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与教师素质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兼顾、精英教育与专业人才教育兼顾、知识智能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兼顾、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与健全人格心智造就兼顾、学习钻研能力培养与竞争生存能力训练兼顾.在此教育目标之下,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文章通过对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的内涵解析,以及对"社会人"与"职业人"、"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和比较分析,厘清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必须考虑的几个关键问题,明确了高职教育人才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赵成 《职业技术教育》2002,23(31):19-22
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变迁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后发外生型特点决定了其教育目标走过了一个从“求强”、“求富”的社会本位目标到注重“个人生计”、“个性发展”的个人目标,之后又不断循环往复的变迁过程。了解这一变迁过程,有助于人们比较准确地把握教育目标,满足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的内涵解析.以及对"社会人"与"职业人"、 "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和比较分析,厘清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必须考虑的几个关键问题,明确了高职培养的人才应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学生为本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是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所谓课程改革的目标,指贯彻课程改革过程始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课程改革的成果(改革后的课程体系)是以社会为本位还是以学生为本位。社会本位和学生本位是一对矛盾体,自从学校教育和课程产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二者之间的矛盾。任何一种课程都是对这一矛盾关系的某种形式的解决。社会本位的课程,认为社会是最为根本的,社会的价值是绝对的,课程就应当体现社会的价值。个人的教育必须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目的,个人是局部,是特殊…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服务的。但培养什么样的人,以什么作为培养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教育的本位问题。教育应以什么为本位,它与教育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人们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关键要素,它标志着学校体育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育人方向和培养标准的预期结果,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动态、开放的概念体系,它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同时也隐含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有代表性的分别是知识本位、学生本位和社会本位。知识本位重视学科知识本身的逻辑和结构,凸显教育的工具化价值;学生本位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关注人的生命活力与个性发展;社会本位认为课堂教学应服务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标。一、基于时代诉求,彰显价值取向当前受各种因素影响,知识  相似文献   

9.
博士教育的目标定位,集中体现了人们对博士教育功能的认识,是博士教育活动过程,乃至整个博士教育改革、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前提.鉴于博士教育在推动知识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中地位的特殊性,以及各行各业对博士需求的增加和博士就业的多元化趋势,我国博士教育的目标定位应该坚持以学术本位的研究型博士生培养为根本方向,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专业博士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它制约并调节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价值取向往往是一个价值判断系统,它对整个系统的发展轨迹和前进方向起着调控、制约作用,因此,如果说教育目的制约着整个教育过程,那么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就调控、制约着教育目的乃至人类教育的发展方向.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是从各自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在抉择和取舍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追求与价值意向.目前,争论最多、影响最大、最具有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学术上认识最流行、最普遍的,就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的划分.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目标的科学定位是有效开展教育与培训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目标定位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教育与培训目标定位的终极性目标取向、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目标取向,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与培训“市民化”和“现代化”两个层次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2.
心理教育是旨在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发挥心理潜能、增进心理成长的教育。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也是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热点问题,心理教育目标的厘定事关这一新型教育的发展方向。从理论上讲,心理教育目标不是依照教育的逻辑直接推演出来的,也不是根据研究者的理念建构起来的,而是建立在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心理教育学科的研究的基础上凝结而成的。在教育发展史上曾有过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尽管这种争论在当代已趋于平息,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目的取向对当代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心理教育目标的厘定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办学方针的内涵解析,以及对“社会人”与“职业人”、“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和比较分析,厘清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必须考虑的几个关键问题,明确了高职培养的人才应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中数字的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前历史教育偏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学校历史教育旨在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用一句话说,历史学科教育的本质是发展健全的人格。以往我们不习惯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设定人格的养成目标,也不注意从社会环境方面去界定人格教育的价值作用。而是比较习惯从政治理念方面考虑教育对人的影响。结果在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两个方面,都使人格教育的实际内容和实在价值难以放在应有的位置,学校历史教育不以发展新时代的人格为本位。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教育功效的前提,它的科学定位既要服从社会现实及发展的需要,又不违背教育内在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不能单纯只讲适应市场经济,更要讲超越市场经济;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以单一、片面的特长能力为标准,更要有全面发展的素质;他们的价值取向既要讲个人价值的实现,更要讲社会价值的贡献;既要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又要达到社会所要求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的教育亟需高质量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在发展场域、发展要素和发展保障等层面深度契合教师专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强调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场域、突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品性、注重专业教师和专业学校的融合共生,彰显了浓厚的时代意蕴。但在具体实践中,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则面临主体角色迷失、目标定位失衡、课程支撑不力、评价导向不强、内生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突破现有困境须以学校为主体,从更新主体观念、构建进阶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师评价及完善保障制度等层面深度推进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优质性。  相似文献   

17.
龙聪瑜 《文教资料》2009,(3):115-116
当代审美教育不再仅仅把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看作是它的首要价值取向.建造理想社会,培养完美人格成为审美教育首要的任务和最高的评价标准,人性的完美成为审美教育的理想追求.本文论述了审美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审美人以及审美人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目的决定教育的形式、手段、内容以及教育产品的质量,所以教育改革的突破应该首先是教育目的的突破和教育理念的创新。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教育功能的社会属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个人生存的质量(精神的、物质的)。现代教育应该更加关注时代进步对人的全面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把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把教育功能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两种目的观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教育不仅仅要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而且要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并使社会的进步同…  相似文献   

19.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直就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两个对立面,我们应注意双方的统一.个人和社会两因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其相互制约和促进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形态.当今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选择,是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高度统一形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当然也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的新使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脱胎于欧、美、日等现代工业化国家的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孕育、发展、完善于工业经济时代,因而表现出诸如“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等适应工业经济时代需要的普遍的特征。不可否认,这种教育体制对于工业经济时代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其根本使命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所以,受教育者作为人的种种需要便在学校教育中丧失了应有的地位,所谓“人的发展”便成了学校教育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