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招生并轨后高师院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初探张呈余1997年全国高校招生并轨,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是,高校招生允许农林师院校收学费,造成自筹资金来源急剧减少,高师院校经费尤其紧张,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主要是财政拨款与学校...  相似文献   

2.
改革办学体制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国家教委积极推行招生“并轨”改革。这项改革从1993年开始试点,1995年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到1996年已有66O多所高校实行了招生“并轨”改革,占全国高校的65%以上,到1997年将全部实施招生“并轨”改革。招生“并轨”改革是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它不仅破除了高等教育由国家一手包揽的办学体制,实施了学生缴费上学,而且它将促进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背革。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思考“并轨”之后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并轨”之后可能引起的一系列配套改革行为…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筹措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几乎全部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在由国家单一拨款向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形式转变。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仅具有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实行研究生教育费用多元分担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研究生教育费用多元分担制度的探索孙欣自1981年实施学位制度起到1985年止,我国的研究生招生体制一直是单一的:全部由计划内统一招生;与此相适应,费用负担方式也是单一的,即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1985年,国家教委首先将招生计划管理体制作为招生改革...  相似文献   

5.
切实抓好高校收费管理这项重要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大学是西北地区一所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长期以来,我校教育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这一主渠道,在教育部的关怀和支持下,教育经费的拨款不断增加。然而对于高等学校办学所需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教育拨款是不够的。因此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在全国普通高校实行招生“并轨”改革的过程中,我校于 1994年就作为“并轨”改革试点的院校,开始对本科生实行收费制度。以近年为例,针对不同专业,1997年收费标准为2000-3000元,1998年收费标准与1997年相同,1999年收费标准为3000-3…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实行招生“并轨”制度实行几年来,已经逐步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了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所谓招生“并轨”是招生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个过渡阶段,是指把过去招生中国家计划的指令和调整方式转变成国家计划的单一形式;学生上学后实行统一交纳费用,由学生家长为学生的部分学习费用投资,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录取工作中不再实行收取一定费用降低一定录取分数线的办法;各级政府可以在学校设立奖、贷学金,各行业甚至单位可以设立与就业挂钩的专项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并轨”后招收的学生…  相似文献   

7.
高校招生并轨几个负面问题的对策宋远航,江燕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是高等教育中涉及面广、难度大、情况复杂的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从1993年开始试点,1995年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到1996年将有660多所普通高校实行并轨,占全部院校的65%以...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问题的思考辽宁教育学院杨红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补偿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是指由受高等教育者个人承担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它是针对解放后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的高等教育费用由国家全部承担提出的。1997年,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普遍实行了收费并轨,...  相似文献   

9.
实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并轨改革,统一招生计划,统一录取标准,学生缴费上学,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90年代初期,普通中专招生计划形式就开始发生变化,由单一的“国家任务”变为国家任务和调节性计划两种形式,形成了招生计划的“双轨”制.这在当  相似文献   

10.
今年,大部分中专都要并轨招生,它对学校的各项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促使各行业学校积极改革传统的招生就业制度,船舶行业学校已就此展开研讨,并策划新的招生、就业机制。 一、招生并轨对船舶中专的影响 1.对办学经费的影响 改革以后,国家不再对学校“包经费”。学校虽然仍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获得拨款,但还需自筹办学经费作补充,且自筹部分所占比重将日益增加。并轨后,学生虽然全部缴费上学,但数量少了。原来学校不交费的学生少,而委培、定向、自费学生多,且他们人均所交费用多,所以,就总收入而言,一般地并轨后的学校收入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恢复高考1977年,我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当年报考人数为570万,录取比率为1:29。实行保送生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高考开始实行“考试为主,保送为辅”的保送生制度。取消双轨制1993年起,高校招生不再施行双轨制。这一举措改变了大学生毕业时由国家安排工作的做法。启动“并轨”改革1994年,高校招生“并轨”改革启动。实行招生并轨1997年,高校统一实行招生并轨,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过程中,投资来源正在从单一的政府财政拨款渠道逐步向多渠道转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这一转变中的先行者。开拓教育投资的多种渠道,建立稳定的多渠道投资系统,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经费来源,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外,从创办阶段开始就不是完全由国家包下来的。教育经费的实际需求量与政府的教育投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这种矛盾状况反映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已经行不通了,就是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经费不足成了主要问题。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几乎全部来自国家财政拨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在由国家单一拨款向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形式转变。这种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的家庭教育支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实行改革开改政策,我国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据1991年的统计,我国用于教育的经费总额达731.50元,各种经费来源所占比例分别为: 国家财政拨款62.87% 城乡教育事业费附加10.27% 社会集资群众捐资8.59% 学校自创收入5.09% 学杂费4.42% 其它收入8.76% 可以看出这种经费来源的特点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收取学生交纳的学杂费,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社会服务收入、社会集资捐资、建立各种教育基金等,多  相似文献   

15.
略论民族高等院校招生并轨及收费问题于布仁巴雅尔民族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招生体制改革与一般高等院校相比,既具有高等教育招生管理的共同性,又具有民族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因此,认真研究民族高等院校的招生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民族高等院校...  相似文献   

16.
日本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与评估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本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办学主体不同,经费来源各异。笔者分别介绍了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高等院校的经费来源及当前出现的变化。日本高等院校的评估,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方机构的再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资源配置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从1994年我国开始招生并轨改革以后,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制度,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失去就学机会或难以维续学业,使高等教育有失公平。如何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公平地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教育公平,一直受到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由此引发了关于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热潮。研究者大多认为,学生资助制度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专学校发展之我见李红庆从今年开始,中专学校将实行全面并轨,这对中专学校的办学方向及全面改革将产生一定的冲击与影响。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劳动力由国家统一调配,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靠国家统一培养调配。虽然各类中专学校从学生的招生到毕业,从教学计划制定...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招生“并轨”改革及配套措施的思考薛开任义君李仕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学生上学原则上均应缴费”。招生“并轨”改革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大举措,也是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对招生并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思考宋远航,江燕高校招生并轨改革,是高等教育中涉及面广、难度大、情况复杂的一项重大的、带有战略意义的改革。这项改革从1993年开始试点,到1995年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到1996年将有660多所普通高校实行并轨,占全部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