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现代语文》2008,(3):111-112
“X客”作为目前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形式上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本文通过论述汉语词的词缀化倾向在词素“客”上的表现,分别从语言自身条件和社会语用条件两个角度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从而试图说明“X客”成为一种高产的构词模式,实现了汉语中潜性词语向显性词语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云X"词语首先出现在科技领域里,逐渐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云X"结构中"云"的语义为网络",云X"的语义有四种类型,该结构在语法和语音上也有自身特点".云计算"收录进了词典,还有部分"云X"词语也可收录进词典".云X"词族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模因的影响,网络时代迅猛发展带来词汇需要,认知上突显作用及词语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memetics)为研究语言及文化的发展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与传播的新理论.以模因论为理论基础,分析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从社会功用、心理功用、文化功用、语言类推机制及“X客”词语的语用特征和价值等方面探讨流行语模因“X客”复制和传播的原因,可以为分析流行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裸X"族新词语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新词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裸X"族词语的出现,不仅为语言系统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体现了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本文试从认知学的角度对"裸X"族词语的语义演变及其成因加以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5.
"X男""X女"构成的新词语,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大量涌现.相对于已经成为基本词汇的词语,这些新词语在语义和构词上都呈现出同中有变、日趋多元的特点.在语言的流通使用中,这些新词语既有相伴相生性,又能不断升级引发更多的新词语.  相似文献   

6.
训诂学上通过对"对文"来训释词语,解读语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薄罚"的文字之误,引发对"对文"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并对它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7.
几十年以来,语言学界对"凯旋归来"一类意义上存在冗余现象的语言单住的规范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从语言的社会发展、语言的羡余机制等方面,阐释"凯旋归来"类词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X屏"类词语本是名词性词语,但随着这类词语的广泛使用,其中的"黑屏""白屏""蓝屏""花屏"还发展出了一些动词性的用法.本文从动词的特性和动态单音节颜色形容词的角度出发,对"黑屏""白屏""蓝屏""花屏"的动词性用法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从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和认知语言学中"转喻"的角度分析了其动词性用法的来源.  相似文献   

9.
李绍群 《现代语文》2006,(6):113-114
"扎堆"一词近年来频频见诸报端,有几种不同的惯用格式,意义上由"凑在一块儿"发展到"成堆""集中""集中于""堆积于",这是用已有的词语来表达已有的现象和新出现的现象,也是语言简洁性原则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赵红 《现代语文》2006,(9):29-30
一、引言 反复问句,是指用疑问结构"X不X"来进行询问的一种疑问句,又叫正反问类型.正反问句要求被询问者从肯定和否定项之中进行选择,但是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语相联接,因此,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选择问.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认为,反复问句在形式上是一种选择句,不过选择的项目是一种事情的肯定和否定.  相似文献   

11.
曹起 《现代语文》2007,(1):114-114
在媒体上我们经常遭遇到"零接触"这一词语,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零接触"在言语交际中含义的复杂性.在类似"零接触"的"零X"结构中,"零"一般表示为"没有或没有数量",即"零"对X起否定限制作用,"零X"结构在语义上多数可理解为"X为零".例如: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我国网民创造了不少幽默诙谐,充满智慧的语言。"X奴"形式的词语就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在现代社会,"X奴"中的"奴"已经不是指奴隶社会中的具体概念"奴",而是指现代人被控制,不自由的生活状况。"X奴"词语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条件下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从释义、语义泛化和隐喻义这三方面对"X奴"进行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代汉语新词"被X"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作为一个新兴的类词缀,构成"被X"词模.这一词模是对传统"被+V"结构的创新和发展,"被X"凸显了一种主观性的语义表达,"X"本来为主动态或事物行为的自然进程结果,却被外界某种力量或原因强加而实现,表现了当事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感."被X"词的滋生与流行是语言与社会共变、追求语言新奇感、语言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使世界上的文化呈现出千姿百态。文化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狗"在汉语里往往包含着贬义,而在英语里却常常带着褒义。文章通过对英语"狗"的词汇的研究,论述了"狗"在英汉两种文化间的差异以及在语言这一层面上的具体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折射出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较大,英汉颜色词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同一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及其翻译的处理,说明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要注意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准确译出"颜"外之意.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而非简单的装饰性的辞藻.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因此红色在英汉语言中的感知和反映就具有普遍性.文章借中国汉字文化"红"的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隐喻的强大认知功能,导致语言变化的媒介是隐喻.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认知语言学大师莱考夫的隐喻认知观点: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的近邻,越南也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越南语里也存在许多词语模。本文就谈谈越南语中的词语模"X Tac/Khach",相当于汉语中的"X客"。  相似文献   

18.
王明洲 《现代语文》2009,(8):134-13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X第二"出现在了各种报刊杂志中,并逐渐被读者所接受.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词语可以进入这一格式,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本文试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新老客族词的关联机制及其语用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客、博客、晒客、职客"等新客族词与"顾客、游客、乘客,旅客"等老客族词,虽然形式上共用了"一客"词语模,但却在结构、语源、语义和语域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关联及差异既彰显出词汇"因中有变"的发展规律,也为汉语词汇教学、词汇研究及辞书编纂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破词"例说     
运用词语不仅要注意词义的整体性,而且还要保持词语结构上的完整性。在运用词语时,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出现"破词"(亦称"拆词")的现象。从语言实践看,"破词"有以下三种: 1.在词语中插入其它成分。例如: ①"文革"中的"对号入座"酿成了数不清的冤假错案,真可谓荒天下之大唐! ②"这孩子,很懂事,又聪明又听话,是我们班小朋友的好榜样。"我听了以后,简直得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