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面前,我们多年来实行的教学常规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繁琐滞后的条条框框,机械僵化的检查方式,挫伤了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束缚了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为了解放教师的手脚,克服形式主义的弊端,2003年6月,我校开展了关于教育热点问题的大讨论,教师们谈得最多的是教案,特别是教过多年的教师对此问题更敏感。教师的心声:太浪费时间了,写好的教案上课时有时根本没用,甚至有时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抄教案,一个合格的教师上课时不会边讲课边看教案;完全按教案上课,有时效果并不好;备课中有很多东西,特别是一看就…  相似文献   

2.
快开学了,学校又要检查教案了。教案其实不难对付,因为,我们发有两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案,其中一套还是素质教育教案。但是,检查教案的事还是让很多老师感到痛苦——为了应付“查”,自己必须“抄”,因为抄得省心又规范。而抄来抄去,时间不少用,可对教学的作用不大。尤其是语文,因为教案  相似文献   

3.
教案的编写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和效果,本文就如何提高语文科教案编写水平作一粗浅探讨。 一、正确认识教案作用,是提高语文科教案的前提。 编写教案有利于加强课堂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有的教师说,只要有备课,不写教案照样上课。教案只是供检查用,应付一下就行。  相似文献   

4.
无用置疑,设计好一个好教案,对于上好语文是有很大作用的,尤其现今提倡搞教学设计.教案的优与劣,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所以,现今初中语文除了教学参与书外,还配备了一套教案书.那么,是否意味着拥有了教案书教师就再不用仔细备课呢?我个人认为这是不行的.教案是对教材处理的一种方案.在语文教学中,教案设计得当,那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反之,学生叫苦不迭.因此,教案的优与劣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炜 《江苏教育》2012,(27):55-57
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检查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老师们会通过课前认真备课并编写教案,对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主要内容、教学步骤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但部分教师对于"课后反思"疏于认真对待,有的教师一学期课程结束了,教案中"课后反思"项目是一片空白,有的教师草草数语以应付学校检查。作为已从教十多年的教师,在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过程中,本人深刻地认识到课前备课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助于教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积累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备课是上好课的前题,要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抓好备课。可是,提起备课,大多数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认为这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奈的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却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这样说?只要认真研究一下教师写的教案就会明白。以语文教案来说,解词、句义、段义、中心思想等对教材的理解,教学参考书上写得清清楚楚,还要再把它抄到教案本上,可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却没有,只有教什么,没有怎么教。有的教案好一些,但认真一看就会发现,它和范例教案是一样的,是照抄的范例教案。这哪里是在备课?是在机械地应付。难怪教师说它与提高教学质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前,教师写教案有两种不良现象:其一是照搬教学参考资料;其二是照抄别人的现成教案。这两种作法,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纯粹是在搞形式主义,其目的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我们认为:教师写教案,要讲求实效。教案的形式要有利于教学,教案的详细程度,也可以因教材和教师的素质而有所不同,不必强求一律。一、教案的形式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最适用的教案便是课本教案。所谓课本教案,就是教师用一套自制符号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划、批,来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案。即在课本的无头地角,写出教学要点;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划出关键所在;在课后的附页部分,简明  相似文献   

8.
在如火如荼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关于新课标理论谁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一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人仍然停留在老路上,尤其突出地表现在抓教学管理工作上,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管理仍然停留在检查教案的课时数与书写质量上。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无奈地按照检查标准上面的要求去完成规定数量的教案,甚至有许多都是在检查前加班加点补抄的。教师被抄写大量无用的教案拖得精疲力竭,这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关于新课标理论谁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一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人仍然停留在老路上,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管理仍然停留在检查教案的课时数与书写质量上。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无奈地按照检查标准的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的教案,甚至有许多人在检查前加班加点补抄。教师被抄写大量无用的教案拖得精疲力竭,不仅白白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降低了钻研教学的激情。抄写教案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厌烦的事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大家在百般无奈之后终于有一天突然回过头来反思…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上课,首先要备课,备课就要写教案.课备得越充分,教案的质量就会越高,课上得就会越好.因此,教案之于上课是非常重要的,自然也就成了学校业务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检查的标准当然也就非常严格.教师为了检查时得一个好分数,自然要围着检查的标准来转,因此,撰写教案不再单纯是为了上课,从而导致了教案与课堂的脱节,出现了好教案不一定上出好课,课上得好,教案检查却不一定得高分的二律背反现象,使教案沦为一种形式僵化、内容空洞的"无用教案".  相似文献   

11.
张东升 《中国教师》2014,(20):22-23
<正>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是究竟备到什么程度方是最高境界,很多教师不得而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一篇课文到底要完成哪些工作?这里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多读,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在深入基层调研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写的,并不是为了指导课堂教学实际。原因是很多教师的教案只有一个教学步骤,缺乏应有的学法指导;还有一部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仍有某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认真备课,懒于编写教案。偶而写教案的时候,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或按别人的,或用自己的旧教案,敷衍了事。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教师对备课、写教案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或由于不思进取而明知故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教学工作越来越显得是一项十分复杂而细致的工作了。要保证教学工作能有目的、有计划地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备好每节课,写好每篇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教师为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教学精心设计的具体…  相似文献   

13.
笔者发现当前中小学在教案管理上存在如下问题表征:现象1:学校管理者认为,教案要检查,否则一些教师会"偷懒",但限于时间、精力,在具体操作管理中大多只能查一查篇数,看看是否是手写,字数是否达标准,是否按统一格式等等在形式与数量方面达到要求,然后通报一下谁没上交,谁篇数不够,谁不规范,就了事。现象2:收上来检查的教案少则七八十本,多则一二百本,特别是经过三五年,教案颇有"堆积如山"之势。那么,这些教案最终要"何去何从"成为大问题。一部分学校私下当废纸卖掉,或干脆丢弃。现象3:一些地区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出这样的规定:"教师没带教案上课,以严重失职论处,一经查实,立即‘调离’。"学校也将教师是否撰写、缴交教案作为评定教师业务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并在积分上明确体现出来。于是,教案被视为是一张判定教师是否合格的选票。现象4:教师对此怨声载道,认为教案应该撰写并缴交,但在管理上不应管得太死,卡得太严,关键要看课堂教学,而不是仅盯在教案上,以教案论英雄。一些教师采用抄现成教案,或干脆网上拷贝教案,或写集体教案来应付检查。上述,教案变成管理者一种放手也不是不放手也为难的"鸡肋",沦为教师一种简单为应付上头检查和执行日常教学常规的"形式"和"负累"。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学校教案管理的"服务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如果翻开一些教师的备课笔记,往往会发现那只不过是<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用书>之类的剪辑本.许多教师认为写教案毫无意义,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考评,写是一套,行又是一套.其意义大约也就是练练字罢了.  相似文献   

15.
每学期教师要写三四本教案,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一应俱全。多数教师普遍认为:备课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应付检查的无奈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太大关系。以语文教案为例,段义、句义、解词、中心思想等对教材的理解,教学参考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可还得再把它抄到教案本上。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备课上存在一些认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种:(1)现行“九义”教材都有配套的教师用书,故有些教师对各课不重视,教案只是教师用书的搬家。(2)已经教了几遍了,不备课也能讲,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检查,有的甚至原封不动地用旧教案来应付搪塞。(3)有的教师可以说不会备课,在教案中看不出教学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也看不出如何教和达到什么目的要求。(4)个男教师没有教案,上课时…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作了新的思考,赋予了新的理念、新的内涵和新的做法。一、认真备课一直以来,学校常常用检查教案来评价教师的备课,于是教师重视“备课”,花大量的时间,教案写得满满当当、一丝不苟。目的是什么?多半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指导教学作用不太大。  相似文献   

18.
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备课往往成为了"例行公事",是应付学校教务检查的"苦差事"。因为存在着教学常规的检查,并且打分记录考核。所以,教师在教案书写中"拿来主义"便成了主流,有些是在检查前补写已经上过的课的  相似文献   

19.
靳长影 《语文天地》2011,(22):27-28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特殊地位,应引起语文教学者的重视。《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这样给阅读下定义:"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活动"。很显然,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汇集了众多语言符号的作品是客体,当主体从客体的一系列"语言符号"中"取得了意义",阅读就得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阅读的主体———学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  相似文献   

20.
备课与教学,是学校教务管理中必须认真处理的一对基本矛盾.传统的、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定期标准化检查评比教案,且结果与教师诸多利益挂钩.此做法衍生了诸多怪现象,如写而不用、写用对立、抄摘教案、复印教案、下载教案等.相当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无奈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