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词本是最擅摹写男女之间相思恋情的抒情文体。宋代文士赋尼词的对象皆为年轻美貌的尼姑,这就决定了其内容的香艳性,不论所赋对象的身世如何曲折悲苦,赋者的目光皆聚焦于女尼的容貌、衣着,皆言及男女情事。这不仅反映出宋代部分女尼的世俗情欲,更反映出宋代文士骨子里的好色倾向。  相似文献   

2.
公主的故事     
现在许多时候,大家似乎是通过媒体来接受历史知识。但是很可惜,这些电视电影几乎全部都是在“戏说”历史。在电视屏幕上大热的公主与历史事实上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侠义公主独臂神尼: 在电视剧中,有一位武功超凡的独臂女尼,乃是明崇祯皇帝的长平公主,因为国破家亡,被父亲砍去手臂后流落民间。怀着深仇大恨的公主练就了一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王梵志诗》中女道士、尼姑形象的分析,从个人与时代角度具体阐明王诗中女冠、女尼形象塑造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恢弘的名著,篇幅博大,思想内涵丰富,以精湛的笔触建造了一座人物长廊。在这些人物之中有一类僧人女尼形象作者予以不少笔墨,女尼妙玉以及后来出家遁世的惜春是这一类中比较独特的两人,她们出家的原因和经过有很多不同,但两人最后却殊途同归地走上了遁世之路;不同之处又带有很多共性,她们都试图冲破现实生活以寻求理想的生活状态,但是自身力量的弱小使她们难以与强大的现实抗衡。从她们的同与不同之处可以看到封建末世贵族女子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人周朴在福州的流寓生活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唐入闽诗人当中,周朴是在福州较有影响的一位。他的诗句在福州僧寺道观中广为流传,其慷慨赴义的气节为时人所尊崇。与晚唐其他苦吟诗人相比,他的诗歌反映的内容较广,独具特色,意境浑厚深沉。  相似文献   

6.
金光明寺是唐宋时期敦煌地区著名僧寺,本文从金光明寺僧人家族背景、敦煌佛教信众法会与抄经活动、金光明寺寺学教育、双方经济往来等方面探讨了敦煌金光明寺与世俗社会的关系,可以看出唐五代宋初时期的金光明寺已经完全融入了敦煌世俗社会,与敦煌地区各阶层民众关系密切,俨然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说名 草堂,原本茅屋之意。史载东汉焦先,隐于焦山,结草为庐。汉末诸葛亮有南阳草庐。魏晋六朝,僧寺多名草堂,“鸠摩罗什为姚兴所敬,于长安草堂寺集义学八百人重译经本”是也(见《魏书·释老志》)。《梁书·江  相似文献   

8.
一说到素质,比如说法律素质吧,就总说老百姓法律素质差,其实不然,如果要认真的话,我认为有时候恰恰就差在当时的统治者身上,并不是我们一开口就说的老百姓。这个故事就比较能说明这个推理。唐中宗时,太平公主与僧寺争一座碾房,官司打到京城所在地长安的  相似文献   

9.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①枫桥:在今江苏苏州阊门外枫桥镇。②姑苏:苏州的别称。寒山寺:在枫桥附近,相传因唐僧人寒山住此而得名。③夜半钟声到客船: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泉州市考古人员在紫帽山麓鲤城区金龙曾林社区树林丛中发现一座明代古墓,奇怪的是这座古墓不但没有墓碑,也没有任何文字记载,还是一个空穴。泉州市海交馆考古人员刘志成先生到现场对古墓进行考证,意外地得到一段鲜为人知的500名女尼抗击元朝暴政的悲壮历史。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佛教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变革时期。作为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佛教,其整体上呈现出衰微与变革之势。寺院僧人无法维护其寺产,寺产经常被社会各种势力侵夺,业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民国时期寺产被侵夺的方式大概可分为外部侵夺与内部侵夺两种,以外部侵夺方式为主。民国时期的寺院僧人对寺产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其维权主要是通过佛教组织,并借助法律诉讼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寺院教育的缘起与形成,教育考辩制度的完善与普及;佛教学位的品级、考辩及命名。藏传佛教教育考试方法在国内各种考试中独具特色,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3.
张惠 《安顺学院学报》2012,(1):24-26,82
文章从陈寅恪先生的《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入手,引出对儒佛伦理观的冲突分析。作者通过对儒佛思想的不断融合,不断中国化的探讨,概括出儒佛思想在相互吸收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重视人生问题、明晰善恶观念、凸显孝道思想、调和政治伦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涉及《近与远》人物出世修持,从世俗的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最后进入涅?境地。在小说中,迈尔斯准确地把握了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孙晓峰  臧全红 《家教指南》2011,(3):62-69,129,131
莲花寺是陇东地区唐宋时期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唐代造像以阿弥陀佛为主,龛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宋代造像题材丰富,以涅槃像和罗汉像为主体,兼有阿弥陀、观音、地藏以及部分释、道题材造像,显然受到了陕北地区同期造像的影响,反映出特定历史条件下陕北及陇东地区石窟造像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6.
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发现了大批佛教造像,其中背屏式佛造像以其独有的艺术特点和罕有的保留完好的贴金彩绘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在表现手法上完美地将绘画、贴金彩绘、圆雕、浮雕、阴刻融于一体,在造像内容上多采用佛、菩萨、飞天、龙、荷等,在功能上具有宗教与艺术两重性,其优美精致的造型和绘画雕刻装饰皆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即所谓的“青州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艺术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朱丽双 《家教指南》2011,(4):113-118
笔者近年整理并翻译与古代于阗有关的藏文文献,其中包括伯希和(P.Pel l i ot)于敦煌藏经洞发现的藏文文书P.t.960《于阗教法史》(Li yul chos kyi l o rgyus)。这份文书内容丰富繁杂,包括于阗建国传说、于阗的守护神名号、于阗的菩萨名号、于阗的著名佛寺、于阗佛法灭没经过,等等。笔者的工作主要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根据IDP提供的彩色图版对文书重新做转写,同时利用这些年学界在相关领域的学术成果,在每段转写之后附以汉文翻译和详细的词汇注释。本文是这份文书的译注之三,包括于阗的八大守护神、于阗的八大菩萨、于阗的灵验伽蓝以及于阗二部僧伽持见之情况等。  相似文献   

18.
语言接触与佛教汉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汉语是汉语历史文献语言的非自然变体,是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间接语言接触的产物,其中不但存在文言文和大量口语、俗语和不规范成分的混合,而且存在汉语与大量原典语言的混合。经由佛经翻译所导致的语言接触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佛教汉语是汉语语言接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总结汉语演变的机制和发展的方向。基于梵汉对勘的佛教汉语研究,指在梵汉对勘方法的基础上,将汉译佛经的语言与原典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与中土文献有异的语言现象,综合运用汉语史的各种研究方法对其进行考察,借以明确语言接触对汉语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宋元小说家话本的“娱心”功能借助故作惊人之笔,使砌、韵文的插入等手段得以呈现;“劝惩”功能则表现在提倡忠孝信义,宣扬善恶有报以及佛道二教的出家修行思想,甚至超越了封建伦理的范围,对宋元时代官府昏庸、吏治腐败进行了大胆批判,充分肯定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反映了宋元时期新兴市民阶层的思想动向。  相似文献   

20.
修道院在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扮演过重要角色。作为一个宗教组织,修道院担当起当时某些社会职能,在中世纪早期占据了文化中心的地位。究其原因,修道院有着自身的多种优势;在经济上,修道院推广生产技术,积极垦荒,组织劳动;在政治上,修道院获得了来自教俗两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