———“深圳市档案局文件管理中心”。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予以借鉴和完善,更好地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文件中心。一…  相似文献   

6.
高顺艳 《浙江档案》2006,(11):46-47
现行文件查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查阅中心”)是目前我围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场所,又称“现行文件阅览中心”、“现行文件服务利用中心”等。它是档案馆在收集、集中政府部门现行文件的基础上,以政务信息公开为基本任务,方便计会各界.特别是普通公民查阅、了解政府现行政策信息的内部机构。  相似文献   

7.
2001年5月22日,“常熟市现行文件阅览中心”正式挂牌对外服务,是全国县级档案馆中最早建立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机构。在国家和省档案局领导的重视推广下,当“常熟市现行文件阅览中心”迎来三岁生日之际,全国已有近500家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机构。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单位之一,现就几年来的工作做一回顾,并谈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盛顿国家文件中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档案工作体系中,文件中心(Records Center)是非常关键的中间环节。根据美国档案界通行的文件“生命周期”(Life Cycle)理论,非现行的机关文件在“立卷”之后,并非马上“归档”给档案馆,而是先移交文件中心代为保管,并提供利用,直至文件保管期满以后,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现行件在进馆之前利用率高,而老百姓又很难找到和看到这些件的突出问题,现在许多市县档案部门已建成或正筹建“现行件服务中心”,让那些应该开放、又可以开放的“红头件”及早和广大群众见面。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建立“现行件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件中心”)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16日上午,吉林省档案局副局长程国茹、通化市委副书张华揭开了“通化市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红盖头”,通化市69个职能部门送交的3600多份非涉密“红头文件”全部向社会开放。截止目前,已有200余名普通市民到中心查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服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深圳市档案馆首推建立现行件中心的举措后,现行件服务即成为近年来档案馆服务机制创新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新举措。具体做法是:档案馆提前把各归档单位近来下发的规范性、政策性件收集起来,向社会提供利用,这样档案馆实现了不仅是档案利用中心,而且是“现行件利用中心”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云南省档案馆成立了云南首家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中心”的成立,在老百姓和政府之间架起了一座“联心桥”,使公众看到了真正的“红头文件”。此举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为落实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同志关于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以适应群众实际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的批示及云南省档案局党组书记杨汝鉴提出的把“红头文件”送到乡村、社区、集市、企业的要求,云南省档案馆已公开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于7月3日将“红头文件”送进昆明市船房小区,为小区居民提供现行公开文件现场查阅。小区内的离退休干部、…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经研究,我厅决定成立“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管理中心”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MS)湖北省文献信息中心统一运作,在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承担湖北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服务及维护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就全省档案部门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目前,湖南省已有3个市10个区县(市)档案部门成立了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这些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普遍做到了“四有”:有牌子,有阵地,有文件,有专人管理。从初步运转的情况来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已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扩大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提升了档案部门社会地位,方便了人民群众,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普遍达到了“三个满意”:党和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档案部门自身满意。大家一致认为,创建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是档案部门近些年来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  相似文献   

15.
尽管“文件中心”与“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且两者合二为一的可能性也几乎没有。  相似文献   

16.
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又称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或阅览中心,俗称文件超市。它是各级档案部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新档案工作服务机制,拓展档案工作服务领域,为满足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政策法规性现行文件的查阅需求,依托各级综合档案馆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为社  相似文献   

17.
素以“岳阳天下楼,洞庭天下水”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古城岳阳市,近年来档案工作捷报频传。岳阳市档案局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创新服务,全市各县(区)档案馆全部建立了现行文件公众利用中心。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进步等谱写出了一曲档案服务的新篇章。一、争取领导支持,认真建好现行文件利用中心2002年初,岳阳市档案局根据全国各地创新档案服务机制的经验,着手筹备成立现行文件公众利用中心。他们3月份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专题报告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协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余爱国…  相似文献   

18.
创建现行件服务中心(下称件中心)是档案部门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架通政府与民众之间“民心桥”的一项利民利档利政的重要举措。笔亲历广西贺州市件中心的创建过程,根据现行件的规律和特性以及大量的调查研究,就如何做好现行件收集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各位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19.
件中心最早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国,其历史虽不长,但在世界范围内却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目前,英国、法国、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都建立了件中心或类似的机构。件中心能在许多国家得以推行,根本原因是由于它具有“经济、高效”的突出优点。所谓“经济”,表现为大大节省了各、财、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文件中心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件中心是“一种过渡性的文件保管机构”,所保管文件的所有权仍属于形成单位,它起源于二战时期美国军事部门,现流行于北美及其他各国。有公共服务机构性质的文件中心,类似于欧洲的中间档案馆,也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文件中心。纵观全世界的档案机构设置,档案从它产生再到最后送交终极性的档案馆之间,普遍保存在一种过渡性、中间性机构之中。这类机构在国外称为登记室、文件记录保存所(韩国)、机关档案馆、联合机关档案馆(前苏联)、中间档案馆、档案中心(法国)、文件中心(美国和加拿大)、文件服务中心(马来西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