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乃裳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华侨。他不但为沙捞越“新福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也积极参加辛亥革命,并且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笔者认为,黄乃裳与孙中山革命友谊的建立是有一定历史必然性的,这一友谊建立以后,孙中山的影响对黄乃裳开发“新福州”及参加辛亥革命均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历史学会福州分会、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于1981年12月7日至12日,在福州举行“为发扬爱国传统振兴中华研究历史”的本年度学术讨论会。提交讨论会的论文共54篇。参加讨论会的有省内外专家、学会理事、会员代表、文章作者和师大历史系部分师生共150多人。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陈碧笙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学系郑昌淦教授,应邀出席了讨论会,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这次讨论会围绕着历史上爱国人物的评价;闽、台地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活动;福建与台湾的渊源关系;华侨的爱国贡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作者谢冰心,原名婉莹,当代女作家.福建福州人,生于一八九七年,父亲是清朝的海军军官.三岁时随父母在山东芝罘岛(在烟台附近)海边居住.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就深深留下了军舰、水兵、大海等印象。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她全家又回到了福州老家。此后她又到北京贝满中学读书。这是个教会办的学校,由于教会的影响,初步形成了她的唯心的“爱”的哲学观念.“五四”运动初期,她在燕大女校学习,在学习期间就开始以冰心为笔名从事写作,写有《斯人独憔悴》、《去国》等小说.这些小说多半  相似文献   

4.
自卸光环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针对有媒体称"章开沅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的说法,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发表公开信称,"我并非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这封名为《实话实说——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是章开沅写给华中师范大学校报的。在信中,章开沅详细考证了辛亥革命研究史,"证明"  相似文献   

5.
2011年,我们迎来了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华诞,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我有幸参加了兄弟学校举办的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现场聆听了两节有关辛亥革命的观摩课。虽然两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设计有较大不同,但在课的结尾,都对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进行了讨论和讲解——一位以“辛亥革命的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的问题直接提问,学生讨论后,...  相似文献   

6.
四川哥老会在辛亥革命前已经很盛行,辛亥革命时,在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号召下,在同盟会党人的领导下,参加了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辛亥革命后,哥老会为新旧军阀所利用,逐渐走向反面,一直延续到解放,最后被人民所消灭。本文侧重就哥老会在辛亥革命时的情况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时事看板     
《当代学生》2011,(5):11-13
01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启幕近日,武汉市筹备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启幕。为筹备今年10月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武汉市政府成立了工作小组。在辛亥革命百年庆典前后两周内,武汉将举办纪念大会、辛亥革命后裔联谊、祭奠活动、学术研讨、经贸洽谈、旅游推介等活动。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份量,从思想史角度梳理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而且有助于厘清目前我党主流的辛亥革命观点的思想源流。中共早期党人对辛亥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五四至大革命失败初期的逐步深化过程,主要涉及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革命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以及孙中山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的认识,这些认识内容及其变化,对中共早期党史乃至大革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奠立了我党关于辛亥革命和孙中山的认知基石。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对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成果更加丰硕.笔者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主要从对辛亥革命的性质与评价、辛亥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四个方面综述了十余年来对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研究的历史进展呈现出分期鲜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影响与成败之论是学者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重新加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开拓和深入对辛亥革命的研究,而且更有助于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当代问题的根源和本质有更准确和深刻的了解。大陆的辛亥革命研究,无论是从其研究群体、交流范围、发展规模和活跃程度,还是从其学术性、多样性、观念开放性和思想深度来看,改革开放前后俨然有一个界限分明的界线。196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关于辛亥革命的研究热点集中于以下几点:1.辛亥革命的胜利或失败成因、性质以及历史地位;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三民主义的影响;3.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思潮与文化变迁;4.辛亥革命中的人物研究;5.辛亥革命与政党、会党及各社会阶层和团体的关系;6.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7.辛亥革命与地方的关系;8.辛亥革命与海外关系。西方学界在辛亥革命研究方面关注的热点以及所做的开拓则与中国大陆学界不尽相同,西方学者们还逐步把研究的目光从处于辛亥革命中心的历史人物和同盟会革命派阵营转向了其他社会群体,并对推动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深入探讨。总起来看,对于辛亥革命的发生、性质及成败,海内外学术界仍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成因来看,辛亥革命的性质应该是一场早产的资产阶级革命。具体来说,它是一场由拥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和理想的革命派所发起的、由具有反对满洲贵族封建专制统治之共同目标的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改良派及其在政界、军界、商界和知识界的精英代表所支持和主导的、有中下层社会团体参与的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为中国政治现代化扫清了道路,并作了初步的探索。结束根深蒂固的传统制度,开启以民主政治制度为保障的政治现代化实践是辛亥革命完成的时代使命。因此,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深入考察中国政治现代化问题的内在因素及相关问题,辛亥革命是一个很恰当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鸟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辛亥革命研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本文对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分四个阶段作了鸟瞰式的回顾,指出1900-1949年是奠基阶段;1949-1966年辛亥革命研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因“左”的思潮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1966-1976年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活动陷于停顿;1976年以来通过拨乱反正,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内容逐步深化,辛亥革命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展望21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将会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张謇作为晚清时期民族实业家的典型代表,他在辛亥革命前后并不是一以贯之的态度。经历了辛亥革命前坚决抵制、辛亥革命期间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三个阶段。张謇面对革命时的复杂心态,固然是多种因素所促成的,但是导致张謇在辛亥革命前后态度转变的深刻原因在于其对和平稳定秩序的渴求和对实业救国救民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领袖,孙中山的思想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孙中山各种场合的言论中反映的民族思想及其转变历程,从而更加细致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民族认同情况。  相似文献   

15.
2001年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纪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次巨变之一。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  相似文献   

16.
南京总统府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10月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史研究要进一步深入,就必须得对其进行冷思考。循着这一思路,本文拟对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废除、辛亥革命与后来军阀割据的关系以及辛亥革命结局的表述,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本文认为,辛亥革命在废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且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后来的军阀割据;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结局的多歧性表述,是有深刻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其中让位说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他诸说也大多忽略了袁世凯与清廷的因素,应该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当然,之所以作如此思考,并非有意否定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而是希望有助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术界仅以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而定论其失败之说,提出商榷意见。文章认为,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应看其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纲领中规定的任务而定,不能只站在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全盘否定辛亥革命。根据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纲领中规定的大部分任务这一事实(即成功的因素为七,失败的因素为三)辛亥革命基本上是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文章指出,只有对辛亥革命采用量化的数字作标准,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相似文献   

19.
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篇章。但是当前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分歧,在青年学生中对辛亥革命也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和疑问。对此,我们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科学地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广东在整个辛亥革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辛亥革命的前期,辛亥革命中期包括在辛亥革命的后期,广东一直扮演着一个特别重要的角色。广东是辛亥革命运动的策源地,最早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在保卫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过程中,广东是革命的重心和大本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