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百宝箱”姜员开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十来年,手头积存了一套五年制一至十册小学语文教本,我把它们依次装订起来,这套教本成了我教学、教研的“百宝箱”。首先,教本的课文中,有我多年备课的批注。有的是从教学参考书中摘下的有关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2.
备课是上课的“奠基工程”。一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必然有成功的备课过程作铺垫。那么,怎样准备一节思想品德课呢?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做到“一课八备”,就是说: 一、初读教材备观点。一篇课文揭示一个道德观点,因此,教师首先要“吃准”本课所传授的道德观点。若观点没有抓准,教师授课时就会蔓生枝叶,口似悬河,滔滔不绝而已经离题万里了。  相似文献   

3.
备课,就是课前的必要准备,是每位上课的老师,无论教哪门功课,都预先有的一番计划与准备。笔者认为语文的备课,一般包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钻研课文和了解学生两个方面,以及弄清本课的教学内容及其在本教学单元以至本册教材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要求和课文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方法等。有的课需要借助实物来演示进行直观教学,还得准备必要的实物、教具、图片等。这样既备课文,又备人,还备物,这叫“备课三要”三者都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在这“三备”中,重点一般应放在钻研课文上,因为不弄懂弄通课…  相似文献   

4.
《故乡》备课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流程,新课标下的备课在形式上应作怎样的突破以容纳丰富的教学内容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此,黄金屏老师以其独特的备课方式将备课这个被教改遗忘的死角(本应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拭亮了一下。在“课型选择”、“问题设计”、“课堂练习”三个大标题内,穿插了“基本思路”、“合作方案”、“拟题要旨”,备课除了备课文、备知识之外,还备作者、备编者、备学生、备课堂、备自己,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我们以此呈现给读者,以期唤起教师们在备课方式上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一、备课文教师在教一篇课文前应“朗读在先,感悟在先”,要想感动学生首先得先感动自己。好的课文和精彩段落甚至应该朗读…  相似文献   

6.
试析备课评价皋兰县职业中学张生义一、备课评价的意义备课分为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课前备课皇整个教学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程序等。因为备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的达纲程度,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程度,也反映教与学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有人问过一些教学名师,“您的课能达到如此境界,您用了多少时间备课?”名师的回答是:“我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好一个“用一生的精力备课”!对名师“用一生的精力备课”作质的揣摩,恐怕“不断的吐故纳新”是其最好的注脚。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它的确需要创造性思维下的备课作前提。我们目前的备课不仅是一种费时低效的劳动,而且因“只备教师不备学生、只备知识不备能力、只备共性不备个性、只备现在不备将来”使之不适合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笔者建议不妨用创新技法来提升…  相似文献   

8.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抓备课是重要的一环。但是什么才是语文课较为理想的备课呢?本文试图联系语文课的正反两面经验作一些探讨。一、要备读“备读”是什么意思呢?目前有不少老师备语文课,只是满足于将语文书翻翻看看,对照“教学参考资料”、“备课用书”,“教案选集”一类书籍,“熟悉”一番内容。仅仅这样,实际上是够不上“备读”的要求的。所谓“备读”就是教者切忌一不开口,二不经心,务必花一番功夫研读一下教材本身,求其烂熟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一定要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备课,这一点几乎所有语文老师都从思想上认同了,但观察发现,真正能践行者却为数不多。笔者最近以反复读书的方式备《望月》(苏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体验十分深刻,教学之后,感悟更深,遂称这样的备课为“读备”。现将“读备”《望月》的过程略述如下,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中就会有一分收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教师备课指明了方向,“备学生”是备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在“备学生”上多下功夫。只有备好了学生,教师才能有的放矢,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教师重要的教学基本功。 “备课”即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做那些准备工作呢?过去学校里曾提出过“八备”要求,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提问、备板书、备练习、备作业、备实验,最后写好课时教案。根据这个要求概括起来说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些语文教师(尤其是初涉讲台的教师)在备课中还存在着一些困惑:例如,拿过一篇课文,不知从哪里开始运作?到底备些什么?该怎样备?理不清头绪,找不到落脚点。在备课过程中,走不出“理还乱”的盲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认真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笔者认为备课时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经过深思熟虑,写出行之有效的施教方案。备阅读──入境悟情有些老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满足于对课文字。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肤浅理解,不经过研究分析照抄“教参”,不愿在“读”字上下功夫,这是备课中的一种失误。备课一定要认真反复阅读课文,这是硬功夫,真功夫。多读,才能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正确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读,才能把握行文的思路,摸清文法的难易。黑龙江省特级教师白金声在备课时,十分注重阅读课文。他认为,备一篇课文孩子们被深深地打动了。当…  相似文献   

15.
“备己”是备课中的重要一环,它跟“备书”、“备人”一样重要。一、“备己”是备课中的基础广义地讲,教师为了搞好教学,平时认真读书,经常阅读报章杂志,勤于积累资料都是备课。狭义地说,  相似文献   

16.
一般地说,备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媒体、备程序、备作业等,最后以教学设计表现出来,所以,备课是一个繁复的创造活动,是教师职业的重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备课的艺术     
安建伟 《学周刊C版》2010,(5):140-140
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认真备课,善于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保证。备课要做到“四备”,即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相似文献   

18.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教师要不要备课?备课备到什么程度为好?这个问题的前一问不用回答。后一问很有讲究。现在一般认为好的备课应当具备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教材、教法是实实在在的,需落实到纸上;学生这一要素有点虚,但也要提及。问题是,现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旁枝斜出”的现象比较严重,怎么办?是把学生往设定的轨道上赶,还是顺着学生提出的新的价值取向,大大方方地掘进呢?笔者曾执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上课中,有学生忽然插问:“老师,做官有什么不好?只要做个好官就行了。你为什么说陶渊明辞官不干,就情操…  相似文献   

20.
上学期.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分头主备或辅备了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一、二册的26篇课文.撰写了26份教学设计。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着“四化”倾向.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