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3.38亿网民:彰显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已经产生一个"压力集团",这就是逾4亿的网民,互联网已成为社会观念和思想的显示器和晴雨表,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4.2亿,互联网普及率31.8%,按照有关媒体受众规模占人口总数20%即可称为大众媒体的国际通行说法,中国网络媒体已从小众媒体、分众传播进入大众传媒时代,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李天一案"为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舆论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征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政府社会管理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5.
赵彤 《记者摇篮》2012,(10):30-31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5.13亿,其中微博使用人数高达2.5亿,约占网民总数的48%。可以说,作为自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微博赋予了公众前所未有的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纵观过去种种微博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微博对于公共社会议题的介入和参与能力已经越来越强。以传统媒体为核心的舆论格局正逐渐被打破,微博开始成为继传统媒体之后又一调动公众参与、引发社会思考、影响事件走向的新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源无处不在,随着社交媒体覆盖率的增长,以微博、微信和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两微一端"成为中国社交媒体领域的三大巨头.当事件发生后,网民多利用社交媒体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瞬间引爆舆论场,形成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因此,研究社交媒体对热点新闻的舆论影响及其相应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公众舆论》一书中,沃尔特·李普曼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分析了阻碍公众舆论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的种种因素,这种分析自然给人以"公众舆论是不可能的"的结论。本文结合李普曼的思路,从公众舆论的三要素切入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公众舆论,认为互联网发展的前景将使公众舆论一步步接近可能。  相似文献   

8.
住自媒体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公众表达和诉求的主要平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成为社会管理最最要的工作之,而政务微博是当前政府与网民良性沟通、引导舆论、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的优势平台。  相似文献   

9.
赵立 《青年记者》2010,(8):76-77
互联网意见领袖不可小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人数众多的网民当中,能够在一些舆论事件中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而又得到大多数网民认可附和的网友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0.
郝烨 《传媒》2015,(22):75-77
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发展标志着高聚合性、高黏性的信息生产方式正在流行起来.越来越多拥有较强生命力的互联网产品的产生标志着Web2.0时代的来临.社交媒体既是网络舆论生成的主要载体,同时也肩负着网民在网络社会中进行自身角色重构的任务,个体如何在新媒体时代重新塑造个人形象成为这一时期拟剧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网民规模雄居世界首位、互联网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论已经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实质性影响。网民议程设置正在重构传统意义的大众媒介话语权。当网民议程设置成为一种现象后,媒介话语就变成了权利与义务统一。充分认识网民议程设置对媒介话语权的重构,是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基础,关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意见领袖不可小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人数众多的网民当中,能够在一些舆论事件中充分表达自己意见,而又得到大多数网民认可附和的网友脱颖而出.他们在互联网这个传播平台上获得了网民的尊重,每一个帖子都拥有着大量的点击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网络舆论的走向,被称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  相似文献   

13.
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1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使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本体、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扩散机制及舆论的影响与效果都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1.舆论主体复杂化导致舆论数量异常庞大。这里所说的复杂化并不是指主体身份构成复杂,而是指主体动  相似文献   

14.
徐勇 《网络传播》2009,(9):38-39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网民的剧增,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由于网络媒体快速性、延展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使得现实中的社会问题“投射”到网上,很容易在网上集中爆发,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如果引导不及时或处置不当,很快就会造成舆论危机事件。正确运用危机管理原理和机制,及时预防和处理网路舆论危机,对于提高政府或其他组织网络舆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羿克 《今传媒》2013,(11):29-29
主持人语: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致使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舆论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网民组织化程度高,虚拟社区逐渐丰富化、多样化,微群、各类论坛、贴吧成为网民发表意见的舆论场。网络舆论焦点很可能就是当今民众热点的话题,网络意见气候终会形成新一轮的舆论。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舆论影响到了现实生活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虚拟性、从众性、组织性与扩散性的特点,鉴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网民有些言论缺乏理性,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19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报刊杂志了,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网络舆情已经成为互联网上除新闻、资讯以外最受人关注的内容,相关舆情一旦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局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党办网络媒体的一个挑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网络舆情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技术架构下信息交流模式的不断进步、交流渠道的不断扩展,网络舆论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网民接收和表达信息途径的多样化、网民群体意见的复杂化。尤其是在2009年之后兴起的微博,不但是Web2.0时代新兴的一种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而且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而且为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空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正逐渐成为舆论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的网络舆论就是指,众多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对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中的某些现象、问题所表达出来的倾向性相对一致的信念、愿望、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突发事件网上演变规律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已经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重要话题. 网络时代,突发事件新特点 1.超地域性. 互联网传播的及时快捷,使得网民对突发事件的关注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国际突发事件同样会通过互联网迅速传开,成为互联网上的舆论引爆点,因此互联网突发事件舆论具有超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发展十分迅猛,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站就达到了287万个、网民3.1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舆论传播也产生了根本改变,舆论与网络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网络舆论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强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