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他行为在心理学上是指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利他行为一直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研究者们提出的基因决定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移情利他主义等利他动机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利他行为。移情法、榜样示范法、及时强化法以及学习有效的助人技能等是培养利他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校的财务档案既是记录和反映学校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又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财务档案是否真实、齐全、准确、完整,也就直接影响到学校财务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档案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管理好学校财务档案,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寻求解决的办法,是学校档案管理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4.
资源结构优化与追赶型经济增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水平取决于各国技术水平,而技术水平实际上取决于一国的资源结构。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引进了技术却并未实现经济增长,关键在于其资源结构低度化,引进的技术与资源结构不匹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赶超,必须实施国家竞争优势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开发人文资源等措施以优化资源结构。  相似文献   
5.
产业视角下的县域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县域经济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县域创新可划分现代生态农业推动型、高新技术工业拉动型、"三业"并重的城郊服务型和外商商贸开拓型等四种主要模式.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各个县域在模式选择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全局性、一致性、收益最大化扣动态修正原则,做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德育领域所面临的教育环境和对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新领域。这些新领域包括世界道德观教育、东西方化教育、新主权双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7.
广东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球金融海啸的扩散、国际贸易竞争的不断加剧,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成为广东对外贸易向前发展的羁绊,对广东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了重大制约。理论和实证分析证明:建立和完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机制、实施市场创新机制、创新技术标准是广东跨越技术贸易壁垒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8.
陈晓东  黄晓凤 《教育与经济》2021,37(5):39-48,88
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教育中介视角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及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相对比重约为17.57%,该比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异质性,且机会不平等在收入分布中具有"左尾"偏向性;(2)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通过教育传导的比例约为12.24%,在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接近所有传导渠道总和的1/4,通过教育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左尾"偏向性;(3)在教育传导渠道中,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1.60%和28.40%,且在较低收入群体中,教育质量因素所占比重相对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以降低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为目标导向,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在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居民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9.
陈晓东  黄晓凤 《教育与经济》2021,37(5):39-48,88
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问题备受学界关注,本文从教育中介视角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机制.基于Roemer的机会平等理论分析框架及分位数回归方法,使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的相对比重约为17.57%,该比重存在较为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异质性,且机会不平等在收入分布中具有"左尾"偏向性;(2)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通过教育传导的比例约为12.24%,在女性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接近所有传导渠道总和的1/4,通过教育渠道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左尾"偏向性;(3)在教育传导渠道中,教育数量和教育质量所占比重分别为71.60%和28.40%,且在较低收入群体中,教育质量因素所占比重相对更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如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以降低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为目标导向,重要举措之一便是在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同时降低居民教育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