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庆庆搬来三块大积木:一块三角形的,两块长方形的。庆庆把积木搭起来,造了这样一座房子:见(图1) “小猫,快来看新房子呀!”庆庆喊着。“我来了!”小猫嗵的一下,从窗台上跳了下来。呀,房子倒了! 小猫说:“对不起,庆庆,我一跳,房子就倒了。”庆庆说:“没关系,我再来造。”庆庆又造了一座房子。房子是这样的:见(图2) “小狗,快来看新房子呀!”庆庆喊着。  相似文献   

2.
小狐狸要盖房子了,小动物们纷纷前来道喜。小狐狸大声地对工人们说:“每平方米20元,盖6层,还要是一个正方体别墅。要造好,造好了可以赚大钱。”工人们悄悄地问:“那要造多少平方米?”小狐狸眼珠一转,说:“明天再告诉你们吧。”第二天,工人又问小狐狸,小狐狸说:“我要每层楼的周长是140米。”工人们都不知道该怎么盖,小狐狸说:“这样吧,如果你们都算不出怎么盖,我来告诉你们。不过,你们的工资应该打8折。”工头豹子没办法,只好答应了这个条件。房子盖好了,工头问小狐狸要工钱。小狐狸说:“你们给我盖的房子是边长为35米的正方形房子,正方形的…  相似文献   

3.
重视疑问情境的创设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方法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层层过滤 ,而渐渐形成的文化积淀。无论是孔子的“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还是后来的“学源于思 ,思源于疑”的说法 ,都无不折射出这一教育艺术瑰宝的魅力。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之前的备课中 ,也曾一直思索过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何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自然、宽松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猜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自然地把它的“底”与“高”这两个因素与它的面积取得联系 ,进而为假定结论的猜想指明方向。如果在此之前是由老师向学生直接挑明 :“三角形的面积和三角…  相似文献   

4.
一次,学生上美术课时我也在场,老师让画的主题是“我们的家乡”。大多学生在构图时都考虑到必要的建筑——房子。可多数学生画的房子都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上面一个大三角形房顶,下面一个长方形房身,中间画上一个小长方形门,一个正方形“田”字窗户。这使我这个语文老师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五年级的学生为何画房子还停留在五六年前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只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从感性体验入手 现代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环境是作用于儿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有益于儿童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调动儿童的情感参与. [案例一]《云房子》教学片段 师: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多有趣啊!瞧,天上的白云还多着呢!让我们都来当小鸟造云房子吧!(课件映示多幅蓝天白云图.教师示范:揉纸,造房子;生学造云房子,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的云房子造好了吗?现在,我请同学到前面来说说你用纸做的云房子.注意用这样的句式说:"我造的云房子像……"  相似文献   

6.
活动背景 前段时间我给小朋友讲了《小兔造房》的故事,孩子们充当小小设计师,给小兔设计了好多漂亮的房子,他们都觉得能帮助小兔是件很快乐的事。过了几天,有几个小朋友来问我:“老师,小兔的房子造好了吗?它不再淋雨了吧。”望着孩子们关切的眼神,我设计了融认知、情感、表现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班建武 《班主任》2021,(1):60-62
若干年前,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个事件:一个初二学生问他的班主任:“老师,我们家有十儿套房子,我学会收租就够了,为什么还需要学习?”试想,如果我们是这个学生的班主任,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呢?实际上,这个学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教育问题,即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学习或者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堂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题目是《该怎么办》。大意是这样的:小松在家里玩,不小心摔坏了家里的花瓶,让大家给小松出个主意:小松该怎么办?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观看这样一段动画:爸爸回来后,看到花瓶摔坏了,不容小松解释,就狠狠地揍了小松一顿。然后,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你在家里犯了类似的错误,你爸爸是怎么做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发言一个比一个精彩“:我爸爸也会揍我。“”我爸爸踢我几脚,叫我滚开!“”我爸爸用皮带抽我。“”我爸爸用手拧我,把我身上拧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害得我没法洗澡”……这时,教师并没有做正面引导,接着又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把爸爸发怒时的神态、语言、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许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时,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在对待生命上,我们究竟应该让学生学会善待生命、尊重生命,还是为了追求精彩,追求洒脱,给他们播下残暴的种子?当看到我们的教师有意无意地播下残暴的种子时,我们不能不说,为师不可不慎,教育不可不慎啊!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怀开阔,唤起人自身美好的善性,让我们的孩子更人...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语文课堂文学教育的缺失我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一个初中二年级学生,同时读一篇他们都还没有学过的文章———人教社八年级上册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当代作家李森祥的《台阶》。之所以选这篇文章,是由于这篇现代文新字生词极少,甚至可以说写得十分浅白,可以“照顾”到那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全文除了“尴尬”一词外,几乎没有十分出彩的字句。不到20分钟,他们都读完了。我问:读懂了没有?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读懂了。我逐一地问他们:这篇文章说些什么?小学四年级学生回答:讲一个父亲把一座三级台阶的房子改为了九级台阶的房子。初中生显然嫌小学生的回答太简陋,补充道:主要是他家乡有一种观念,房子的台阶越多,房主人的地位就显得越高。初中生为他比小学生读出的东西要多一些而显得尤为得意。  相似文献   

10.
天气又冷起来了。小动物住进了暖和的房子。小熊也想造一座。可是,造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呢?小熊想去问问朋友们。小熊来到青蛙的家门口。青蛙从自己的泥房子里走出来说:“还是造泥房子好,又暖和又舒服。”小熊一听赶紧去造了一座泥房子。泥房子真是暖和极了。小熊很得意,他对小伙伴说:“我的房子是最暖和的房子。”于是,松鼠、小鸟、兔子很多小动物都来看小熊的房子。后来,雨娃娃也来看了。雨娃  相似文献   

1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在山路上遇见三个背石下山的人,依次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快乐吗?"第一个人满脸愁容:我背石仅能填饱肚子,快乐何在?第二个人满脸疲惫:我背石乃为别人造房,快乐何在?第三个人满脸幸福:我背石为自己造房,当然快乐!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让学生用“激励”一词造句。一位学生是这样造的:“昨天,我在广播里听到了中国足球队以二比○战胜日本队的好消息,我激励得哭了。”这显然是个病句,主要错在他不理解“激励”的词意。我要求他在理解“激励”一词意思的基础上,学习书上例句,进行订正。不料,他把订正好的句子给我看,竟是另造的一个新句。虽然造得不错,但我没有让他“过关”。  相似文献   

13.
房子找房子     
有一幢(zhuàn)房子骄傲(jiāoào)地挺立在街道旁。她是那么美丽,来来往往的人总爱赞叹(zàntàn)说:“哦,多么漂亮的房子呀!”东奔西跑的汽车经过这里也爱鸣喇叭(lǎb)说:“嘟———可爱的房子,你好啊!”房子很快活,她喜欢这里的一切。这天,她正同门口的一辆红汽车聊得高兴,一只鸽子飞来停在屋顶上。“咕咕,我造了一个漂亮的窝。”鸽子骄傲地说。“窝是什么?”房子问。“傻瓜,窝就是我住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那么,我该住什么地方,哪儿是我的家?”房子问。鸽子同情地说:“咕咕,房子是不能住房子的,你不会有家。”“为什么?”可怜的房子…  相似文献   

14.
今天天真蓝     
一位做教师的朋友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让学生用“天真”这个词造句,不少学生都造了“张小明是一个天真的孩子”这样的句子,惟独一个学生站起来后说:“今天天真蓝!”一开始我以为他是把这件事作为笑话讲给我听的,但事实却并不是,“这个句子造得最好。”他说。我的这位朋友称得上是一个好教师,他知道打破常规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从语法上看,那个孩子所造的句子显然是不对的、然而,谁又能否定那句话里所包容  相似文献   

15.
以前我是一个不会选择的人,过去不论什么事都是爸爸妈妈帮我选择的。()现在,我终于学会了选择。最近我又碰到了一道让我头疼的“选择题”。事情是这样的,我家最近买了一套房子,这套房子有3间房。一间做我的卧室,一间做书房,一间做爸爸妈妈的卧室。可是我到底选择哪间房子呢?一间虽大却很暗,中间的那个房子又很冷,只有最小的那间房子既亮堂又暖和。这3间房各有各的特点。就在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时,我又去问妈妈了。可妈妈却对我说:“你应该学会选择了,这件事必须要你来选。其实你只要选你自己喜欢的并且是自己需要的就可以了。”于是,我结合…  相似文献   

16.
在课程改革开始的一次调查中,有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重大。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有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在长期而艰苦的语文探索实践中,我有了以下一些认识: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  相似文献   

17.
房子找房子     
有一幢房子骄傲地挺立在街道旁,她是那么美丽,来来往往的人总爱赞叹说:“哦,多么漂亮的房子呀!”东奔西跑的汽车经过这里也爱鸣一声喇叭说:“嘟——可爱的房子,你好啊!”房子很快活,她喜欢这里的一切。这天,她正同门口的一辆红汽车聊天聊得高兴,一只鸽子飞来停在屋顶上。“咕咕,我造了一个漂亮的窝。”鸽子骄傲地说。  相似文献   

18.
爱默生曾说:“每个人都会为自己造一所房子,造了房子,就造了一个世界,造了世界,就造了一个天堂。而这个世界便因此而为你存在。”日常生活中,用自己风格创造的个人细节和情趣,可以使你最大限度地享受人生,并与他人分享。  相似文献   

19.
初中英语教学是我国外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几岁的青少年与成年人一样 ,都是使用第一种语言 (母语 )来学习研究第二种语言 (英语 )。其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难点之一在于母语的干扰。一位美国语言学家曾形象地说过 :一个人用母语学习外语就像在原来房子的基础上加盖新的房层。这样的房层既不牢固 ,又容易变形 ,并且也不可能加的很高。因此 ,新编的初中英语教材中 ,增加了许多画面 ,意在使学生能更多的“见景生情”使学生“直接”使用英语表达方式去“思考” ,尽量避免学生们把英语单词和汉语单词联系起来在头脑里进行“翻译”。这就意…  相似文献   

20.
记得有位家长这样对我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这句话久久地在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心中回荡,使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更忘不了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于是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课改来了,理念更新了,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书写的,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