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建立"乐山大佛风景旅游区"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山旅游定位不清晰、旅游区域狭小、旅游项目单一,是制约乐山乐山旅游业发展"瓶颈".建立"乐山大佛旅游风景区",对风景区进行正确定位和系统开发,对发展乐山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乐山市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与开发思路,国内外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本文作者经过长期实地考察和研究,认为坚持科学发展观,运用先进的增长极理论为指导,对乐山市区域旅游发展的整体布局、规划开发和有效保护进行点轴和网络开发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的主体,但西安森林旅游发展还相对滞后。本文分析了西安森林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区域旅游开发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规划先行、创新管理模式等八条发展对策,对西安森林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管理和合理保护会起到积极作用。促进西安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点-轴"理论,分析了闽粤赣边区的龙岩、梅州、赣州三市旅游合作的优势,确定了以赣州市、龙岩市、梅州市重要节点城市,厦蓉高速公路、赣龙铁路、梅龙高速公路为重点开发轴线,设计三个旅游带,构建了闽粤赣边区"点"、"轴"、"带"相结合的旅游空间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的是在“三峡旅游经济圈”的构建过程中“点——轴”式开发的问题。在阐明“三峡旅游经济圈”形成和辐射范围之后,讨论了“点(”旅游经济增长极)和“轴(”旅游经济发展轴)的形成和关系,提出了构建“三峡旅游经济圈”中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需要有理论上的指导。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哲学基础、动力基础、实施基础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哲学基础主要是协同论,动力基础主要有绝对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产业聚集理论等,操作基础主要有区位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网络开发理论等。用这些理论指导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将可促进区域旅游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若复制城市旅游开发方式,将导致其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和乡土特色,导致其开发丧失民族文化内涵和品牌形象,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异质性的价值将无法体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评价三江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在"点—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文化旅游的三种开发模式,以期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外文化旅游发展迅速,并成为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和主流,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文化旅游市场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促进池州经济、文化、环境发展均有重大意义,文章在对池州市文化旅游市场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文化旅游市场开发进行了定位,提出了国际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旅游即城市、区域联动等具体文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9.
以"大关中"经济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空间分布形态以及区域空间连接度、通达度进行了度量,分析了城市群旅游发展的空间连接体系和旅游流的空间组织,构建了旅游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系统模式,得出"大关中"经济区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加强区域内外空间合作是实现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结构优化非常重要的途径.此外,理顺行政体制,共享市场品牌;重组资源优势,创新旅游精品;共建基础设施,优化交通网络等途径是达到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核心-边缘"理论对于区域旅游的空间布局和空间结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区域旅游的发展往往存在符合"核心-边缘"理论的某种结构模式,主要有单核模式、平行多核模式和多层极核模式.其中,前两种较为少见,最后一种最为普遍.在多层极核模式中,次级和再次级旅游发展核心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整合、景区规划、都市旅游圈的构造和"核心-边缘"联动发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双核”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高效空间结构形态,以“双核”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旅游合作是创新点,本文从区位、客源流动、旅游业发展背景、资源类型等方面分析“双核”城市——南昌与九江的紧密联系要素,运用理论协调这些相关要素,促进江西旅游大产业发展,同时得出“双核”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共生理论的闽西旅游合作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将共生理论运用到闽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合作机制的探索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共生理论,通过构建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将闽西打造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区,实现旅游区域间的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旅游中心城市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中心城市作为区域旅游的目的地、管理中心、旅游交通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研究福建省旅游的空间结构,构建福建省旅游中心城市体系,是推动福建省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福建省旅游中心地体系的构建建立在旅游中心地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一级旅游中心城市的中心职能,完善旅游区内的交通联系等都可作为旅游中心地体系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区域旅游整合有关理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实际,分析研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旅游整合条件,从空间结构、产品、市场、企业四个方面提出了适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旅游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位序一规模法则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分形值q,以区域非农业人口、GDP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指标,对2003—2007年云南省16市(州)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个系统内人口规模朝着非均衡态势发展,中间层次市(州)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高位次市(州)的垄断地位比较突出,区域旅游系统等级规模结构趋于高集中态势演替,区域旅游系统发展相对稳定。鉴于此,笔者从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旅游发展历史背景差异等角度阐述了造成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出现等级结构的原因;最后笔者以位序一规模法则为指导,从分析结果出发就均衡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旅游资源、市场、区域旅游业开发现状、旅游开发者、旅游依托城市、社会经济因素等区域旅游开发整合的影响因素,对区域旅游开发整合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位、交通、经济、资源、政策等方面显示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已具备充分的条件。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对厦漳泉三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甚至是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分析厦漳泉区域旅游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策略:完善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能统一管理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机构,并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区域旅游一体化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不断深化区域旅游一体化层次。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积极推进旅游一体化是提升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本文首先从资源互补、文脉相连、客源庞大、交通便利、实力提升方面分析了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开展旅游一体化具备多方优势;其次,从利益主体的角度构建以政府为引导、旅游企业为主体、非政府旅游组织为补充的网络式发展模式,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进一步推动皖江城市带示范区旅游一体化的实现以及区域合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是保护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文化性原则、独特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指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应是以观光旅游为核心,文化旅游为重点,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度假旅游等为辅助的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20.
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旅游规划需要有理论进行指导。指导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理论可从空间、时间和动因三个维度上来作分析研究。空间秩序上的指导理论有中心地理论、距离衰减原理、梯度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等 ;时间序列上主要要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阶段上考虑其发展、扩散、市场开拓等的时机 ;其动因机制有劳动地域分工、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用这些理论基础指导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将可促进旅游地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