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会并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促使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形成。本文通过实验对比就体育教学评价与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养成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虽然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师资水平有所提高,但却有相当多的学生越来越厌倦体育活动,上体育课很被动,对体育锻炼缺乏主动性、经常性、自觉性,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体育意志令人担忧,而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终身体育从其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因此,教学中要以乐趣为主、寓趣于教、以趣培志,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颜庆 《贵州体育科技》2004,(3):46-47,65
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参加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对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了兴趣才有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欲望,从而实现课的目标,达成健康体育的目的。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一定的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教学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本文对普通高交体育教学环境的概念和要素进行阐述,就体育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以及对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是学校体育教学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就目前而言,学校体育教学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代体育教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个。第一,教给学生必需的体育知识,指需要掌握的某些体育理论知识、一定的体育史知识及一定的体育保健学知识等。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包括一定的运动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以及运动健身方法的运用等。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观念,主要指正确的学习目  相似文献   

7.
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探讨体育教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本就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来探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教学创新内涵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把学生的健康(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能力)作为首要位置”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把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宽松融洽民主的教学氛围”作为体育教学创新的教学环境,以及围绕体育教学创新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等。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不仅能很好地辅助教学,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但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以规范的技能教学为主要目标,对复杂多变的体育教学活动作出确定性的假设,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程式化、机械化、呆板化,既阻碍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创新,又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发展,把体育教学看成既有计划性的一面,又有生成性的一面,教学设计既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更有效的支持、帮助和服务,又为体育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提供舞台。在此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设计内容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李康林 《精武》2012,(35):67-68
本文运用文献赘料和综合分析珐,概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高校体育教学应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审视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教学评价等,不断地更新体育教学观,根据大学生的体育基础还有身心特点,运用多种有效方盛,实现体育的多功能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体育的发展,模块教学理念深入学校的体育教学之中。模块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保障了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针对于今天的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目的一定不是单纯地去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今天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教师需要把以往从学生纯净的追求转变为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追求。这个时候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就会有所体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转变、改革与创新的进程,在教育全面由原来的知识教育向行为教育转变的背景中略显迟缓,导致我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的现象,加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缺乏人性化的方法、手段,增强学生体质无法落实到实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气息等是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冬季体育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从尊重每位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采取灵活、实效的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我国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如何适应当今体育教学工作,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一些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和调查研究,了解了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和能力,并综合分析了高师体育专业的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15.
周立珍 《体育科技》2000,(4):63-65,77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过去的体育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教育的要求 ,必须开创一条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以后能够自觉地进行锻炼、增强体质的新路子。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具有崭新的教育理念、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体育课必须重视田径教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田径运动的普及、发展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田径教学,高校体育课必须重视田径教学。受学生“自主选项”等因素的影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正面临着存亡的危机。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田径课程体系必须摆脱“技术教育”的束缚,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建立和完善新的田径课程体系,为“终身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韵律活动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各年龄层的人对韵律活动都有着很大的热情。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水平,体育教师越来越重视韵律教学并把它带入体育课堂。现在它基本已经被运用在所有的体育教学中。实践证明韵律教学也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体育课堂充满轻松愉快的氛围。体育教学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年龄,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运用韵律教学的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既能接受知识又使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视角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跨学科整合式的教学改革,要实现“术道融合”育人的目标,并需专业教师、专业课程与课堂教学三方联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尚存课程思政目标达成性不足,思政育人价值彰显不充分;课堂教学思政融入生本性乏力,思政融入与育人方式亟待改善;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支撑性不够,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有待提升;课程思政评价生成性缺失,思政效果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现实困境。提出:遵循“产出导向”理念,构建可达成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秉承“学生中心”理念,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与方法;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思政育人意识与能力;倡导“持续改进”理念,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思政评价环节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传统体育保健课是为那些身患慢性疾病和某种原因不能参加普通体育课学习的学生而设置的特种形式的体育课。随着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蓬勃发展,体育保健知识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必备的一项知识。针对大学生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研究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并采取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了体育保健课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不仅负担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学校体育教育有鲜明的思想教育特征,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结合的思想教育,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