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部分俗语词,至今仍然活跃在贵州各地百姓的日常口语中,通过参照方言用例,考之字典辞书以及古代文献,一方面可帮助我们准确深入理解《红楼梦》旨意;同时亦可弥补字典辞书中对这类词语或释义有分歧、或训释不够切近文本语境、或印证材料不够充分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清代以后的《老子》注释,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一些词义误考.以晚近发现的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为底本,与各家注释所据的传世本进行对勘,择取“粪”、“握固”、“加人”三词,对诸家释义进行考辨,或择善而从,或别出新意,认为三词分别为“为田施肥”、“握拳紧”、“施加”义.  相似文献   

3.
释“感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汉语中,“冒”单用有“冲犯”义,又可与“感”义同,具有“遭受”义。“感”、“冒”可连用并与“风寒”、“暑气”等词语搭配,还可以省略宾语而凝结为复合词。这就从词汇史的角度究明了“感冒”一词的来源。《辞源》修订本失收,宜补,某些注释有误,当正。  相似文献   

4.
《聊斋》遣词用句常有出典,小说涉及的人名、地名也多非虚构,注释《聊斋》不能想当然或望文生义。小说中一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词语,实际上蕴涵深刻,读者只有明白它们的出处,才能够充分涵泳体味其中的雅趣,获得深层次的审美愉悦。今人注释《聊斋》从解析词语出典到深度诠释,应当全面细致,指出作者写作中可能有所疏漏的地方,也许这才有助于读者深入细致地阅读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5.
随着会展经济的迅速发展,研究会展的文献日益增多。然而《中图法》在会展类文献的类目设置上,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造成文献分类标引的不一致。本文在会展学科属性及分类标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类文献在《中图法》中的合理分类建议,即在商业服务业类目下设立新的下位类,并对相关的类目注释进行完善,包括类目内容范围注释和类目关系注释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从训诂学的角度,结合俗文字和墓志文献特点如用典、对仗等知识,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在文字释读方面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并进行一些补充论证,以期有助于阅读和利用该墓志文献,进一步发挥其对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言词语是充实共同语语汇的重要来源,也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对象.小说写作运用方言词语应斟酌必要性,讲求准确性,遵守规范性,考虑可读性,注意协调性.铁凝小说<笨花>频频运用方言词语,较好地体现了这些要求,对刻画人物、描写环境、营造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也有一些用例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专书词汇研究是汉语历史词汇学和大型历时辞书编纂的基础。挑选一部专书为样本,对其词汇进行穷尽性的共时调查与研究则是诸如《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收词释义的重点。《北梦琐言》是唐五代一部内容丰富、词汇多样的笔记小说集,其中不少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漏收,为增强《汉语大词典》的权威性,也为使用该词典辅助阅读的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意义,《汉语大词典》理应补充这些漏收的词语。同时,《汉语大词典》还存在一些释义不全不确和例证选择失当的问题,也有修订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对汉译佛经《修行本起经》与其异译本《过去现在因果经》的某几组词语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某些词语在词汇史上的活跃期及其发展演变,同时可以看出,汉译佛经也促进了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西游故事的东西流衍形成,孙悟空逐渐成为民间崇祀的对象。其始或在南宋,元明清三代曾经兴盛,至晚清归于消歇。此俗前后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一份业已消失的民间文化遗产。今见文献中孙悟空崇祀之俗最早似起于福建,而至少云南、湖北、甘肃、江苏、山西、山东等地也比较流行,实际流行的区域可能更广。明末以至清代的孙悟空崇祀之俗为宋元流风,但也不排除百回《西游记》成书后的影响。但是,百回本《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肯定受有此本成书以前孙悟空崇祀之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全唐诗》共收录吟咏和涉及牡丹的诗词130首左右,其中词占极少数。《增订注释全唐诗》对牡丹诗的注释、考订,有不少错误之处。对这些问题予以辨正,可供研究唐诗及牡丹文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是否可以视《雅舍》的抒情主人公为"五柳先生"?本文简要地观照梁实秋先生写作文本时的时代际遇以及个人心境后,侧重从化俗为雅、俗中求雅两个方面品析作品与之相呼应的隐含意蕴,揭示出其在战乱年头独有的似家似寄的真实感受,从而做出否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受到创作动机、写作目的的影响。朱自清《背影》一文的创作用词很特殊,与他早期和同期的散文作品相比较,较多的使用了古词语、旧词语、方源词、文言词、书面词语等多种类聚的词语。  相似文献   

14.
<楚辞>是楚风楚俗孕育的结晶,楚地的山川美景对屈原等人的想象力和气质都起了作用.<楚辞>有丰富的环境知识,展现了多方面的环境思想.我们从环境角度阅读<楚辞>,充满一种亲切感,并从中获得一些环境方面的精神资源,这对于我们保护环境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5.
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直是全国高校古代汉语课程的首选课本,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项,经过多次修订再版,日臻完善。但是教材中的注释尚有值得商榷部分。本文将一、二册中的注释有待商榷的部分提出浅见,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古俗字略》的主要工作是认同异体字,指明其间的“古”、“俗”、“通”关系。其中尽管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疏漏。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对这些疏漏往往未加辨析就加以援引,由此造成了部分失误。举例分析并补正这些疑误,使其有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再次修订。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庄子》的研究基本上集中在注释、文学、宗教、哲学等方面,而深入语言本体的研究不多见,而对于其中形容词反义词的研究就更少。《庄子》中的形容词反义词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认识上存在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醒世姻缘传》中十几个未曾有人解释过或旧释有误的疑难词语详加考索训释 ,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词语是 :作兴、掠掇、没投仰仗、促狭 (促扌客 )、咸案、姐、踅、决裂 (蹶劣 )、立断、多索、那里放着、骑着门子、红头发野人。  相似文献   

19.
《农桑辑要》首引已佚农书《士农必用》材料。从征引的材料来看,语言通俗易懂,口语性较强。引书中的语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补《汉语大词典》在词语失收、义项失收以及例证滞后等方面的阙失。  相似文献   

20.
清代王琦整理、笺注的《李太白全集》,是学界公认的李白作品的最佳注本。对比杜甫作品的最佳注本——《杜诗详注》,发现此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内注解意"之精和"外注释古"之当;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贪多炫博,芜杂繁琐,该注未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