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毫无疑问,我们正面临一个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自从王选院士用"激光照排"送走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寄望于技术改变出版产业的思考和努力就没有停止过。在上世纪90年代,电子出版一度光芒耀眼,但终究没有动得了"传统出版"的根基。  相似文献   

2.
内参是我国新闻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兵种"。报纸上的公开报道,被认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单独出版的内参,则被看作是党和政府的"耳目",作为下情上达的"武器",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没有公开报道,不成其为党报;没有内参,党报的功能是不健全的。近两年,《咸宁日报》充分发挥内参的"耳目"作用,紧紧围绕中央和咸宁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密切关注涉及国计民生及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夜班八悟     
夜班,神圣而又神秘。有人说,它是政治家办报的"前沿阵地",是编辑部新闻产品的"总装车间",是报纸出版最后工序的"安全阀门",亦是报人成长成才的"冶炼熔炉"。  相似文献   

4.
找乐子寻开心是人性也是本能。网上一款开心农场"偷菜"的小游戏,让全国几百万的玩家天天乐此不疲。已过而立之年的王女士,迷上了"偷菜",无论上班或在家,她随时去"偷",且时刻防"偷",深更半夜"偷菜"也是常事。几天前外出,宾馆没有电脑,她心烦意乱,像丢了魂一样坐立不安。匆忙处理完公务,一头钻进网吧"偷菜"!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亚洲的大学出版中,还是在全球的大学出版中,日本大学出版的历史都是很长的。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大学出版却怎么也没了精气神。  相似文献   

6.
甄西 《出版参考》2011,(33):47+46
无论在亚洲的大学出版中,还是在全球的大学出版中,日本大学出版的历史都是很长的。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大学出版却怎么也没了精气神。  相似文献   

7.
张洁 《新闻传播》2010,(4):126-126
言论与出版自由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①"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②言论与出版自由在探索真理、弘扬民主、监督权力、繁荣文化、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期刊之所以称之为期刊,是因为它有"期效"。如果过了"期效",那就"过期"了。像报纸一样,过期了就没有时效了,也就失去新闻价值了。  相似文献   

9.
二、大学出版社之于大学。正在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日本大学出版走到今天,有着必然和偶然的原因。 1.不能实现产业化 至少在明治时期,日本个别大学就有出版活动。到了当代,从事出版活动的日本大学比比皆是。然而,“历史悠久”的日本大学出版,却始终不能产业化。原因就是,在日本,干什么都讲究名正言顺,各司其职,做什么吆喝什么。比如,日本大学的“正业”,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学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二、大学出版社之于大学。正在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日本大学出版走到今天,有着必然和偶然的原因。 1.不能实现产业化 至少在明治时期,日本个别大学就有出版活动。到了当代,从事出版活动的日本大学比比皆是。然而,“历史悠久”的日本大学出版,却始终不能产业化。原因就是,在日本,干什么都讲究名正言顺,各司其职,做什么吆喝什么。比如,日本大学的“正业”,向来被认为是研究学术、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宋原放在上海创办《出版史料》,我请教他的刊物为何称"史料",不称"研究"?他说:"史料搞不清楚,怎么搞出版史?中国出版史如何,一切要等搞清资料以后再说,要凭资料说话。"我相信宋原放的话是对的。  相似文献   

12.
老三届     
"老三届"一词,流行于上世纪70年代,是指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他们出生于1947——1952年前后,与共和国同龄。老三届作为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他们接受的是文革前的"十七年教育",经历了"文革",当"过红卫兵";参加过"上山下,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并没有走向"后经典",既没有"碎片化",也没有在"奇观"中迷失,它依然恪守着那个经典的原则。就经典好莱坞强大的叙事传统有不断完善的能力,根基牢固、永不动摇,这本身已经变成一个不可超越的"超级叙事"。  相似文献   

14.
江晓原:我们两人都算托身于科学史领域中的人,我们甚至还主编了一套"萨顿科学史丛书",可是在"南辕北辙"对谈了三年,居然还没有谈过一次萨顿,这实在是有点出人意表的。幸好《希腊黄金时代的古代科学》的出版提醒了我们,我想我们现在来谈一次萨顿,应该是合适的。当初我们之所以要编"萨顿科学史  相似文献   

15.
王祖远 《档案天地》2011,(10):30-31,35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海军和国民党曾联手组建闻名的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共同对日参战。而其中有过多次合作的"忠义救国军",则由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秘密组建,活动于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一带从事抗日活动,但同时亦是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锋。"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曾有过艺术的再现。抗战胜利后改编为国民党交...  相似文献   

16.
除去早年上山下乡、参军当兵的8年时间,严格来讲,我就从事过一个职业,那就是出版。是什么促使我37年来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步呢?主要是因为,在我看来出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是那些关于出版价值的名言警句,激励我坚守在出版第一线的岗位上。比如大家都熟知的,有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雨果的"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写了几年时评,听得最多的表扬话,是"犀利"二字;报社每天考评,如果评上当天的"好稿",评语也多用"犀利"。听得多了,心里有点发毛——犀利,就是言辞锋利,离"尖刻"不远了,虽然尖刻不好,但写时评谁没有尖刻过几回。今年1月初,一个读者发来短信,说我的时评"体察细致"。这句话,我很爱听,短信在手机里保存了好几天。"体察细致",确实是我的有意追求。大概很多写时评的人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即论述比较表面化、粗线条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
孙鑫 《新闻世界》2014,(11):163-164
当今的出版业已经处于"大出版时代",而随着数据量的急速膨胀和数据技术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又被称为"大数据时代"。本文着重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对出版业的生产、营销、盈利模式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大数据"作为重要的出版资源和工具,能够促进出版企业生产的智能化、营销活动的精准化以及出版流程的高效化,助力"大出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奚景鹏 《出版史料》2011,(2):119-120
我的藏书中,有一本1946年3月新华书店北平出版的毛泽东著《论联合政府》,32开本,七十一页,新闻纸印刷。封面的左侧是红色的书名"论联合政府",右上方是小字"毛泽东著",右下方是毛泽东于1945年8月28日由延安赴重庆谈判时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凡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没有未经历过那个崇奉家庭出身、阶级成分至上的年代的。从念小学起一路走来,直至求职谋生,不知填写过多少张人事表格,除姓名、性别一类基本的个人信息,有两栏是绝对不能回避的,这就是"家庭出身"和"个人成分"。自己抑或别人,究竟属于"依靠、团结还是改造、打击的对象",这可是根随时要绷紧的弦,人们满脑子装的都还是"选集"首篇烙下的深深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