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省际人口迁移与云南省人口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迁移是重要的人口现象和社会现象 ,它影响着一定地区的人口总量、人口分布和人口结构。迁移人口的持续增长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人口迁移量越大 ,反之 ,则越小。云南省人口省际迁移在数量、类型、原因、模式上有其特殊性 ,这些特殊性决定和影响着云南省人口的发展 ,针对这些特殊性提出的云南省人口控制对策 ,有利于把握云南省人口迁移的发展动向以及加快云南省人口城市化的进程 ,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2.
资源地贫困问题是资源地人地关系演替的结果。在资源地人地关系从农业社会模式向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模式快速演替过程中,资源型产品的长期低价位运行、重要资源垄断开发、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不健全、资源环境退化等是造成"资源诅咒效应"和资源地贫困的主要原因。人地关系调适应以资源环境的维护、利益分配与补偿制度的完善、资源地产业链延伸与人力资源建设等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作为旅游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受特殊的地质地貌、水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使昆明市成为典型的环境脆弱区。通过分析昆明市具体情况,结合Delphi法,确定了适合昆明市的环境脆弱性评价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综合指数法对昆明市的生态环境做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最后,对昆明市发展旅游业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山地整理与城镇上山的地理学解读——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占陆地地表面积大,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广泛,因而一直以来人们十分重视山地及山地整理;随着全球性城镇化的发展,山地城镇建设越来越普遍,需要研究的问题日益增多,山地城镇拓展方向是其中之一。文章对云南城镇上山进行了地理学解读:山地区地貌特征决定了可资利用的平坦用地少;城镇建设场址选择难度较大;城镇拓展发展方向受限等。同时,认为城镇上山必须是科学地上山:既要考虑山地整理的总体特征,又要考虑山地的基本地学特征;既要考虑山地城镇建设的经济适宜性,又要考虑其土地价格等。城镇上山实质上是山地城镇向山前低缓丘陵和台地等方向拓展,使其组团型发展,构筑独特景观的山地型城镇,促进山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谐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时间结构分析,云南省入境旅游业发展形势良好,但客源市场受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较大,存在不稳定性,从空间结构分析,以外国人为主,总体格局是以亚洲为中心,欧美为两翼,具有明显的地理集中性,存在不稳定,易动荡的特点,因此云南发展入境旅游应做到:明确目标市场,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加强区域联合,加大宣传促销,加强硬,软件的建设,继续发挥2008北京奥运会的后续效应,开拓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6.
基于位序一规模法则模型的基础上,借助分形值q,以区域非农业人口、GDP规模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分析指标,对2003—2007年云南省16市(州)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整个系统内人口规模朝着非均衡态势发展,中间层次市(州)旅游发展速度较快,高位次市(州)的垄断地位比较突出,区域旅游系统等级规模结构趋于高集中态势演替,区域旅游系统发展相对稳定。鉴于此,笔者从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差异、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和区域旅游发展历史背景差异等角度阐述了造成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出现等级结构的原因;最后笔者以位序一规模法则为指导,从分析结果出发就均衡云南省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系统运行中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环境问题成因多样,牵涉面广,保护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仅仅依靠约束开发商和经营商的行为或从加强游客管理入手,很难全面实现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的目标。查明旅游资源环境问题的成因,明确资源环境保护的主体,并在旅游地系统运行的框架内,调整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善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保障旅游地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是最终实现资源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为背景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具有突出的积极生态效应的一种乡村旅游形式.发展乡村生态旅游能有效地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旅游扶贫工作中,对于促进云南乡村资源开发、解决"三农"问题、推进云南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云南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突出,但乡村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居民文化素质低,商业意识、旅游意识淡薄,科技支撑不足,培育与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任重道远.结合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笔者提出了"政府引导,构建三大机制,实施三步推进战略,搭建四大平台,抓好四大关键技术,树立五种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典型示范,多种组织经营方式并存"的发展模式,以推进云南乡村生态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特殊性,根据其主要地貌单元、旅游地质资源的空间组合特征和主要成景作用,采用带、区、群、点的系列化观点,将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质景观划分为4大旅游地质资源景观带、15个景观区、38个景观群及300余个景观点。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和模糊赋值法等对其景观区层次进行了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为科学利用与保护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中,人地矛盾加剧引发了大面积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西南喀斯特人地关系可归纳为农耕农牧型、矿山开采型、开山修路型、工业污染型和城镇扩张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地关系对于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农耕农牧型人地关系对石漠化的作用最大.要协调人地关系控制石漠化,妥善解决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困境以缓解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压力是重点,脆弱生态环境的改良和石漠化修复技术是支撑,加强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