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爱玲除了是一名作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中文或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文章选取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及其英译本为例,分析了这部作品异化策略为主,其他策略为辅的翻译策略,并研究了这一翻译策略的成因及其译者作者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一位可以自由纯熟地运用双语写作与翻译的女作家,但对其翻译行为的研究仍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角度解读张爱玲的翻译行为,从而发现: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的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以及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译有所为”。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一位有着较强烈的性别意识的翻译家。她为自己翻译的《老人与海》中文版所写序言及对原作中某些带有男性话语的词汇的劫持,都显示了其翻译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但总体而言,其译作仍不失为佳作。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现代著名的文学作家。但是在她的文学生涯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自译。她除了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以外,还将更多的尽力放在翻译自己的文学作品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金锁记》及其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例,研究张爱玲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思想,分析张爱玲的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分量的女性作家,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始终备受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却一直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通过对其中译本《老人与海》的研究,以期给张爱玲翻译研究应有的重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中译本主要关注并解决的问题包括:译本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译本在译入语社会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一位有着较强烈的性别意识的现代著名女作家,也曾从事翻译工作。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张爱玲在其自译作品中采用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并通过其自译作品的实例来分析其如何通过女性主义干涉策略在翻译中实现其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彭娟 《海外英语》2012,(17):153-155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张爱玲的翻译理念和《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解读,指出张爱玲的翻译理念与实践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选择适应"等概念,《金锁记》的英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度较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ie)为核心,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行为。以此理论为出发点,我们透析张爱玲英译本《金锁记》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试图从中寻找张爱玲采用相关翻译策略想要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秋云 《海外英语》2012,(15):10-12
文章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点,从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两大方面探究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张爱玲游离动态性、时代性和地缘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出版(赞助)主体适应与选择,守护主体是张爱玲文学翻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张爱玲彰显女性意识,并积极对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进行调和:因为忠实,所以叛逆。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点,从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两大方面探究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张爱玲游离动态性、时代性和地缘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出版(赞助)主体适应与选择,守护主体是张爱玲文学翻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张爱玲彰显女性意识,并积极对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进行调和:因为忠实,所以叛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