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     
《教育》2013,(26):13
四川:博导、硕导招收学生有数额限制为规范研究生招生管理,四川省教育厅日前出台了《关于科学核定研究生指导教师招收、培养研究生数量的试行意见》,要求各省属学位授予单位科学核定导师的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量。其中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四川省属学位授予单位的每位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每届招收博士生一般不超过2人,每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每届招收硕士生一般不超过4人。首次独立指导研究生的新增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限在一个一级学科内招收博士生1名,硕士生2名。对于国家、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四川经济建设急需学科、承担有多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并有充足科研经费的导师,可适当增加招生数量,但年度招收博士生最多不超过4名,硕士生不超过6名。导师多招收的研究生计划须报校、院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批准。导师原则上在不超过两个一级学科内招收培养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导师必须加强的几方面修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 ,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职责。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 ,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大幅度增长。特别是一批年轻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加入到指导研究生的队伍里来 ,担负起培养研究生的重任。本文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 ,提出研究生导师应加强的几个方面修养。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工》2010,(7):33-33
天津大学5位硕士生指导教师和1位博士生指导教师在本年度研究生导师考核选聘工作中.由于学术业绩有问题未能通过考核,被学校停止了招生资格。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研究生、博士生都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这早已从“不能说的秘密”变成“公开的秘密”,甚至许多导师都已默认或默许。虽然,一个称谓的变化本不能说明什么,但在当前严峻的学术形势和含混的学术氛围下,这一变化令人寻味:从“老师”到“老板”的变化,恐怕不仅仅是名称、称谓的简单变动,而是深刻反映了当前人们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变迁。如果我们还能记得“老师”这一称谓曾是何其庄严,而“老板”这一指称又曾是何其声名狼藉,那么再联想起现在它们位置彻底置换,我们就会体会到:这种对于导师揶揄的称谓,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几名研究生,2004年2月起自费开始了一项“百名博导推荐书目”调查。他们向社科院的330多名博士生导师发出问卷,请教两方面问题:“哪些书籍曾经对你的学术思想、为人产生过重要影响?为什么会是这些书籍?”  相似文献   

6.
硕士研究生质量下降引发社会的诟病,为了准确掌握硕士研究生对所在学校和硕导的评价,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认为硕导的研究水平整体不高,硕导的个人水平差异较大,学校和导师对研究生培养管理过于松懈。因此,在硕导的遴选中必须加强对其科研水平的考核,必须严格对硕导进行综合性评价和资格认证,实行优胜劣汰。同时,建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标准,强化硕士研究生导师的培养责任。  相似文献   

7.
硕士生协助导师一般是指工作不久、具有博士学位且无高级职称的青年教师,他们协助正式硕士生导师指导研究生。作为协助导师的青年教师虽然对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其自身发展同样存在不少问题:“协助导师”身份使青年教师在硕士生导师的领导和支配下难以独立发展、“小导师”身份使青年教师难以得到研究生的足够认同和尊重、“非正式导师”身份使青年教师难以得到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来促进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有两名教授,每人所带的研究生都在30人以上,学生想见导师一面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向导师请教问题了。其实,这还不是最多的。据我了解的情况,另一所学校的一名博导竟带了48个博士生。  相似文献   

9.
现在,高校里面研究生流行管导师叫“老板”。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些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看法。大多数称“老板”的研究生为理工科学生,问及为什么?答案不外乎几种:跟老板做课题,拿工资;师兄师姐都这么叫的;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称导师为“老板”的主要原因有:跟导师做课题较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导师对研究生非学业素质评价的视角,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高校研究生基本情况调研"的工作基础上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分析了导师对研究生群体非学业素质的评价,另一方面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学位层级(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不同学科门类以及不同年龄段的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群体非学业素质评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已被异化的“博导”制度有诸多弊端,需要 我们从教育制度、学术培养链条、学术评价机制、国际 化等层面对推进“博导”选拔机制创新进行理性思考。 一、现行“博导”制度的异化 “博导”,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的导师,实际上是专指研究生教育中指导博士生的一 个重要工作岗位。其核心要义是“指导”,其本质属性是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铸造教研组从50年代开始就担负了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但是,大量地、正规地培养研究生还是近几年来的事。目前铸造教研组共有博士生导师2名及硕士生导师12名,在校硕士生人数已达36名,博士研究生达20名。最近几年,我们坚持了“面向经济建设培养工程类型硕士研究生”的方向,初步尝到了甜头,坚定了信心。从1978年以来,我们围绕“铸造合金及凝固”和“造型材料及方法”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共培养了硕士生46名,其中工  相似文献   

13.
马扬 《教育》2006,(1):35-39
吉林大学45名博士生导师落聘“下岗”,无论在教育界,还是在大众百姓中,都可谓是个不小的新闻。我们不仅为其改革成功叫好,亦为吉林大学现任领导“勇破雷区”的精神叫好。在这里,也非常感谢我们的记者用通俗的笔法,深刻而立体地报道吉林大学这次成功改革,为读者展示我国高校改革鲜活的一页。事实上,吉林大学这次改革不仅让一些不称职博导“下岗”,也让一些成绩突出的年轻人有机会早早地走上了博导舞台。在这次新聘任的209名博导中,有不少是中青年教师,甚至出现了年仅三十的年轻面孔。我国自实行学位制度以来,高校一直实行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由于博导是在教授的基础上选聘的,很多单位为表示尊重,也给予了博导高于教授的特别待遇,这样就使其在事实上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个层次。久而久之,博导除了代表一个人在学术上的造诣外,更形成了一种很高的荣誉。而且博导的桂冠一旦戴上,就形成了事实上的终身制。博导终身制,不仅给高校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同时给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一定阻碍。吉林大学全校原有近千名博士生导师,而本次选聘中最后被聘用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只有737人。这一打破博导终身制的改革,在全国高校中还极为罕见。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从来没有一所大学有着如此庞大的规模——从2000年6月至今,六所院校合并后的吉林大学,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8个、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7个,数以万计的学生在这里完成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读完本科、研究生学业,从吉林大学走向社会。因此,吉林大学在博导选聘问题上的这个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开创先河的作用。这是一次勇敢的破冰之旅。当然,吉林大学的改革是成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吉林大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我们预祝这场改革越走越远,顺利到达美妙的彼岸。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论坛》2005,(9):80-80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中科院院士杨卫透露,中国平均每个博导要带5.77个博士生,远远高于美国每名导师带二至三个学生的比例。一些研究性大学与国外大学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研究生阶段;而研究生教育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博士生的教育上。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已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博士生导师职责情况基础上,针对军队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对完善军队院校博导职责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6.
去年 ,武汉大学全国知名的哲学教授邓晓芒 ,向该校研究生院递上一纸辞呈 ,请求“辞去博士生导师”之职。今年 5 1岁的邓教授 ,愤然辞“博导” ,本意是让院方改变已有的硬杠杠。不要过多重视论文的发表“等级” ,应重视实际才学。无独有偶。日前 ,某报报道 ,某高校欲请另一高校的一位深有才学的学者讲学 ,遂去信 ,询问其“博导”之职现在是否已拿下来了 ,因该学校规定———只请有博导之职的学者讲学。这位学者愤然回信 :“讲学 ,讲学 ,讲的到底是学问 ,还是名分 ?”前一个是学校规定 ,后一个也是学校规定 ,学校把这些规定一一当做提升校方身…  相似文献   

17.
通过5所研究型大学对1616位在读博士生、619位博士生导师以及131位研究生教育负责人的抽样问卷调查,从指导形式、指导频率、指导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博士培养过程中导师指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存在的不足有:指导的方式较为单一、部分导师的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是研究生最重要、最核心的关系;从导师排斥感知的角度入手,对864名硕士生、博士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在年级、独生子女身份、导师性别、导师年龄、导师团队学生数量以及师生见面时间上,研究生对导师排斥感知存在差异,同时导师排斥感知程度越高,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越低、抑郁程度更高、攻击性也更强;提出了减少研究生排斥体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何勇 《教育》2012,(29):5
近日,宁波大学聘用了11位硕士生导师,其中大部分为官员。据了解,他们都是义务为学生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宁波大学副校长冯志敏说:"这是宁波大学在社会管理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次聘请硕士生导师。"(9月20日《现代金报》)从能力水平角度说,的确有不少官员有资格、有能力胜任和担任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官位的工作,而且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一点也不亚于高校内的很多专家  相似文献   

20.
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被遴选为硕士生导 师,1993年领衔建立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至 今,已培养了数十名硕士、32名博士,现仍有 十多名在读博士生。我在研究生导师工作中有 欢乐,也有忧伤,欢乐的是我的许多研究生已 健康成长,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有的已是博士 生导师,有不少是硕士生导师,还有的在大学 和政府部门里任负责人,而且有不少著作和数 量较多的学术论文问世;忧伤的是有个别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