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陈西玲 《出版广角》2021,(14):47-4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影响已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新媒体背景下,学术期刊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充满挑战.一方面,学术期刊要搭乘信息技术的快车,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之道;另一方面,学术期刊传统的出版发行路径遭受新媒体的严重冲击,学术期刊编辑的角色和功能面临从传统型编辑到复合型编辑的重新定位与转换.编辑要具备传统的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沟通交流等基本能力,同时在编辑流程、出版形态、传播方式等层面也要提高全媒体意识.  相似文献   

2.
树立期刊编辑正确的作者观 ,是实现期刊生存和最佳效益的必然条件。期刊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处理稿件要细心谨慎 ,认真负责 ;期刊编辑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以质取文 ,不以人取文 ;期刊编辑处理退稿要从关心爱护作者出发 ,做到退稿不退人 ;在团结作者和为作者服务问题上 ,编辑要和作者交朋友 ,经常了解他们的创作计划 ,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一生有60多年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他对编辑职业的认知经历了由不知到"知之"的阶段,他对编辑职业的热爱由"好之"升级到了"乐之"的境界。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实践证明:对编辑职业的"知之",需要具备自信心、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对编辑职业的"好之",需要从浓厚的兴趣和全身心的投入中培养;对编辑职业的"乐之",需要从作者的感激、读者的好评和同事的敬业乐群中体味。追忆叶圣陶对编辑职业"知之、好之、乐之"的心路历程,旨在承继和弘扬其敬业、乐业精神。  相似文献   

4.
从中央到地方,全国各级报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大多数都是记者、编辑出身,他们在担任报社领导职务以前,都曾经动手采写、编辑过大量的稿件,一些人的成名之作或者影响较大的作品,大都产生于这个时期。 但是,自从担任总编辑、副总编辑以后,由于工作需要,这些同志下基层调查研究少了,浮在上面的时间多了,  相似文献   

5.
对“编辑”一词含义的讨论,必然转向对“编辑作品”概念的讨论,而且,对于“编辑一词有什么样的理解,也就必然得出对“编辑作品”有什么样的理解,这是毫不奇怪的。叶向荣同志继他在《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一文中提出“编辑”概念后,又在《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中谈了对“编辑作品”的理解,提出“编辑作品概念重构”思想。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编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出发,全面分析了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变化对编辑职业的影响.认为信息传播速度和数量与内容可靠性、稳定性及可传承性的矛盾,是编辑活动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编辑职业的内涵.文章认为,现代编辑是集文明选择者、标准制定者、作品加工人、传播把关人于一身的人类文化缔构师,会通过否定之否定过程建立新常态.从编辑的职业内涵出发,从人类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探究编辑职业变迁的规律,是打造全新的编辑职业形象,适应媒介内容生产方式变革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读者兼作者,要谈“编辑”,的确是“门外汉”,因而此文曰《门外谈“编辑”》。虽在门外,而常与“编辑”打交道,从“通联”中,也捕捉到一些“编辑”的信息,摸到“编辑”的“脉搏”,听到“编辑”的“心声”,体味到“编辑”的“苦衷”。编者之“苦”,非在工作之繁重,而在“责任编辑”之“责”上。此处之“责”,并非编辑之“责任心”不强,而恰之相反,“责任心”太强之故耳!作为一个编辑来说,是唯恐编不出佳作来的.因而东奔西跑、四处函联,约组稿件,以充实自己所编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王倩 《新闻与写作》2008,(11):60-60
网络正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站新闻编辑成为一个新兴职业.新形式必然要求网络编辑具备新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最表面的当然是干的事不同:编辑以编别人的稿子为主,记者以写自己的稿子为主。但是在一些较小的新闻单位中,往往采取的是采编合一的体制——工作人员在单位编来稿时是编辑,出去采访就是记者。在这样的单位中,人们就感觉不出编辑和记者的不同。有不同也不过是家里家外之分,文字处理的对象之分,而从事这类工作的人,文字素质要求则都是一样的。但这种表面的印象感觉,细分析起来则是不准确的。应该说,从平庸的层次上来看,编辑记者没什么大的区别,而到了优秀的编辑记者这一层上,这两者  相似文献   

10.
亦儒亦贾——市场条件下编辑的双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出版过程中的经济运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投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不仅表现于图书的销售环节,亦贯穿于图书编辑的全过程,其结果必然导致编辑人员在编辑观念和编辑行为上的变革,对我国今后书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说,出版社的声誉和形象是靠出版物支撑起来的,而出版物格调之高低,质量之优劣,特色之有无,效益之好坏则取决于编辑者的眼光和才情;所谓眼光和才情指称的正是编辑者的素质问题,要之为两点:既有文化人的品质,又有生意人的精明,亦儒亦贾,两者的有机…  相似文献   

11.
吴勃  林海文 《编辑学报》2005,17(6):456-457
为了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提出对编辑业务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这是一种量化考核方法,重在对编辑的实际能力和业绩的考核,其中包括对所办刊物的评价、对工作业绩的评价和对编辑素质的评价.给出了考核的数学模型.这一方法有助于对编辑工作的考核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李明敏  蔡斐 《编辑学报》2017,29(3):271-274
审稿是学术期刊质量把关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目前常规的“四审制”流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增加编委初审环节、完善审稿内容和优化审稿流程,不仅可以缩短审稿周期,节省审稿资源,提高审稿效率和审稿质量,而且能吸引优质稿源和优化学术成果,从而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品牌形象.同时,编委初审退稿还更具权威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效益链新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韩志伟 《编辑学报》2003,15(6):391-394
科技期刊效益链反映了期刊效益目标基于作者关系管理、论文价值判断关系管理、期刊社会效用评价关系管理、期刊社内部关系管理等4个基本关系网络单元构成的期刊价值与原创价值进行交换的互动关系平台,经过原创获取、编辑再创造、出版与发行及读者再创造等环节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范晨芳  齐学进 《编辑学报》2010,22(2):143-145
为实现期刊编辑部的使命与任务,建立了层级目标评估指标体系。将编辑部总体发展目标有效分解为2个层级7个工作岗位的核心指标,确定了指标内涵、指标权重、评估标准和评分方法;提出了应用评估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以期达到编辑部工作思路更为清晰、工作成效大幅提升、员工能力得以增强、团队意识得以强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单超  王淑华  胡悦  李根  姚戈  史冠中 《编辑学报》2019,31(3):293-296
大数据时代,充足的数据资源使得定量评价和考核编委职能成为可能。基于来稿学科与编委学科比对分析,以及对编委学术活跃度和年龄结构的量化考核,优化编委会结构组成,并通过制度性建设,动态监管编委会职能发挥情况,可以显著提升编委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显示,经过结构优化和制度化建设后的《地球科学》和《Journal of Earth Science》编委会成员,既是作者,又是审稿专家,也是期刊的宣传组稿人员。实现了编辑、编委的优势互补,期刊组约稿能力的显著提高,促进了期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付国乐  汪旭婷  张昕  颜帅 《编辑学报》2016,28(6):612-616
基于ISMTE首届亚洲会议的召开,对会议议题——出版伦理、出版数据监测与研究成果评价指标、开放获取、行业协会资源、出版技术和平台、出版实践新标准、投审稿系统、作者服务、编辑部运作等进行综述.综述分为《学术出版的最佳实践:ISMTE首届亚洲会议综述》(Ⅰ)(Ⅱ)2篇.本篇综述的内容对象为出版伦理、开放获取、出版数据监测和评价指标.通过此会议综述,期望对国内的学术出版会议的举办、议题的设置、编辑部的运作等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使国内的学术期刊受益且更好地发展,为国家的创新建设提供专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结合本刊编委情况就编委会制度构建进行阐述,包括制订编委考核原因和考核内容、编委会顶层结构考核、编委奖惩措施、发展编委会储备人才等方面,认为全面推行编委会制度构建对于期刊的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据库定量分析遴选英文科技期刊编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筠 《编辑学报》2018,30(4):392-395
编委会对科技期刊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一支优质而高效的编委会队伍可以为打造优秀科技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编委会换届筹备为例,借鉴国外同领域竞争期刊的编委会构成特点,探讨适合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编委遴选的新方法。实践表明,灵活运用Web of Science、Scopus等网络文献数据库,不仅可以对备选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等进行定量评估,还可以挖掘有潜力的新编委。备选编委定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为编委会换届改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禾  吕冬梅  周驰 《编辑学报》2013,25(5):448-451
《中国中药杂志》根据现阶段期刊发展需求,探索出一套特色化、全方位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将编辑分为纸质版编辑、网络与信息编辑2种类型,并分设了不同的管理考核标准。对纸质版编辑的考核综合了选题组稿,文章的下载频次、被引频次、刊用周期,举办或参加会议与培训,参与基金项目,创收等多个方面;对网络与信息编辑的考核则侧重于激励研发与创新。对于编委会,也打破常规,采取量化考核与竞争机制。通过对编辑部和编委会实行特色化的量化考核、绩效管理制度,将编辑和专家的个人贡献与期刊整体发展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其潜能和资源优势,使期刊综合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20.
怎样做好科普期刊的编辑工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凤生 《编辑学报》2003,15(1):47-48
科普期刊因为要面向市场,所以其编辑工作与学术期刊有所不同。阐明科普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认为期刊的定位策划要有前瞩性,选题策划要有市场意识,审读稿件要兼顾文稿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