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思考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去发现世界。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去挖掘数学,并且学会去研究数学,他不仅要能做、理解、融会贯通数学知识、应用数学,而且应当能够教会别人能做、理解、融会贯通数学知识、应用数学。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自己的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数学知识。而学生通过反思来达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使自己的成绩更上一层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一、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事件数学首先是一种语言,它是人们交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方程思想去思考、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数学知识,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方程难,解方程的过程复杂,用方程解决问题则更复杂,因而很多学生不喜欢,更不善于用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不仅来自课堂,它也源于实际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这提出几点具体做法,希望能为数学今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一、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人说:传授数学知识就是传授社会经验.从这句  相似文献   

6.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数学学习更是如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田华彬 《教育》2014,(8):62-63
数学日记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把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数学课上最有趣的事、想对数学老师说的话,对数学阶段学习的反思等,用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尝试写数学日记,可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还能激发他们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进而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相似文献   

8.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在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与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沟通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从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生活;学会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知道如何运用数学方法自觉地、有意识地去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处理有关的问题,使所学的数学知识成为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密切联系的内容.数学意识就是指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和处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下面,笔者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然而,许多中学生甚至大学生学了不少数学知识,但是却不会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即不会用数学.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学校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是只要套用公式就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  相似文献   

12.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密切联系生活组织教学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充满学问,同时也充满数学.学生数学知识与才能的获得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有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高中数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刻感悟、加深理解,还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使呆板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而且无处不在,以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其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其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周密细致的思考,和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将其转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形成数学能力。数学学科所具有的思考和思维的延伸性,让学生充分利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主动、积极的学习方法,它能使学生更有效能掌握和理解数学。因此我注重学生的学法转变,加强了学法的指导与指引。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了主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不是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能力,数学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又要看看学生是不是能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地尝试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知识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结晶,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学习数学需要通过思维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实质,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妙.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努力使学生乐思、会思、善思,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20.
曹兴元 《陕西教育》2007,(12):10-10,18
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逐渐使学生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必须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学好习,这样,教师就要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联系,发挥教学教学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