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世纪,人类在航天领域实现了飞天梦想,在信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航天器的小型化和微型化也成为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航天器越小、微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高,对散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认识到,散热技术将严重影响微电子器件的发展和为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优化设计。为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传热界一直将微尺度传热作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微尺度条件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6,(8):25-26
作为中国空间事业的基石,航天军工单位在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型号研制,空间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领域已经并将不断产出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确保这些科技成果及时获得科技奖励,无论对单位还是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航天军工单位主流奖励申报渠道现状的研究,采取拓展奖励申报渠道,整体规划奖励申报,提高奖励申报项目质量等措施,推动科技奖励申报工作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技术产权配置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性分析来说明技术产权配置在整合市场和技术、企业内外部优势资源、人力和技术等企业核心竞争力各要素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我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宇飞 《西藏科技》2006,(9):13-15
通过对医院核心竞争力基本要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医院质量效率、经营状况、创新学习能力、院内职工满意度和病人满意度共同构成了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框架,特提出坚持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是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指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医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获得患者、保留患者、经营患者的能力,阐明了医院实施患者关系管理将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通过管理活动对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进行整合的复杂过程。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董事会制度、加强师资建设和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素的形成,是民办高校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路径和可选择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我校的特色是航天技术。航天技术是综合技术,也是高技术,面向航天战线主战场,不仅能为国防建设作出贡献,还将带动校内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我校有47个专业,56个学科,自成体系互相配套,有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专家和学者,他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校内虽然没有导弹、卫星等本体专业,但我们分析后认为,发动机、推进系统、导引头等本体设计的攻关技术仅占整个航天工程科技攻关技术总  相似文献   

7.
企业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之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在核心竞争力的各种要素中,知识产权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进而说明核心竞争力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给出IP(知识产权)-CC(核心竞争力)模型,用以指导和测评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  相似文献   

8.
仿生学是在认知概念上使我们得以最恰当地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科学活动的现代结构体系,加以快速发展的学科。在航天科技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探索和技术应用同时存在,大量的科学问题转化为实现的方法和工程技术问题。认识的超前、系统的庞大、投入的巨大和技术转化滞后,会在技术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超前性和延迟效应。系统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难度,需要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渗透和融入来解决创新与突破的问题。通过仿生科学对航天技术的启示分析,仿生学的发展为技术的突破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和最大的可能。由航天技术的发展认识仿生科学的价值和重要性,对仿生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阐述企业文化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作用,揭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企业持续发展要靠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管理和技术,而管理和技术靠的是企业文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应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组织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研究的综合分析,结合调查研究,提出了科研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并以构成要素为切入点,结合战略分析方法,阐述了基于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科研组织战略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上海民营高科技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飞  陈洁  郑菁菁 《科研管理》2005,26(2):113-119,82
核心技术竞争力对于上海民营高科技企业未来成长具有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核心技术竞争力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上海民营高科技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形成的牵引张力和阻碍力,最后阐述了核心技术竞争力成因研究对上海和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核心能力内涵要准确理解,应区分“资源”与“能力”,“基本能力”与“核心能力”以及基于动态的观点,由此,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界定。企业核心能力的逻辑结构应考虑到企业/行业的技术经济特征,生命周期以及不能理解为几项关键技能的简单组合。最后指出中国企业核心能力地培养过程应注意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温珂  林则夫 《科研管理》2005,26(6):13-17
本文从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发展的关系切入,基于核心能力理论提出了区域核心能力的概念框架,并用这一框架对海淀区区域核心能力的构建及发展进行了案例研究。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我们认为,区域创新发展的关键是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核心的区域核心能力的形成。由于这一过程不是一个完全自发的市场行为,所以,政府的制度供给在其中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公司风险投资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公司为了应对技术和市场发展加快以及不确定性增强的挑战,采取了风险投资这种发展途径。公司通过风险投资能够实现加强已有核心竞争力,取得和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降低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防止核心刚性等目的。从这几方面出发剖析了公司风险投资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指出公司可以通过风险投资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异质性、技术核心能力与高技术企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企业的异质性假设出发,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成长的竞争行为,从技术核心能力视角对高技术企业的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高技术企业核心知识和能力主要体现为技术核心能力,它具有价值性、非竞争性和难以模仿性特征,这些特征导致高技术企业在经营活动.技术核心能力获取以及成本约束等方面,使得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技术核心能力演进与高技术企业成长关系,分析了技术核心能力决定下的最优规模,以及技术核心能力演进与高技术企业最优规模变迁.由此认为,异质性是高技术企业成长中获取持续的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的基础,技术核心能力是高技术企业异质性的形成根源,高技术企业在成长中为了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就必须构建自身独特的技术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6.
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企业知识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结构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企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企业知识结构的内涵及层次构成进行了分析,认为各层次知识特性、价值各异,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影响也各异;从静态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知识结构对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作用机制;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知识结构与技术核心能力的循环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哈默和普拉哈拉德1990年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此后,核心竞争力便成为国际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研究的重点。人们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进入21世纪,消费电子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愈加紧密,并与教育、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快速融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培育和提升消费性电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产业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对改善人民的生活品质,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我国消费电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从政府角度、企业角度和企业合作角度提出了提升消费电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世收  仲伟俊  孙宙 《情报科学》2006,24(3):377-381
高校信息化的实质就是赋予高校精细化的资源整合和利用的能力,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目的。本文以此认识为出发点,依托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和高校核心竞争力模型,通过分析信息化和高校核心竞争力因素的相互关系,提出信息化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模型,明确了高校信息化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是制造企业核心能力系统中两个重要内容。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在企业知识资产的作用下,通过共有的知识基础、共有的知识载体以及两者间的知识交流来实现彼此间联系。从"投入-产出"角度分别构建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系数法"可计算出两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为企业评价和调控两者间的互动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