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咸飞 《中国成人教育》2012,(13):114-116
作为一种教育传播媒介,网络公开课的建设与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所展示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传播途径和管理体系已极大地影响到了我国的公开课建设,为我国的网络公开课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对比与借鉴。本文介绍了我国网络公开课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数量与分类、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及管理体系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其对我国网络公开课进一步发展与完善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公开课日渐火爆,笔者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课堂氛围、技术手段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国内外网络公开课进行对比分析,从国外网络公开课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得出对我国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教师个人发展机制和教师教学等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网络公开课资源总体质量高,开发潜力巨大。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国外网络公开课引进高校课堂,使其正面效应最大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国外网络公开课利用现状和开发潜质,综合分析其推进路径,提出了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公开课发展迅猛,引起人们观看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热潮。国内高校也纷纷加入到网络公开课的队伍中,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简要介绍网络公开课的概念、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优势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普及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网络公开课发展建设正进入一个高峰期。借鉴国内外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建设经验,结合本土特征有效地开展网络公开课建设成为时下热点问题。文章运用"6W"分析法对国内外网络公开课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并从学科设置、资源表现形式、评价与交流体系3方面梳理网络公开课资源建设的特征,剖析网络公开课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推动网络公开课的发展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以来,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急遽传播,引起众多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推崇。它们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吸引具有"碎片化"思维的青年学生,根本上就在于这些课程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毋庸置疑,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的迅速扩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传递科学知识方面有其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忽视其显性或隐性的消极影响。基于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的传播现状,我们必须积极应对,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完善精品课程体系建设,调控国外课程的传播态势,密切关注媒体舆论的导向控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外网络公开课持续走红,成为一种教育趋势,教师胜任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国内网络公开课刚刚起步,教师在胜任力上与国外教师相比差距甚大,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的提高显得尤为迫切.建议采用多种措施提高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胜任力,如鼓励国内网络公开课教师不断学习;积极开展教改活动,促进网络公开课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等.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科技全球化和知识全球化的今天,公开课从传统的课堂授课到被录制下来发布到了网络平台上面,使得网络公开课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并迅速流行起来。面对这种现象,本文从网络公开课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当前一些主流门户网站的网络公开课的开展情况,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网络公开课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该文章以国内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取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文献研究的综合方式进行考察,从而分析大学生对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的使用现实状况与需求,结合国外开放教育资源项目运行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实践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公开课已经问世多年,同时,互联网也从发展初期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时期,它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对网络公开课的态度.文章旨在挖掘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网络公开课的价值,同时找出我国当前在网络公开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我国网络公开课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学校用计算机》2013,30(3-4):143-158
SUMMARY

There has recently been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quality of online courses. Faculty from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t Marquette University suggest using social constructivist theories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rses and in the training and pedagogy of online instructors to ensure quality in online courses. Quality can be designed into online courses by focusing on complex tasks, using multiple perspectives, establishing a learning community, encouraging the social negotiation of meaning and providing assistance for learners at various levels. While good design can go a long way to ensure quality in online courses, the quality of the instructor is equally critical. Training instructors to establish a supportive climate, provide constructive feedback, and ask critical and probing questions leads to high quality online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2.
Technology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ever-present phenomen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make higher education accessible to those who previously experienced barriers, such as having full-time jobs. One issue that affects online education is the challenge of engaging the learner in meaningful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they subsequently use once they are in their careers. This article uses the Community of Inquiry (CoI) theoretical model to explain how instructors can increase student engagement in online kinesiology courses. By focusing on the CoI constructs of teaching presence, cognitive presence, and social presence, instructors can design engaging online classes that can help to positively influence each student’s experience with onlin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3.
辍学率高、社会认可度低、课程质量不高等是在线开放课程面临的问题,为促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使课程价值最大化,现结合一些发展较好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案例,从平台特色定位、职业规划导向、注重课程质量、个性服务辅助、学位认证保障和校企合作助力六个方面,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模式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网络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信息系统的D&M模型,本文探讨和构建了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并通过数据分析对结构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网络课程的内容品质、学生的成就感和感知有用性通过影响学生的使用满意度,从而进一步影响学生对网络课程的使用行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快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在各高校掀起了一定的热潮。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推进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对于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质量评价却还没有形成真正结合自身特点的评价体系。文章基于课程效能理论,以高等院校的在线开放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调查和定量分析,提出了多维度、多阶段的在线开放课程效能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并尝试构建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效能评价体系模型,以保障在线开放课程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线上课程是近20年来由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新的教学方式,它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但由于时空差异,师生之间出现了新的情感双向交流困境.通过分析线上课程特征及教学状况,指出线上课程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若干困境及由此造成的危害,提出完善线上课程制度建设、改进线上课程设计、强化教师情感渗透、充分利用情感双向交流机会及MR新技术等应对...  相似文献   

17.
曾晗  刘婷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48-250
本文以工程教育认证中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工科毕业生培养的影响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工科建设的过程中,人文社科教育长期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认为在工科专业中设置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可以提高工科生解决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政治课程与通识课程为例,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在工科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线教学是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常态"。关注价值主体需求、创新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路径,是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在质量功能展开的视角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服务质量在课程教学特性满足价值主体需求方面有显著的中介调节作用。为提升课程质量,课程设计与开发者应:注重价值主体需求实在信息的伴随式采集和深度分析,增强课程的移情性设计;加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在线开放课程设计,系统性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模型,增强课程的响应性设计;组建跨学科团队,强化学习科学领域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课程的有形性设计;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先期运行效果的有形性和响应性评估,实现课程的动态优化。  相似文献   

19.
网络课程的共享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问题,从实践中看,资源共享至少需要以下先决条件:开放的理念、优质的资源、良好的机制和可行的技术方案.目前的进展表明,开放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已经有所保障,良好的机制和可行的技术方案成为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本文从网络课程的共享出发,分析了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机制,探讨了网络课程共享的两种模式:课程共享模式和课件共享模式,进而论文以课件共享模式为重点,以EMIF架构为原型,设计了课件共享的技术模型,讨论了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