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了生态系统和持续农业间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在生态系统概念的拓展与持续发展部分,论述了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从生态学角度提出来的,认为对生态系统的深入研究,并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态系统与深入研究,并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实现持续发展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持续发展部分,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和可持续农业的定义、内涵、研究重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中国的持续农业建设部分,论述了为了确立我国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及配套的技术体系,目前应积极开展对我国持续农业总体系发展战略和各亚系统的研究工作,以及积极进行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数字农业作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技术可对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传统农业信息化、智能化保证农业持续生产能力并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数字农业发展实现过程中要直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农业人口知识水平相对匮乏、数字农业相关人才缺口较大等困难。需大力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卫星遥感技术发展,积极进行农业模型实际生产验证,大胆进行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使用,提高对新型农业人才的培育和引导,让数字技术的巨大生产力在农业中得到体现,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集水农业技术地区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地调查基础上,依据集水农业技术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集水农业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总结了河南省卫辉市集水农业技术体系实施中的五种模式,运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对五种技术模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山坡、道路、庭院集水和地膜覆盖集水区+水窖+低压管道滴灌+地膜覆盖冬小麦、玉米田免耕秸秆覆盖和玉米、麦田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效果最好,可认为是同类地区发展集水农业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不足曾是构成我国高通胀的首要原因,而资金不足又是我国农业发展缓慢的一大突出问题。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下,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不增加,宏观经济就缺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募集农业发展资金,是推进中国农业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态农业属于循环农业和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经过长期实践,山东省不同地区已形成了多种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目前山东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存在的人地矛盾、水资源与生物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技术发展滞后、农民技术素质低、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制约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梳理国内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电子商务的内在要求和我国的国情,提出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制度重于技术"的观点,并从商务理念培养和商务模式创新、农业电子商务流程设计与全程电子商务应用、足够的人力资本积累与投入、综合为农服务体系设计与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对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做出制度视角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力争到2015年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养活未来16亿人口,既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国家目标,同时又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将会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系统的创新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储备,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农业资源的限制性角度出发,首先讨论了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概念,探讨了资源利用效率(RUE)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进而提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优化模式研究应是一个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目标,围绕资源利用效率高低,择优淘劣的模式优选与设计过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集成,就是要把农业主要生产性资源的利用技术优化组合,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配套组装出一整套可工程化实施的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体系集成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立计算机辅助优化与集成专家系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基础性研究与国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力争到2015年使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调整农业结构,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养活未来16亿人口,既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国家目标,同时又对农业科技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将会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系统的创新能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储备,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赵庆  余梅  肖小虹 《科研管理》2020,41(3):256-263
中国经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与世界接轨。农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部门,也正经历着重要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农业创新与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模式将对中国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必要对中国农业创新发展模式给予高度的关注。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农业创新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散落于系统、制度、框架、科技、社会和组织等局部性的探讨,而整体性、结构性的研究十分欠缺。学理上,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可以被看作创新发展的理论图式和解释方案,具有典型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特征,值得全面总结与梳理。本文依据结构主义对农业创新发展模式进行整体性的分析,认为中国农业创新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农业内部创新生成模式;二是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新时期,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将成为主流和未来的发展趋向,在演化过程中受外部因素和控制变量影响,逐渐生成中国特有的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国西北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1世纪中国西北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为严 峻的水危机,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高效节水。西北旱区农业可 持续发展的用水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现有灌区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单方水产粮数为目标 的节水、高产、高效、集约型模式;旱作农业区以雨水集流补灌和抗旱保苗稳产为中心的农 业用水模式以及以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应用为主的节水模式等。本文还讨论了解决西北旱 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特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者已就农业多功能性和城镇化对都市区农业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采用农业多功能性范式对都市区农业变化与响应作出的系统性探讨。论文基于中国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梳理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框架和评价指标,以期为构建系统性研究框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区农业多功能性和农业模式的变化。结果表明,城镇化使都市区农业的主要功能类型和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不同社会主体积极适应城镇化的行为形成了七种主要的农业模式,都市区农业总体趋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兼具的综合性多功能农业系统。最后,展望了都市区农业多功能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希望深化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研究,并推动都市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一农村发展过程中的土地持续利用具有阶段性特点,不同阶段的持续利用管理内容与方式应与其发展阶段的土地利用和生产、经济发展相一致。以生态工程与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是进行不同层次的土地持续利用规划和设计的有效方法。而强大的人工控制系统以及灵敏现代信息工程系统,是实现土地持续利用必不可少的保证。在进入农业一农村发展的综合农业阶段,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必须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土地利用景观的多元化,保证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持续发展。本文以曲周县为例对上述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农业清洁生产——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文强  王新杰 《软科学》2009,23(7):114-117,123
论述了农业清洁生产的内涵,分析国内外农业清洁生产的情况得出,农业清洁生产是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农业输入(能量输入、物质输入、信息输入),生产系统(种殖业、畜禽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民生活),农业输出(能量输出、产品和废物输出、信息输出)多方面、分层次构建我国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模式,提出推进我国农业清洁生产的技术设计路线和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快农业技术全面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开发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以及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技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现代奶业;开发新型肥料研制与高效施用技术,加强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技术研究;发展能源作物生产与绿色燃料制备技术;研究农林生态安全保障技术以及高效发展技术,开发农业灾害预防与调控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生态农业技术与模式。组织实施农林生物质工程、农林动植物育种工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食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农药创制工程、奶业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与科技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5a年来,中国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但近年钝化;农民基本解决温饱但未脱离贫穷;主要农区生态条件改善,非农区丘陵山区恶化;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当前中国面临能否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强项在弱化,弱项在激化,21世纪目标——实现农业现代化,集约持续农业是中国通向农业现代化 农业与农村持续发展、集约持续农业  相似文献   

17.
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文华  刘某承  张丹 《资源科学》2009,31(6):899-904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优秀模式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但逐渐被当代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的贡献,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地区,传统农业模式比现代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针对农民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对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而言,稻田养鱼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净收入,但其投入也较高,因此不利于激励农户进行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对全社会而言,稻田养鱼模式的社会效益更高,而常规农业在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其社会效益为负值。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不足曾是构成我国高通胀的首要原因,在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国情下,农业不发展,农民收入不增加,宏观经济就缺乏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农业产  相似文献   

19.
黄晓凤 《科研管理》2007,28(5):178-184,190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农业技术的国际转移,是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技术转移能否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与促进世界农业技术进步的双重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移方式的选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方式的选择理论,继而分析了农业技术供需双方即中国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环境和技术、市场、成本等方面的条件,推出了中国农业技术向发达国家转移以对外直接投资为主、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出口和许可证贸易为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生态农村———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 问题的提出世纪之交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和主导潮流。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也作为首要问题 ,提到了各国的议事日程之上。近 2 0余年来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等对发达国家常规现代化农业模式 (高投入 ,高产出 ,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大 )的替代性农业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尽管它们各自的概念和内涵不尽相同 ,但是都反映了一种适应时代变革的迫切愿望和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强烈要求。我国自古就有保护自然的优良传统 ,并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积累了朴素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