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门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平话)》作者的前提下,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认为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的全真教龙门派道士,其中闰希言师徒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2.
明清八家<西游记>评点本涉及到<西游记>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结构以及奇幻特征方面的评语,不乏真知灼见.本文试图运用中国古典美学、中国文学批评等相关理论来揭示明清<西游记>评点本中蕴含的不容忽视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杂剧》作者及时代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以下简称《西游记杂剧》),是现存时代最早的唯一整剧传世写唐僧取经故事的戏曲,在明代神魔小说百回本《西游记》(以下称《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孙楷第先生推断其作者为明初杨景贤(言),得到不少人赞同。笔者近来重读孙先生《吴昌龄与杂剧西游记》一文,对“杨景言作《西游记杂剧》”的说法还有疑虑,故不揣浅薄,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向前辈和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用喜剧性的叙事手法,塑造了孙悟空这个中心人物形象.前七回是表象的"悲剧",实质的喜剧,作者以喜剧化解了表象的"悲剧".明代精英文化人的作用,使孙悟空成为明代中后期的"文化英雄",以后又从<西游记>主题中转换为母题,形成大众化审美典型.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成书以来,版本纷繁,其作者扑朔迷离,鲁迅、胡适先生根据淮安府志提供的线索及淮安方言推断《西游记》的作者为淮安人昊承恩.根据这一论断,近二、三十年来发掘了许多与吴承恩有关联的资料,但这些资料仍显不足,疑点仍然很多.文章就方志、石刻、语言、民间传说等方面资料,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应当是生活在云台山区的明代长春庵真人邱楚基,而元代的长春真人邱处机乃属以讹传讹,其主要原因是《西游记》的产生过程属历史事实、民间传说及再加工再创作的糅合,因此,就决定了它的作者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正> 一、引言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这似乎是不值一提的问题,在学界却是多年未了的公案。现存《西游记》最早版本: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本上,就只署有“华阳洞天主人校”,而无有“吴承恩”字样。尔后万历三十一年(1603)闽建书林扬闽斋本,天启年间“李卓吾”先生批评本也都如此。说明《西游记》问世之初,其作者名氏就被隐去,而留待后人考察。清初有汪象旭评本(《西游记证道书》),“始冠以虞集序,以为(此书)为邱长春作”,以后所刻诸本人云亦云,致使《西游记》的著作权  相似文献   

7.
从明代全真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游记》定稿者“华阳洞天主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闫希言(闫蓬头)师徒。  相似文献   

8.
<正>早晨是阅读的好时光。今天我又拿起了《西游记》,开始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西游记》是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写的长篇神话小说,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唐僧从长安出发去西天取经,一路上收了孙悟空等三个徒弟,他们四人性格各异、优势互补,一路经历种种磨难,但是他们不畏艰险,勇敢前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回真经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是明代著名的神魔小说,它虽然是一个取经故事,但作者在设定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中,几乎每一难都有女性出现,她们有的是人,如女儿国国王,有的是妖怪,如白骨精等等.这些女性看似男性取经路上的陪衬,但与同时期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她们更具有独立的人格.<西游记>中女性形象体现了吴承恩的伦理道德观与女性观,也是明代社会个性解放思潮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吴承恩并非<西游记>作者.宋末和元代关于全真教领袖丘处机(长春真人)撰成<西游记>的三种记载,包括新发现的宋末碑文,是丘麾下陕西全真道士创作<西游记>祖稿即<西游记(平话)>并托名丘撰的确证.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围绕着唐僧取经这个中心,突出的是人而不是神,“人-人间-社会”是主题线索,而“人”又是复合式的带有特殊性的人,神、佛、妖、魔都由这个复合式的“人”去发生关系,因而也就都处在了次要地位。作品以妖魔对“人”的向往与追求,赞美了人;以孙悟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赞美了治世追求者。所以,《西游记》是从高视点上突出了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表达了丰富的佛教义理,其中般若性空是作者佛学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作品中许多回目和诗词所包含的佛教含义、行文中出现的大量谈空的诗句、作者对悟空师父的选择以及作品中《心经》内容大量出现的原因等多个方面,对作者般若性空的佛学思想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和解析。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杂剧被公认为是"西游"题材作品中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在继承了诗话的基本框架之后,又大胆地进行改进与创新:在故事结构方面,确立了完整的故事结构,增强了故事整体的逻辑性,并开始关注到戏曲的舞台效果,奠定了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这些创新,使其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增加了其在"西游"题材故事中的影响力,并成就了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章培恒先生受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等先生启发,在上世纪80年代对胡适鲁迅所倡之《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的旧说挑战以来,国内学术界“否吴”已成大势。只是对于否吴后的代替者为谁,书的主旨究竟如何,仍在讨论中。其中,徐朔方、黄永年、沈承庆和张锦池等先生对此各持新见。台湾全真人士陈敦甫等先生视《西游记》为全真教教义载体,仍坚持“丘处机为作者”论,成为另一极端。大陆李安纲先生有突破创新,但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17.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18.
市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于《西游记》之中,含蓄地表达出来,从而影响着其所表达的现实意义。通过《西游记》的历史由来、人物的塑造和构建等方面探询市井文化对作品的这一影响并对作品的主旨进行探索性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话西游>是一个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可以解释大众文化的一些表征.<大话西游>的狂欢化的书写策略诸如,戏仿、脱冕、狂欢化的广场语言等产生了文本的狂欢化审美效果,因此我们说它是一个"狂欢化"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