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最佳立意",是指文章所立之意与文章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取得深刻、新颖效果的立意。从近年高、中考学生作文看,无立意或立意错误的学生并不多,较为普遍的是立意一般化,达不到深刻、新颖的高度,使其作文缺乏竞争力。究其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切实掌握作文立意的审美标准和基本方法,缺乏立出深刻、新颖之意的能力。怎样才能立出"最佳之意"呢?  相似文献   

2.
一、“立意自定”要名副其实高考作文的终极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所表之情是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所达之意则应是自己的思想见解。古人就特别强调“文贵有识”,因为“识”之有无,不仅是反映考生认识水准、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高低优劣的标志,也是衡量所发表的见解能否给人以启迪的重要尺度。这大概也是高考命题者提出“立意自定”的思想基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立意而言,虽说命题中有“立意自定”的规定,但只要对新世纪的高考作文命题作一整体观照,就不难看出,似乎大多考题已限定了立意的指向,命题本身并没有给考…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人物宝钗、黛玉都是大观园中诗才的冠首。她们赋诗不仅题目新、内容新、立意更新,而且论诗也不乏独到见解。黛玉的《五美吟》翻古人之意,新奇别致;宝钗的《柳絮词》力摒陈调,独抒新意。钗、黛赋诗评诗各有精识卓见,黛玉强调做诗立意第一、意趣要真;宝钗认为要善翻古人之意,莫随他人脚踪。她们的主张与创作无不体现着曹雪芹的"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各出己见,不与人同"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4.
吴岳 《成才之路》2014,(29):56-56
正"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在作文中起着组织领导之作用。何谓立意?意指作文的主题,即作者在描述生活现象、阐释事理规律、发表对某事物的看法或主张时,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意向。立意就是对文章或作品中心的确立。辞贵达意,语言文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表达的"意","言而无意,行之不远"。一、立意的作用(1)"意"之高低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文章之意,李渔认为,意犹主脑也;黄子肃更说"意者一身之主也"。可见,意  相似文献   

5.
薛云平 《考试周刊》2014,(76):53-54
"意",文之先也。"意"是"文心",是"灵魂",也是作者内心意愿、精神的需求。作文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就在立意的优劣,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注重立意。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三思而行,确保文章立意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6.
所谓“最佳立意”,是指文章所立之意与文章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取得深刻、新颖效果的立意。从近年高、中考学生作文看,无立意或立意错误的学生并不多,较为普遍的是立意一般化,达不到深刻、新颖的高度,使作文缺乏竞争力。究其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切实掌握作文立意的审美标准和基本方法,缺乏立出深刻、新颖的意的能力。怎样才能使学生立出“最佳立意”呢?下面谈  相似文献   

7.
词体在经历了创作上和理论上厘定疆界、创立词体规范的过程之后,有不少词作者或以独造之心、或出游戏之意将其他文体的手法、体式等引入词体,而词中有近似赋中"设论体"的一类词,旁采"设论体"的立意结构,以飞动之笔,借无何有之乡,写郁结之意,这类词始于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又多采用《沁园春》一调,托物寄寓,设客问答,往往既有失落忧伤之情,又有自矜自傲之意,既有"知命不忧"的无奈概叹,又到底意难平的自我抒发。这类词自宋至清,创作代不乏人,自成格局,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教学中,常会碰到教师就某一问题执著发问、学生苦思无果、师生双方非常纠结之状况,要规避这一教学问题,教师须提高利用课外资源辅助教学之意识,据课外材料的相关相似性,构建对接点,突破学生思考障碍,达到以他山之石攻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这是很有见地的。然而不少中学生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往往有这样的错觉:认为文章写得好,关键在于词汇的丰富,运用的巧妙,好象文章深邃的立意,仅是由词汇编织连缀而成的。殊不知,写好文章的要诀在于“识”“高卓精审”。所谓“识”,就是识见、识  相似文献   

10.
欧阳健先生所著《〈中国小说史略〉批判》一书,本于"求真务实"之良知、"后来居上"之勇气及反思之意识,从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前后之行状与时代背景、从"熟悉它所揭示的资料"、"领悟它所得出的论断"等视角入手,对《中国小说史略》之文献、观念、体例及评骘等方面予以客观而科学地分析,指正《中国小说史略》若干失当之处,所订甚精,于治小说史者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快乐识谱是指在音乐教学的识谱过程中,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视唱简谱的兴趣和愿望,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视唱简谱,使之认识音符和唱名,比较顺畅地进行读谱唱谱。这种识谱教学其实就是用唱名获得音高的观念,在日本的教育理论中称为识谱教学中的"唱名音程感训练"。"唱名音程感训练"是识谱能力的基础,是识谱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调查表明,很多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学科既是语言学科,又是思维学科。语文学科从高考命题来看,经历了三次变革:从"恢复高考之初的知识立意"到"世纪之交出现的能力立意"再到如今的"能力立意和文化立意"。可见在新课改理念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重新定位,简化成四组关键词,即语言、思  相似文献   

13.
<正>写作之道,立意为先。"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针对当前高中生写作时立意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联系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我在自己的"试验田"里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解除束缚,彰显真实人性,是立意的关键点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源于教师的讲授,起于"限体"甚至"限旨",止于教师的批改,整个过程就是在教师控制下的写作技能的迁移训练,完全漠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得为学生的立意"松绑"了。要解除束缚,首先要破除学生  相似文献   

14.
稻草人     
升格前后两篇作文,都用了“稻草人”的旧材料,但能创新立意——舍弃了原来的“驱赶”之意,推出了合时的“和谐”之义。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转识成智"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自身知识进行转化生成教学智慧的过程。教师的"转识成智"有其内在、理论和现实上的必要性。"转识成智"理论为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即理论之识转为选择之智,实践之识转为化雨之智,借鉴之识转为创造之智。  相似文献   

16.
材料作文的深刻立意是当下学生写作的难点,本文从变俗为新、变实为虚、变小为大、辩证象征、人性观照等多个角度探讨深刻独到立意之法,以尽力拓展写作者之思维,终出新颖独到之"意"为旨要,达到突破自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倾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倾听和教师的言说一样重要。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听要把握言语之音,理解言语之意,生成表达意向,做到据言得意、感言知意、识言运思,用教师的生命拥抱学生的生命,用教师的敏感捕捉学生的信息,用教师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原生态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将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提到“成亦审题,败亦审题”的高度来认识,认为一篇文章的成败取决于审题立意的正误、优劣,可见审题立意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就是在审题立意上容易出错。究其原因:目光狭窄,看不到更大的范围;认识肤浅,想不到更深的内涵;思维混乱,找不到科学的分析方法。故而,所立之意不是完  相似文献   

19.
感恩:一个恒久鲜活的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题设计]有些人总以为上苍欠他的,父母的呵护、师长的关爱、朋友的体谅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们视恩情如草芥,背恩弃义毫无愧疚之意,感恩之心早已荡然无存。感恩是为人的基本准则,拥有感恩之心才能不断荡涤灵魂;同时感恩之心又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与呵护。请以"感恩之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帮你想深想透]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参加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材的试教,根据新教材电子版内容,结合试教感受,从教材编写立意、教材内容和结构、教材功能及价值等方面,宏观上谈谈法律生活模块"新旧教材"之比较。一、新教材之"新"素养立意,这是讲教材编写的立意。立意是一部教材的灵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新课标")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明确的阐述。新教材的编写,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主线。在政治认同方面:20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