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词缀?目前公认的几条标准是:(一)同别的语素组词时位置固定。如,只能在前或只能在后,也就是定位语素。(二)在构词中经常具有类化作用,能标志词的语法功能。例如,凡是带“头”、“子”词缀的词一般都是名词;凡是带有“化”缀的词一般都是动词。(三)意义较抽象概括,是实语素意义虚化的结果。有些词缀仍带有一些词汇意义,主要指附加意义(色彩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日教育,创新是核心,实践为重点,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学.在美国,如果非要用某个词来描述近30年来科学教育工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这个词一定是“探究”.在中国,、如果非要某个词来表达恢复高考以来广大中学教学教师所努力追求的法定,亦或说,非要用某个词来概括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的特征,这个词一定是“变式”.  相似文献   

3.
技法与大法     
管建刚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将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从“字”“词”转向“句”“段”“篇”。让学生概括文中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阅读能力的训练,却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概括的背后是明了“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词是语言中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我们在语言实践中如何判定词呢?笔者以为可以用如下标准来判断.一、凡是能够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在语言交际中,有些最小的意义单位可以用来单独回答问题.例如“这是粉笔”,“那是门”,我们可以提问“这是什么?”“粉笔”.“那是什么?”“门”.“去不去?”“去”.“走不  相似文献   

5.
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美国没有哪个观点像“探究”或“探究教学”那样受到科学教育界如此广泛地关注。正如有人所说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近 30年来科学教育工作者所努力追求的目的 ,这个词一定是“探究”。制定以探究为本的科学教育计划 ,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教学标准的核心原则 ,“2 0 6 1计划”出版的《科学素养标准》也不止一处讨论科学探究。那么 ,什么是探究教学 ?它与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成绩有什么关系 ?对教师、学生提出哪些要求 ?自加涅于 1 96 3年首先在《科学教学研究杂志》发表有关探究教学的文章以后 30多年里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所作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然课到底是干什么的?”刘默耕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教孩子们“搞科学”。什么叫科学?爱因斯坦说:“科学是探求意义的经历”。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引导他们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二泉映月》一课中有这么一句:“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课堂上有学生提问:“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学生中没有人做出反应,显然,他们对这个词不理解或一下子无法表达对这个词的理解。我是这样引领学生学习感悟“饱经风霜”一词的:师:你们觉得能用“饱经风霜”来形容我吗?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精通英文的人肯定是精通英语同义词的人。这就是说,要想学好英文,你就必须学好同义词,这是人们通过多年的学习实践总结出来的。学习同义词有两点重要性:第一,学好同义词能使你的语言更丰实。一个民族的文化越发达,一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词汇就越丰富,它的同义词也越多。同一句话,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如:“你喊什么?”“你叫唤什么?”“你嚷什么?”喊、叫、嚷,我们可称其为汉语同义词,用起来很生动。同样,英文也是如此,如果你学好同义词,你知道的词就越多,说起话来就不会干巴巴,写起文章也不会枯燥无味。中国学生觉得beautiful、wonderful这两个词很上口,很喜欢用这两个词,所以不管描写什么好看的人或物都用beautiful,不管什么好的东西都用wonderful,可以说这两个词张口就来,口语不好的人也竟不费劲。这样显得语言特别单调,也显得知识贫乏。我们知道同时可表达beautiful的意思的词  相似文献   

9.
符号视角下的词和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词,词是什么。关于词的界说问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我们先扼要介绍一些这方面的论述: 1.王力先生认为:“一个词,就是一个简单的意义单位。”(《中国语法纲要》) 2.吕叔湘先生说:“语言的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是词。”(《语法学习》) 3.陆志韦先生认为:“凡是拼音的时候必得联起来写的一堆字母就是一个词。”(《北京话单音词词汇》) 4.高名凯先生说:“词是语言建筑材料的单位,它表达一个概念,而有一个语音形式。”(《汉语语法论》)  相似文献   

10.
五四的主题     
什么是五四的主题,什么是五四的精神实质?有人提出是“救亡、启蒙”。在“救亡”与“启蒙”二者的关系上,有人提出“救亡压倒启蒙”,还有人提出“救亡、启蒙谁也不能压倒谁,两者都很重要”。我认为,用救亡和启蒙两个词来概括五四的主题显然不够准确,不够科学。科学的提法应是五四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一词,从现代汉语语法上来讲,是一个偏正关系的词组,也就是说在教育一词前加了定语成分。那么,先说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广义上说,包含着有目的地促使个性形成的一切影响的总和,是人,更确切地说是社会人的形成的整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既有专门组织的塑造、培养与学习,也有专门组织以外的非定型的,在社会、  相似文献   

1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上海名的语特级教师于漪就经常引用此诗句来表达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把“智如泉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笔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强的教师,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没有系统研究和深刻把握教材所致。他们对教材把握的程度或水平决定和影响了其课堂驾驭能力的发挥,更谈不上什么“智如泉涌”的教师专业境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一) 感知法感知活动是幼儿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也是幼儿学习词汇的重要方式。因此我总是尽量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时词汇的感性认识,以促使幼儿从粗浅的抽象与概括中掌握词义。不仅学习实词时这样做,学习虚词也可这样做。如学习“渐渐”一词,我让幼儿通过听觉感知声音渐渐变大与渐渐变小;通过视觉感知气球渐渐吹大或渐渐缩小;通过运动感知皮筋渐渐拉长或渐渐缩短,从而让他们获得“渐渐”一词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幼儿就能较快地正确运用这个词。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离不开坐公共汽车。近来人们发现,乘车总有太多的不愉快——老年乘客抱怨年轻人不让座,司机抱怨车坏了没人下去帮忙推车……人们常抱怨:为何如今人们素质那么低?“素质”是常用语,可每每提及我总是有点不安,原因是不大确定这个词指的是人的“质量”,还是人的“特性”。我总是担心,这个词可能传达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预期——认为人的质量,品性、偏好和个性应当是整齐一致的,或假定某一种“素质”的标准是惟一的。经验告诉我们,实际上并不如此。随着教育、职业、知识、乃至生活方式的分化,每个人的知识、经验、技能和需要都越来越具…  相似文献   

15.
惠威尔(Whewell)在《归纳科学史》中写道:“除了顽强的毅力和失眠的习惯之外,牛顿不承认自己与常人有什么区别,当有人问他是怎样做出自己的科学发现时,他的回答是‘老是想着它们’.在另一场合牛顿宣称:如果他在科学上做了一点事情,那应归功于他的勤奋与耐心思考,‘心里总是装着研究的问题,等待那最初的一线希望渐渐变成普照一切的光明’.”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精辟的经验之谈,道出了获得科学探索成功的诀窍!一切做学问的人,一切有过成功经历的人都会同意牛顿上述概括的精彩之言.我们的青少年应该深刻领会牛顿揭示的真理,并以牛顿为榜样在学…  相似文献   

16.
一“人道主义”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塞罗和奥勒留时代,意为“人本身的教育”,是指一种能够促进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后来文艺复兴的口号:“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我无不有”,就是这个时期(前2世纪)拉丁诗人特伦斯的名言。在文艺复兴的早期,人道主义者主张通过哲学、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弘扬人的理性,赞美人的高尚,主张用教育来发展人的个性,就明显带有上述人道主义的理解。但是,随着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7.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上海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经常引用此诗句来表达教师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把“智如泉涌”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笔者在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凡是课堂教学驾驭能力不强的教师,他们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于没有系统研究和深刻把握教材所致。他们对教材把握的程度或水平决定和影响了其课堂驾驭能力的发挥,更谈不上什么“智如泉涌”的教师专业境地。  相似文献   

18.
要给“欧洲的历史意识”一个近乎准确的定义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我们还面临着“意识”一词的潜在意义这一难题的情况下,我们或许就在翻译这个题目中的第一个且主要代称的努力中被完全击败了。“欧洲的”这一代称可能意指一切,因为它不是根据任意一种“科学标准”创造的。“欧洲的”一词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一定要争气》时,学生练习用“需要”一词造句。一学生说道:“人的一生中,最需要的是金钱,因为有了金钱就要什么有什么了。”话音刚落,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联想到这个学生平时的思想、行为、表现,我决定当堂进行讨论。我提问:“在人的一生中,最需要的是金钱吗?有了金钱是不是就会有一切?”  相似文献   

20.
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李新乡一抽象1.抽象的意义抽象这个词的原意是指分离、排除或抽出。很多人把凡是不能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所直接把握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叫做“抽象”;有的则把抽象作为孤立、片面、思想内容贫乏空洞的同义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