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为回顾百年党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策划了“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该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各领域著名科学家为切入点,以科学家精神为主线,展示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其感人至深的爱国爱党情怀,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科学精神的传承。本文从主题展览策划的各环节出发,探讨总结了对于科普场馆人物展策划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为致敬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150周年,2019年中国科技馆自主开发了“律动世界——化学元素周期表专题展”,以“规律”为主题,传播化学元素及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引导公众思考“准确把握规律”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按照展览设计的规律,从展览主题策划、内容策划、形式设计、策展机制等四个方面,简介展览设计理念,总结项目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北京科学中心策划设计了“光年深处”深空探索主题展。以“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为核心精神内涵,围绕中国空间站建造这一备受关注的科技大事,展示科技工作者在航天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探索历程,展现中国航天人在航天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精神力量,突出航天精神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本文对该展览策划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总结,探讨在科技创新成果科普展览中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拉开了我国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的序幕。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孕育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重大科技事件、科学纪念日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的当下,本文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科学家精神展”为例,探讨在科技馆中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展览的策展机制、展览策划与布展创作。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能源科普能力建设,继续深化科普效果,助力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科技馆策展团队结合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新型展示技术,研发“同构能源格局”常设展览。本文从展览目标确定、技术路线设计、展览框架搭建、展品内容规划、展示形式设计和布展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在科普展览中构建叙事知识链的方法,阐述能源展览在开发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以期对同类展览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科技馆策划科技成就展的展品创意进行探讨,针对相关展览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展品的目的性及其与观众的联系,分别对展品创意中可能的展示点及展示手段进行了梳理归类,并以“创新决胜未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为实例,对展示点及展示手段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科技馆2021年精心策划打造的“双碳”主题科普展览,“中国承诺 大国担当——‘30·60’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国家重大战略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过梳理展览开发思路,总结展览在目标设定、内容规划、展品布展设计以及办展机制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希望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为“双碳”主题科普展览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是可作为科普创作主题的重要题材。科技馆应在充分发掘其中丰富展览素材的基础上,汲取国内外科学教育界、博物馆和科技馆界的先进教育理念,采取“多维目标取向”的思路策划中华文明起源科普展,立体地、综合地呈现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及科学家精神。在有特定教育意义、教育目标的环境设计中“讲故事”“模拟再现科学探究实践”是实现“多维目标取向”展览的有效方法。学术研究作为策展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应该围绕这样的目标和手段展开。  相似文献   

9.
自2011年诞生以来,中国流动科技馆以流动巡回展出的方式,将展览资源送到尚未建设科技馆的县域地区,有效补齐了基层科普短板,极大地促进了科普资源的公平和普惠。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科学为主的资源内容已难以满足基层公众的实际需求。剖析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主要特点,以“生态环境”主题展览为例,从背景调研、目标聚焦、主题凝练、内容策划、展览布局等方面入手,梳理该类展览的策展方法,可以为今后流动馆小型主题式科普展览的策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策展是在有限的空间形态中将展品按照一定的脉络展示,以视觉等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沟通与交流,需要跨部门、跨学科地整合与协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策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展览品质的优劣。策展人依据博物馆主题立意,通过释展梳理展览的结构以及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由设计师以视觉呈现的方式进行陈列设计的表现,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本文通过三个机器人专题展览诠释其策展的主题立意、叙事结构和陈列设计的相互关系,分析同一主题下的展览采用的不同阐述方式与设计形式,从而提出“纲、目、形”策展三部曲作为一种可探寻的思路与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科技馆开馆30余载以来,科学与艺术在科普展览中从相互碰撞、两两融合到彼此借力、强强联合,最终珠联璧合、彼此成就的渐进过程,从教育学、传播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在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上加强科学与艺术结合广度和深度之思考,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探索更多合作途径、将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理念融入展览全流程等对策,以期为促进科学与艺术在科技馆中的融合,达到科技馆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的创新型人才之教育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合肥市科技馆近年来连续的展区改造实践,认为空间设计是展区改造的物质基础,是展区主题的宏观体现;提出了空间设计要以展览主题为中心、要注重对公众的引导功能、要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要充分利用展示空间、要充分注重安全等原则;并进而提出了空间设计的组织形式选择和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3.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教活动是科技馆在互联网时代拓展自身科学传播渠道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丰富场馆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论述了开发此类活动的必要性、设计思路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了线上和线下展教活动各自优缺点及二者结合后的互补效果。同时以展品微课在展教活动中的应用为例,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以此为不同年龄段公众提供满足其学习需求的科普资源,更好地传播科学精神,传授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培养公众科学思维,助力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展览展品设计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各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以及上述理论与实践为展览展品设计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6.
“礼赞共和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是中国科技馆2019年精心策划打造的一个主题展览,是利用科技馆独特的科普展教形式和手段进行科技成就展示宣传的成功尝试。本文通梳理展览策展思路,剖析了该展览在选题、展览目标、内容规划、布展和展品设计等方面收获的经验,希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为今后拓展科技馆展示科技成就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交通工具类实物展品体量大、内部结构复杂,兼具历史文化性和科普性。为了更好地将这类展品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内涵呈现在观众面前,可以将展品灵活地融入展线,利用场景、内部展示和动态展示等方法进行展示。本文通过研究和介绍国内外博物馆的成功经验,对提升现代交通工具类展品展示效果和观众体验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