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商业方法专利法律特征及一般专利侵权判定原则,对于商业方法专利的侵权判定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商业方法专利的侵权判定仍应遵循一般的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应当针对商业方法专利的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专利侵权纠纷涉及新产品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的,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供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於专利方法的证明。本文王要探讨了新产品的认定、新产品的举证责任分配及侵权判定中的举赞责任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文专利侵权检索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姗  赵海宁  翟东升 《情报杂志》2012,31(4):175-179,195
随着专利数量的剧增,专利侵权检索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目前专利侵权检索方法主要是以布尔检索为主,并且大多数研究是针对英文、日文专利进行的,对中文专利侵权检索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在研究中文专利权利要求书的特点及专利侵权判定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侵权判定方法,与以往的相似度计算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苏婷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6):173-175
通过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国际发展态势的阐述与国内中、外资银行相关数据的对比,着重分析我国银行业目前在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上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未来我国银行业在商业方法专利问题上的策略选择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国际发展态势的阐述与国内中、外资银行相关数据的对比,着重分析我国银行业目前在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上的现状尤其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未来我国银行业在商业方法专利问题上的策略选择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专利侵权诉讼攻击是跨国公司近年来不断对我国企业采用的一种商业化经营策略.将专利侵权诉讼作为企业的一种商业策略,结合法律规则和企业经营法则,探讨了专利侵权诉讼的商业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企业应用专利侵权诉讼进攻和防守的各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如何稳操专利侵权官司的胜券柏智勇专利权人要在专利侵权官司中胜券在握,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学会正确判定自己的专利是否被侵权,不然,匆匆起诉,到头来是劳神费力破财,还可能陷入十分尴尬的败诉境地.那么,专利权人如何正确判定自己的专利被侵权呢?根据我国专利法的...  相似文献   

8.
如何准确地解释权利要求以及确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无论在专利的审查程序中还是在专利的侵权判定中,都是一个核心问题。而对于权利要求中隐含限定和功能性限定的理解与解释,更是其中难以确定、容易出现争议的地方。本文中,笔者通过分析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的一个判例,对权利要求中隐含限定和功能性限定的理解与解释,以及侵权判定和判定侵权后的处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于外观设计专利与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在保护目的、保护对象及侵权判定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加之外观设计领域存在的家族类似这一特殊规律,现有设计抗辩与现有技术抗辩遵循不同的逻辑和判断方法。审查现有设计抗辩时,需要在外观设计专利、被诉侵权设计及现有设计之间进行三者对此,且需要遵循正确的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专利间接侵权问题是基于传统侵权判定规则不能解决所有侵害专利权人行为的问题而产生的。尽管现行专利法尚未明确间接侵权责任,实践中已经有不少案例。随着专利法第四次修订草案以及审理专利侵权纠纷司法解释(二)中公开了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条款,这一问题再次进入人们视野。本文从责任承担的方式着眼,深入分析专利间接侵权和直接侵权的关系以及规定间接侵权单独责任所面临的问题,从而评价相关制度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多余指定原则在专利侵权诉讼的司法实践中得以适用,其典型案例莫过于周林频谱仪一案中的音乐伴奏被确定为多余的技术特征,最早被北京的法院采用。作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专利侵权判定体系的原则,一经问世,对其评价毁誉参半。而我国目前有关专利的法律、行政法规,却从来没有对多余指定原则进行过规定,专家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继2001年9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其《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适用多余指定原则后,似乎赞成多余指定原则的声音得到了加强,尤其是北京法院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该意见必然给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带来深刻影响。2003年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解决方案草稿》(征求意见稿),其中第32条也规定了多余指定原则,但在随后的《关于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会议讨论稿”中,又将关于多余指定原则的第71条放在该稿的最后部分,并注明“本条文仅供讨论参考”。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对是否适用多余指定原则“举棋不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审理的一个专利侵权纠纷案中指出“本院不赞成轻率地适用所谓‘多余指定原则’”。虽然这样的表态出现在个案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多余指定原则在我国专利侵权判定原则体系的历史使命正面临终结,不过,有关多余指定原则的争论还将会继续下去,并不因为最高法院的表态而平息。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在著作权领域,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了"通知删除"的制度,《侵权责任法》第36条也针对网络上的民事侵权行为规定了"通知删除"的制度。在"嘉易烤公司诉金仕德公司和天猫公司"一案中,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探讨了专利侵权领域中的"通知删除"问题,认为被告天猫公司在接到原告的他人侵犯自己专利权的通知后,没有及时采取删除、屏蔽的措施,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然而,专利侵权的认定不同于著作权侵权的认定,提供服务的互联网络公司没有判定相关商品侵权与否的能力。与此相应,是否应当将"通知删除"制度延伸到专利侵权领域,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被控专利侵权的一方可以在案件审理的同时向专利局提出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在日前一场侵权纠纷中,日本知识产权高级法院与日本专利局作出了相反的判定,前者先判决专利无效,后者认定修改后的专利有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色彩要素在GUI设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相关企业对于GUI设计中色彩要素的外观专利保护问题也格外关注。本文系统分析了色彩要素在外观设计专利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色彩要素对外观专利无效、侵权判定的影响,最后探讨了业内保护呼声较为强烈的GUI设计基因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可以引入商业外观制度对其进行充分保护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毛牧然 《科学学研究》2012,30(6):841-847
 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可以将专利侵权分为轻过错专利侵权和重过错专利侵权。如果将专利侵权过错分类制度移植入我国的《专利法》,就可以依据专利侵权的过错类型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政策,再依据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政策改进我国的专利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通过专利制度价值分析后发现,新政策与制度较之当前的政策与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专利制度的正义价值、效率价值和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专利侵权判定问题一直以来是专利保护中的热点问题,针对该问题,专利从业者进行了诸多讨论。本文将目光聚集到专利中的方法专利,针对方法专利中存在判断步骤的情况,就专利侵权问题结合一模拟案例加以讨论。一、案例该案例十分简单,专利权为一方法,包括步骤A、B、C、D。其中,步骤B为一个判断步骤,具体为:判断是否满足条件甲,如果"是"则执行步骤C,对于"否则"的情况,在该权利要求中并没有加  相似文献   

17.
为应对专利侵权假冒的高发态势和电商领域专利侵权的隐蔽性强等问题,武汉市电商领域专利行政执法可以借鉴其他省市的执法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分析了电商领域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和责任划分,介绍了典型省市电商平台专利执法模式,结合武汉电商领域专利行政执法现状与挑战,从政策体系、执法协作、监管和宣传、示范企业维权以及维权队伍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等同原则"源于美国的判例法,属于英美法系中的"法官造法"原理。作为大陆法系的我国,"等同原则"已在司法实践中广泛地适用。但从法律渊源上看,在我国的专利法律体系下,至少在2000年以前,找不到其"成文法"的依据。只是在我国专利法第二次修改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才在(2001)法释字第21号司法解释的第十七条中,对等同原则作出了规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明确的专利侵权判定规则和方法,加之我国目前采取的分散式专利审判体制,"等同原则"的适用已造成了全国专利司法尺度极不统一,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极端的适用"等同原则"的案例,如广东某中级法院"创造性"地将装置独立权利要求和方法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混在一起,判定被告构成等同侵权。本文旨在结合案例,对专利等同侵权判定原则及其适用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19.
7月6日,受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委托,由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办的“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为期4天的研讨会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1年发布的《专利侵权判定若干问题的意见》为基础进行了逐条讨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以及来自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等全国十余个省市法院的法官及资深律师和专利代理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对商业方法采取专利保护的国家,但其对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也经过了一系列的波折。通过论述美国商业方法专利的产生、发展及其原因,对我国的商业方法专利提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