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的这首送别诗.以眼前丰茂的古原草作比喻,咏物抒怀.表达了对友情的忠贞及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2.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三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相似文献   

3.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篇课文中,并被重新命名为《草》,全诗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相似文献   

4.
《草》是唐代人白居易的作品。原诗共8行4句,题目是《赋得古原草一送别》,在这首诗中作者借野草来抒发和朋友离别时的心思和情绪。小学语文第三册只摘录了这首诗的前4行2句作课文,并另加题目《草》。就课文所选内容而言,应该把赞颂野草的顽强生命力作为教学重点,可从这一角度引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一、揭示题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揭题。首先出示草原挂图,经过观察使学生对大草原有个感性认识,然后板书课题体》,进而使学生认识这首诗所描写的“草”不是路边或花坛中的小草,而是莽莽原野上丛生的草,从而领会“原上…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第三册选入白居易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翻阅手头所有古诗读本,“离离”二字都注释为“繁茂”或“分披繁茂”。《辞海》对“离离”二字所作注释有三:①繁茂貌;②懒散疲沓貌;③忧伤貌。在“忧伤貌”条下附有“王逸注:‘离离,剥裂貌,韩愈诗《秋怀》‘离离挂空悲,戚戚抱虚警。’”  相似文献   

6.
小草的遐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它形象地刻画出了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小草的生命力确实是那样顽强,它在石头下也会生长。  相似文献   

7.
《草》是选入五、六年制小语第三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这首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诗人当时年仅16岁。据说,诗人这年进入京都长安,拜见了当时很有名望的诗人顾况。顾况望着年嫩的白居易,并没在意,还用他的名字取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读了此诗之后,便很吃惊,忙改口说:“有才如此,居易不难。”由于顾况到处赞扬,这首诗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这首诗原本是一首五言律诗,课本所选取的是前半部分,很像一首五言绝句。原题是《赋得古原草送  相似文献   

8.
文学界有人曾言,"郭老不服老,诗多好的少",此话言过其实。《郊原的青草》(附后)就是郭老晚年所作,发表后获得广泛的好评。阅读这首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附后)。可以说,《郊原的青草》是从《赋得古原草送别》脱化而来,但做到了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仔细品读,我们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从古到今,以草命题为诗者不胜枚举。在群诗之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可称为压倒群雄冠绝古今之作;另外晚唐诗人徐寅虽在文学史书未曾留名,在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仅写有不足三行的传记,但他的《赋得路傍草》诗亦堪称与白诗相匹敌的以草为题的名诗。今将两诗加以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的演变》一文第三部分中,在阐述语音的变化时,笔者认为,有表述不确切之处,提出来,希望得到行家的赐教。 一、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吗? 课文(90—91页)中写道:“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例如自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róng)。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shēng)。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chéng)。又送王孙去,  相似文献   

11.
曾冬 《高中生》2010,(34):24-24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春天的车轮,温暖地滚过了寂静的大地。迎风而长的青草,郁郁地铺向了空旷的原野。嫩嫩的手  相似文献   

12.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少年白居易初入长安登乐游原时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简约而朴素的成名作抒发了他对生命的感慨,表达了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体现了"志在兼济"的处世思想。  相似文献   

13.
欣赏完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心中那份激动难以平静。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于老师的学生是莫大的幸福。于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在眼前怎么也抹不掉。第一次画草:在学习“离离原上草”一句时,于老师先让学生用“原”组词,学生说出了“草原、原始、原来、原野”等词语,于老师一一板书,然后问:“你认为‘离离原上草’中的‘草’应该是哪里的‘草’呢?”学生回答是草原、原野上的草,于老师给予了肯定,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了一片草,问:“孩子们,你认为这些草怎样啊?”有的孩子说“这些草很绿”,有的孩子说“这些草长得…  相似文献   

14.
师(出示小黑板.内容: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草》.先请大家默读两遍,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 (让学生默读、查字典、思考五分钟.) 生:这首诗主要是写“草”的生长情况. 生:这首诗写的是“草”,诗中有几个词我不太理解,如“离离”“枯荣”等. 师:好,这诗的标题《草》,即是诗反映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共同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这句中的“原”是什么含义?现在,先请大家用“原”字组词. 生:“原”字可以组成:原来、原因、草原. 师:对照第一句的意思,这个原字应取哪一个词才恰当? 生:应取“草原”一词.  相似文献   

15.
咏草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草,是普通的,是世间凡物细物;草,又是普遍的,“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刘向《说苑》),因此专写草的诗历来不多。在这不多的专写草的诗中,俞紫芝的《咏草》是很值得人们一读的。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在唐代诗人中留下的诗篇最多--3800多首;由于他的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所以影响也极大,可以说妇孺皆知.譬如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不识字的人,也知道它是好诗啊!据说白居易十七八岁时带着他的诗本子到了长安,当时的名士顾况打趣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哟!"于是他一翻到"野火烧不尽……",不由得大吃一惊,立即改口说道:"有才如此,居亦不难!"  相似文献   

17.
横列一、清朝皇室的姓氏二、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春风吹又生”的上一句三、《一千零一夜》故事集中的人物,曾智斗四十大盗四、一种国际流行的扑克牌玩法,英文名字是Bridge五、战国时期的赵国大臣,成语“完璧归赵”与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被选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语文下册一篇课文中,并被重新命名为《草》,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演变》是一篇成功的说明文,作者是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从文章中括号的种种用法,可以看出作者驾驭标点符号的高超技巧。本文用了五十五处括号,它们的用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替某些诗的韵脚注音。例如,给白居易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的“  相似文献   

20.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桔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诗人热情地歌颂了草的顽强生命力。草的种类繁多,凡是茎部细软、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均称之为草。草的根具有很强的营养生殖能力,野火烧了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