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社戏》,作为初中语文课文中的优秀传统篇目学习了几十年,无论学过此文已几十年的成年人,还是正在学习的青少年,都对此文的情节念念不忘,特别是“偷”罗汉豆一节给新老读者都留下极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在此文最后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此“豆”之所以那么好吃,我们一般认为是由于“豆”中充满童趣,然而,我们仔细品味起来,此“豆”中还浸润着纯朴的民风。不难理解,《社戏》反映的内容,一方面是孩子们美好的童趣,另一方面是平桥村纯朴的民风,再一方面是歌颂江南水乡美景。全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其中…  相似文献   

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19课,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32课)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8年后写的一篇纪念文章。作者通过记叙鲁迅先生生活中的几件平凡的小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高贵品质。  相似文献   

3.
一位同学在收看中央电视台“科学&;#183;教育”频道“人物”栏目对鲁迅先生生平的介绍节目时.听到解说词中有这样一句:“在鲁迅先生13岁时,他的祖父园罪人狱,其家也随之陷入困顿。”他发现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时,老师从来没有介绍过这方面的情况。于是,他翻阅了几本鲁迅先生的传记,也没有找到相关的介绍说明。他希望我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联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把《孔乙己》《社戏》《故乡》三篇小说放在一起,发现了三篇小说都有“豆”在其中。《孔乙己》中有茴香豆,此豆和孔乙己关系密切;《社戏》中有罗汉豆,此豆在江南水乡很普遍,蕴含着平桥村的风味和人情;《故乡》中有干青豆,此豆乃闰土送“我”的“礼物”。三豆虽至微,但都有深义。笔者从三个方面解读小说中的“豆”,以窥探鲁迅先生文笔的深厚功力。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对人性的剖析,特别是对中国人“为人”能力的剖析。在鲁迅的《祝福》中,人的生存状态各异,但都处于非人状态:祥林嫂生不如死,鲁四爷生而非人,“我”生而“无心”,其他众人生而茫然。从这几个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这样的“立人”观:中国人“非人”,所以需要“利刃”,只有“立人”,中华民族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6.
著名英语教学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人来说,英语学习是一种外语学习。而语文(汉语)学习是母语学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语言学习。既然都是语言学习,那么在方法上也应该有共同之处。此文简单介绍几种近些年来颇具影响的英语教学法,但愿能对语文教学的同仁们有所启发。《双向式英语》这是台湾语言学专家扶忠汉先生在1984年创立的一种“英语速成法”。我国大陆的一些权威报纸如《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分别在1988年和1989年以整版的篇幅全文介绍过这种“英语速成法”。随后,扶忠汉先生编写的教材《双向式英语》在大陆出版发行,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7.
那寒梅 《青海教育》2005,(12):24-25
人教本高级中学语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通过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我们学习和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通过学习,我们更深刻地体验到了鲁迅先生“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的这种无法忘却的悲愤。我们更深的领悟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虽然此时的鲁迅先生更为孤独,  相似文献   

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十册)是一篇传统性讲读课文。它通过回忆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学习认真严肃的态度和仇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除了要围绕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指导学生认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外,还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鲁迅的五件事:第一件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是鲁迅和作者谈论《水浒传》;第三件是鲁迅和作者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先生给黄包车工人包扎伤口;第五件是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的事。这五  相似文献   

9.
学期之初,因为又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我让学生以“我心目中的鲁迅”为题,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看法。毕竟学生和鲁迅先生的接触已有多年,鲁迅先生又是中学课本上入选作品最多的现代作家,大家心目中都会有一个鲁迅在。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材五年制第六册《三味书屋》一课,讲述了鲁迅先生小时在三味书屋学习的故事。鲁迅先生为料理家务,往返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一次迟到受到了寿镜吾老先生的批评,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下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文中对“早”字有几句形象生动的描述,“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衬托出鲁迅先生把“早”字刻进心里的暗暗决心。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对学生进行严以律己、遵守时间教育的好教材。笔者教学这一课,紧抓“早”而设计教程理解内容,紧扣“早”而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围绕“学…  相似文献   

11.
《琐忆》是唐弢先生1961年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此文从80年代初直至今日,多年来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作为传统课文,所以影响不算小。《琐忆》一文开头,引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纲总摄全文七个材料,分“憎恨敌人”、“爱护青年”两个侧面进行阐发,读者从文中所感知的信息,似乎《琐忆》材料全都是作者与鲁迅直接交往时的“回忆”,而高中教材也都将文中材料说成是鲁迅与作者的“七次谈话”。然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没有哪个文学形象的影响和地位能够超过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几十年来,我不知把先生的这篇小说翻了多少遍。阿Q的“精神胜利法”代表了中国人甚至也可说  相似文献   

13.
<正> 《琐忆》是唐弢先生1961年写的纪念鲁迅的文章。此文从80年代初直至今日,多年来被收入高中语文教材作为传统课文,所以影响不算小。《琐忆》一文开头,引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纲总摄全文七个材料,分“憎恨敌人”、“爱护青年”两个侧面进行阐发,读者从文中所感知的信息,似乎《琐忆》材料全都是作者与鲁迅直接交往时的“回忆”,而高中教材也都将文中材料说成是鲁迅与作者的“七次谈话”。然而,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一、重新认识汉字重新认识汉字包括科学地认识评价汉字的特点和地位、认识汉字现代化的价值和作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决定识字的学习方法。自“五·四”运动以来的几十年,汉字的地位极低,鲁迅先生甚至说过:“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所以几十年来语言文字改革的方向是“汉字拼音化”。自80年代以来,国际国内重新认识评价汉语汉字,特别是汉字现代化研究的开展,由于计算机成功地处理汉字和发明了汉字的激光照排技术,所以汉字的重要价值重新得到确认。过去贬低汉字,是假定了拼音文字为最先进的文字,而用拼音文字的标准来衡量汉字所…  相似文献   

15.
“死记硬背”,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几十年来一直被我们当作“注入式”而否定了,认为它是与我们所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相违背的。我们提倡“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反对机械记忆。记得20世纪50年代末,有一幅宣传画,上面画有鲁迅先生的头像和一条语录:“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就是反对陈腐僵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范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生动地描写了当年儿童读书的情况:“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缺齿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  相似文献   

16.
鲁迅育子     
鲁人 《师道》2014,(12):16-17
鲁迅做父亲很偶然。虽然,他在“五四”运动后,发表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至今读起来仍能令我们受益。并使人觉得他似乎很得育子的体悟。其实,先生的儿子周海婴的降生却在十年后,写此文时,他大约都不曾想过今生会有自己的孩子。与许广平定居上海后,俩人就曾商定不要孩子。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虽无子女,素不介怀。后顾无忧,反以为快。”连周海婴都承认自己是因“母亲和父亲避孕失败”后“意外降临人世的”。先生不想要孩子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年龄.社会的动荡,处境的险恶。  相似文献   

17.
如今哪怕是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手头床边都可以摆上一本金庸先生的大作以供随时翻阅,而除了那些吃研究饭的专家学者或靠耍嘴皮子传道授业谋生的教书先生,则大概很少有人喜欢阅读鲁迅的作品了。今年秋季,我们的“首善之区”北京,在其新版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已经删去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代之以金庸先生的《雪山飞狐》,据说理由是因为鲁迅小说所表现的内容和主题过于“沉重”,其背景、气氛过于灰暗阴晦;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女士在鲁迅逝世九周年时所作。文章以一个孩子和亲人的视角,通过作者印象最深的几个场景的回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个侧面。教学目标本设计立足于体现主题核心课程观。在深入研读此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读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我们应该学些什么呢?一首先,应该学习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的人品,从他们身上学会如何做人。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强烈的责任心。鲁迅先生爱国心切,救民志忱,不忍让愚弱的国民永远充当“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弃医从文,自觉地担起了唤  相似文献   

20.
周航 《四川教育》2003,(1):38-38
在学习新课标时,常常想起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常常想起小说中两个家喻户晓的鲜明的儿童形象:迅哥儿和少年闰土,常常想起鲁迅先生的那一句话:“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闰土的海阔天空是“小迅哥儿们”欠缺的,而“小迅哥儿们”的知识也是闰土可望不可及的梦想。于是想到,将“小迅哥儿们”的书本知识与闰土的生活文化结合在一起,不就有了令人感叹的语文文化了。鲁迅先生后来的成就,也无不源于他对文学的不断追求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刻了解。试想,不走进人民的鲁迅如何写得出说出人民心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