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即将过去的"十一五",全国档案事业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家档案局在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审时度势,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提出档案事业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两个转变,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像重视为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档案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一是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的传统观念,重视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二是转变档案工作中重为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3.
“两个体系”建设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今年的全国档案工作会议上,国家档案局正式提出建立“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两个体系”建设是在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大背景下提出的重要命题,具有深刻的思想理论内涵,它的提出和实践,将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的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国家档案局正式提出了建立“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档案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推进民生档案工作必须坚持“民本主义”观念,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  相似文献   

6.
全国档案暨表彰先进会议提出: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一是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点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二是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的传统观点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两个体系的建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创新发展档案事业的迫切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培养新时期档案人才的百年大计.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做好2008年档案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档案工作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一是要转变重事轻人、  相似文献   

8.
《兰台世界》2014,(Z1):119-120
<正>《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讨论稿)》中提出建立"三个体系"。即: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我们把建立"三个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提出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  相似文献   

9.
对百姓档案征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提出,"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重点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其落脚点是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建立方便人们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这对于新时期做好档案征集工作不无启示:即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把档案征集工作的视角投向百姓生活,以构建更为丰满、生动并富有细节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之一就是“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本文试就“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谈一些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是信息化医院,现代医疗质量也是信息化医疗质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不断产生的新信息成为财富的重要来源,信息在现代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信息就没有效益,记载大量信息内容的档案,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医院档案人员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为领导决策服务,发挥档案利用的最大效益. 一、档案信息服务定位与制度建设 档案信息服务转型中,各种观点有待理清,各种关系还需理顺,旧的机制已在发展中渐显示因不适应而形成障碍,而新的机制尚未形成,为此,档案信息服务工作必须以科学的服务理念为指导,加快制度建设,档案信息服务的定位要以国家档案局提出的"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思路为指导,即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和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在这两个体系建立过程中,要实现资源建设和传统观念和认识,转变重视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涉及的档案价值,转变档案工作中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像重视机关团体利用那样重视人民群众利用,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立足人为本,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和档案信息服务活动的渗透和改造使得档案工作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和考验,我们应该把握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和尝试高效能的档案信息服务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生问题是与人民群众最直接相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困难,可以说,我国现阶段比任何时期都更关注民生问题。民生档案工作是民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档案局发文明确提出我国档案工作要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即"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著名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林 《兰台世界》2008,(3):42-43
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应清除重“硬件”、轻“软件”,重资源建设、轻资源利用两种意识,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同时应实事求是地改进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真正做到重视人才的管理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三、面对挑战、机遇我们所应采取的对策 (一)转变意识和手段,逐步实现档案服务的社会化 1.转变工作意识.为保证档案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档案工作者必须从现在起改变传统的看摊守业、重管轻用、强调投入忽视产出、重保密轻开放等旧有观念,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产业意识、科技意识、服务意识、效益意识、法律意识和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档案学家吴宝康教授在《当代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文献》中指出:"档案必须利用,通过利用来充分发挥其作用,为社会服务并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各方面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档案自身的社会价值。"可见,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只有开发和利用好档案,才能真正实现其内在价值,使档案工作永葆活力。一、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制约因素1、观念因素首先,重藏轻用的传统档案管  相似文献   

16.
档案部门要更好地发挥服务功能,必须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把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服务作为档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1.与时俱进求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一是要转变工作意识,树立大档案观,即改变传统的看摊守业、重管轻用、重保密轻开放等观念,顺应时代潮流。二是转变服务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跳出单纯为政务服务的框子,进一步扩大档案服务新领域,档案服务要面向社会大众。三是树立档案宣传意识。通…  相似文献   

17.
施颖燕 《兰台世界》2009,(10):52-53
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利用档案资源,为师生员工服务。  相似文献   

18.
高校档案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利用档案资源,为师生员工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十一五”时期全军档案工作建设规划》提出的“档案馆(室)初步实现档案服务利用方式和机制的转变,成为档案信息服务利用的中心”的目标和要求,对实现“两个”转变的必要性作了阐述,认为实现“两个”转变必须着力解决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基础工作、强化人本管理、把好安全保密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吉林市档案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和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的战略,以转变服务方式为动力,以创新工作机制为依托,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