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博导固定资格制存在的问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博导”)的水平是影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博导队伍的水平又取决于博导的遴选机制和遴选后的激励机制。这些方面,国内外大学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规则。依据国情,中国有自己的办法。这种办法可称之为具有教授职称才能被审批为博士生导师的、永久性的固定资格制。当教师晋升为教授后,根据条件和名额,逐级审核、批准,即可获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如果没有特别变故,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权利就一直拥有下去,“博导”的资格将会伴随其直到退休。由于特有…  相似文献   

2.
吉林大学“博导”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下岗”——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博导”是人们对博士生指导教师的习惯性简称。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中实行的“博导”选聘制度存在弊病,制约着学校的学科建设。由于以往对“博导”选聘制的改革一直停留在新聘“博导”的层面上,“约定俗成”的“博导”终身制被看作“雷区”未予触动,导致一些被聘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武汉大学17名副教授日前被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1岁。这是武大历史上第一批担任博导的副教授。在我国高校,一般只有正教授才能担任博导,普通人理解,博士生导师是比教授更高一级的荣誉和职称。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民宪表示,博士生导师不是固定的职称或职务,而仅是高校教学科研中的一个重要岗位,只要符合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的条件,都可以自由申报参加博导岗位评审。  相似文献   

4.
据7月1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从明年起,北京大学将在部分院系进行试点,实行不固定博导资格制,如果博导所带博士连续几年不能正常毕业,学校将取消其博导资格。与此同时,北大将进一步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副教授、讲师也可以申请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和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只有教授(研究员)才有资格担任博士生导师,“博导”这个头衔也因此变成了荣誉的象征。放宽博导参评资格,允许副教授、讲师  相似文献   

5.
2015年2月26日,一篇名为《浙江大学将现88年教授、博导》的文章在微信圈疯传.文章称,1988年出生,年仅27岁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盈盈即将来到浙江大学执教.文章中还配了一张陆盈盈的标准照,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大眼睛美女. 然而,就在网友惊叹这位人生赢家时,剧情发生了逆转.浙大表示之前公示的信息有误,而浙大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网站也修改了她的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头衔被“特聘研究员”取代.同时,该实验室发布了致歉声明:“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陆盈盈博士被浙江大学聘为特聘研究员,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之前的网页内容有误,致歉.”不过尽管如此,27岁就成为特聘研究员、博导,还是让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而围绕27岁成为博导是否存在猫腻,网友们也分成了观点截然相反的两派,赞同者认为其体现了不拘一格选拔年轻人才的开放性环境,而反对者则质疑其年龄、履历和经验是否足以承担起博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指导是一种怎样的活动?有些人常把它与教授并论,甚至认为二者是一回事:指导者,教授也;教授者,指导也。指导与教授都能帮助被指导者或受教育者在行为目标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它们的确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从广义上说,二者都可以归入教学论中“教”的范畴。但如果深入考...  相似文献   

7.
现行的已被异化的“博导”制度有诸多弊端,需要 我们从教育制度、学术培养链条、学术评价机制、国际 化等层面对推进“博导”选拔机制创新进行理性思考。 一、现行“博导”制度的异化 “博导”,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导师,实际上是专指研究生教育中指导博士生的一 个重要工作岗位。其核心要义是“指导”,其本质属性是  相似文献   

8.
李江涛 《教育》2011,(8):46
"博导",这个曾经被社会十分尊崇的称呼,在清华将仅仅意味着一个高校的普通工作岗位。清华大学近日决定全面取消博士生导师评聘制度,全校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这意味着,只要是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都有资格成为博导。博导光环的黯淡意味着什么?这一举措是否会影响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马扬 《教育》2006,(1):35-39
吉林大学45名博士生导师落聘“下岗”,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大众百姓中,都可谓是个不小的新闻。我们不仅为其改革成功叫好,亦为吉林大学现任领导“勇破雷区”的精神叫好。在这里,也非常感谢我们的记者用通俗的笔法,深刻而立体地报道吉林大学这次成功改革,为读者展示我国高校改革鲜活的一页。事实上,吉林大学这次改革不仅让一些不称职博导“下岗”,也让一些成绩突出的年轻人有机会早早地走上了博导舞台。在这次新聘任的209名博导中,有不少是中青年教师,甚至出现了年仅三十的年轻面孔。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高校一直实行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由于博导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为表示尊重,也给予了博导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这样就使其在事实上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个层次。久而久之,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形成了一种很高的荣誉。而且博导的桂冠一旦戴上,就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博导终身制,不仅给高校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同时给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阻碍。吉林大学全校原有近千名博士生导师,而本次选聘中最后被聘用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只有737人。这一打破博导终身制的改革,在全国高校中还极为罕见。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从来没有一所大学有着如此庞大的规模——从2000年6月至今,六所院校合并后的吉林大学,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8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数以万计的学生在这里完成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读完本科、研究生学业,从吉林大学走向社会。因此,吉林大学在博导选聘问题上的这个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创先河的作用。这是一次勇敢的破冰之旅。当然,吉林大学的改革是成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吉林大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预祝这场改革越走越远,顺利到达美妙的彼岸。  相似文献   

10.
“博导”,这个曾经被社会十分尊崇的称呼,在清华将仅仅意味着一所高校的普通工作岗位。清华大学近日决定全面取消博士生导师评聘制度,全校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领导考察某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谈到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数量,校长是眉飞色舞:是超常规、跨越式的大发展,5年增长5倍。至于质量问题,领导则微服走访下面院系的教师。有位老师不无自嘲地说:现在的硕导硕导,就叫“一说就倒”;博导博导,就叫“一驳就倒”。领导问为何?老师叹息地说:他们腿上长有钱眼,脑中装有名利场,肚中败草丛生,还能站稳吗?我们宁愿相信此事是虚构的,可环顾左右,由于近几年来盲目扩招,注水的硕导、博导也像注水研究生一样呈现扩大的趋势倒是不争的事实。现在是“博士生一走廊,硕士生一礼堂,本科…  相似文献   

12.
《云南教育》2014,(11):5-5
《中国青年报》消息 长期紧跟在“教授”职称之后的“博导”头衔,在天津大学将进入历史。近日,天大在纪念该校研究生院建立30周年大会上推出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对导师评定制度做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3.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博士生指导教师是博士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博导遴选是导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以北京大学博导遴选改革为例,在分析其内生动力、外部因素以及实施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对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从完善导师评价和岗位调整机制、建立系统化的导师培训体系、促进多元化的导师指导模式、营造良好的导学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林止 《生活教育》2014,(21):15-15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日前,厦门大学正式发布消息,给予诱奸、性骚扰多名女博士生的博导吴春明开除党籍、撤销教师资格的处分。自此,吴春明正式和教师的岗位说拜拜了。事件有了结果,追问并未终结。联系到近期川美副教授王小箭强吻女生等事件,我们不禁要问:为人师表为何变成了衣冠禽兽?怎样才能通过制度手段约束教师“过火”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毛志成教授按教师在德、才上的层次差别,把他们依序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列为第一等的“大教师”是“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的教师。毛教授说:“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有没有大称号,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6.
毛志成教授按教师在德、才上的层次差别,把他们依序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列为第一等的“大教师”是“德行上乘”、“智能足备”的教师。毛教授说:“德行上乘是指在教人的事上有善意,有爱心:智能足备是指在教学的事上有见识,有智慧。无论这样的教师有没有大头衔,有没有大称号,但在实际上他是教育家,哪怕他仅仅是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或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教书,获取教授头衔是教师的梦想。然而,在追求教授梦的征途中,有些教师年轻轻的就圆了梦,而有些教师却屡遭梦魇。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教学与科研孰轻孰重的问题;从本质上看,则是一个涉及教学或科研、教师或学者、公平或效率、经历或经验等内容的教师职业发展问题。教授是大学教师的最高职务,并非什么人都能当。即便是大学教师,因其职业发展的多样性,不是也不能更不需要人人都晋升到教授。教授有严格的任职标准,只有长期探索学术问题、亲历亲为育人实践、养成自觉学术品行,收获学术创新成就的人,才有资格享有"教授头衔"。因此说,"教授头衔"不是奖品,不可用于奖励;也不是礼物,不能用于赠送;更不是商品,不可用于交易。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06,(2)
自2005年4月末至11月初,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院校吉林大学对全校所有博士生导师进行了与过去做法不同的重新选聃:不设岗位数,只按理工农医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类制定选聘标准,达标者都有机会在新一轮聘任中成为“博导”;不达标的现任“博导”必须“下岗”。结果,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失去了招收下一届博士生的资格。11月底,媒体报道吉林大学这一改革后,舆论哗然。  相似文献   

19.
冯新 《广西教育》2011,(34):58-59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新和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可巧妙运用例文的言语智慧,唤醒学生言语的灵性和悟性,使之成为学生写话的“拐杖”。  相似文献   

20.
王光远教授是著名的结构力学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博士生导师。早在1959年,王光远教授就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研究生指导教师之一。在“文化大革命”前,王教授就招收了6名四年制的研究生,其中仍在国内本岗位工作的3人,早已成为知名学者。“文化大革命”后,王教授也是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批准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到1990年为止,王教授已直接培养出硕士23人、博士5人,而且他们的博士学位论文全部被评为优秀。他们和王教授一起,先后建立了“结构模糊随机优化设计理论”、“工程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