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客观阐述了德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选择了普鲁士,普鲁士选择了俾斯麦,俾斯麦缔造了近代德国。并由此得出“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国家统一的前提是民族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1871年1月18日,普法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告成立。关于这一德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丁建弘教授在《德国通史》中提到一个微妙的历史细节: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代表团赶到凡尔赛,请求授予威廉一世“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头衔,但威廉一世只愿意接受德国各邦君主奉献的皇冠。他问俾斯麦:“这些家伙是来干什么的?”得知各邦的君主都同意新宪法以后,威廉一世才接见了帝国议会代表团。  相似文献   

3.
对于俾斯麦在1864—1871年先后组织和发动的“三次战争”: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和德法战争,不应贬之为“王朝战争”。总的来说,俾斯麦“三次战争”的性质,是进步的、民族解放的、革命的战争,对德国具有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邦议会中出现了“宪法纠纷”。本文论述了俾斯麦通过暴力手段,推行“铁血政策” 结束了这场“宪法纠纷”完成了德意志统一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民族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 ,延续了 30 0多年 ,到 1871年俾斯麦领导的德意志帝国成立 ,才算告一段落。德国从一个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国家成为统一的帝国 ,从一个备受强邻欺压的对象突然间上升为欧洲强国 ,俾斯麦对德意志民族说来代表着一种成功的道路。但是 ,俾斯麦的成功是否像一些历史学家所渲染的 ,是“以黑格尔的意义上自身完成了历史的法则” ?或者一些苏联史学家所斥责的 ,是“狂热的反动容克”“为加强反对势力统治”所作的努力 ?很显然 ,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观念。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史学界已经抛弃了这种绝对化的观点 ,…  相似文献   

6.
“俾斯麦国家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期,“俾斯麦王朝”利用国家权力实行社会改良,以对会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物,它是反动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它的体系是资产阶级超阶级国家观、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大杂烩,它的思想来源是拉萨尔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拿破仑第三的波拿巴主义的社会政策、迪斯累里的“托利民主”--社会改革、“讲坛社会主义”的国家社会主义。它力图维护“俾斯麦王朝”统治万古长存,但最终还是挽救不了“俾斯麦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7.
声明     
笔者认为,该图的选用及文字说明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文字说明“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一世在一起”并没有指出哪一个是俾斯麦,哪一个是威廉一世,虽然学生会对照文字,自然认为左边是俾斯麦,右边是威廉一世,但作为中学教材,还是严谨一点好,加上人物的方位说明,改为“宰相俾斯麦(左)与德皇威廉一世(右)在一起”,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妄自揣测。  相似文献   

8.
<正> 1871年,奥托·冯·俾斯麦“把德意志扶上了战马”,从而使德国来到了“复兴的门口”。仅仅在一代人手中,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德国人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到19世纪90年代,德国的经济实力已远居英法之上,列位欧洲之首。德意志民族以崭亲的姿态登上了世界舞台,令世人瞩目。 俾斯麦时代,德国统一伊成,百业待举。因而巩固国家的统一。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创造条件的“大陆政策”得以长期稳定地执行。然而随着德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容克资产阶级已不能满足于国内狭小的空间和市场了。“年青强大了的德国带着刚刚觉醒了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不满其他大国角逐世界霸权而要将德国的影响扩以全世界”。90年代,威廉二世皇帝的登极开始厂“德国争夺阳光下地盘”的  相似文献   

9.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在官方正式场合使用“皇帝”称号。而“天子”称号在史料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与“皇帝”称号并行使用。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与“皇帝”制度是巩固中央集权措施有关,但其背后复杂的历史化因素亦不能忽视。从先秦“天命”思想演变,秦化与制度变迁等方面揭示其“皇帝”称号背后深刻的历史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俾斯麦下台     
俾斯麦是十九世纪德国最卓越的政治家.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1815年,俾斯麦出生于普鲁士勃兰登堡的一个容克贵族世家。他性格刚强、政治手腕强硬。1862年得到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赏识,被任命为首相。俾斯麦就任首相后,立即推行代表容克贵族利益的“铁血政策”。  相似文献   

11.
对于作为封建帝王的光绪皇帝应该怎样看待?如何评价他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历史上曾有过不少的评论。1987年1月19日天津日报载文就当前史学界关于光绪皇帝研究提出了“洋务派皇帝说”、“维新派皇帝说”、“爱国开明皇帝说”和“转变皇帝说”四种观点,那么这些说法那一种更符合实际些呢?我以为这还需要对光绪帝一生的所做所为加以历史的分析,才能做出正确评价。本文通过对光绪帝在位时所经历的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分析,谈一点粗浅认识。光绪帝生于公元1871年,1875年即位,他一共在位时间34年。在这34年中,中国历史上相继发生了…  相似文献   

12.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出生于普鲁士王国一个中上等容克家庭。1862-1890年间出任普鲁士王国宰相及外交大臣,并于1871-1890年兼任德意志帝国宰相和外交大臣。俾斯麦执政期间,推行“铁血政策”,自上而下地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并使统一后的德国逐步确立起在欧陆的霸权,从而使他成为容克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因此,本文就从俾斯麦“铁血政策”的形成、实践、结果及其评价诸方面作一初步的探索,以求正于同行们。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清代历史电视剧很多,每每有皇帝下诏书的镜头,诏书的开头语许多演员读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读法是不对的,准确的读法应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作为诏书的套语是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的,清朝继之。“奉天承运”只能用在皇帝头上,其他人是绝对不能沾染的,否则会招致杀头灭族之祸。“奉天承运”四个字所包含的思想文化意义极为丰官、源远流长,凝结了多少代人的智慧。这需要从“天”、“运”及其与皇帝的关系说起。  相似文献   

14.
俾斯麦是德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能对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建立和崛起产生重大的影响,与其性格因素是分不开的,尤其在德意志统一进程中,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几乎影响着全部过程的方向和进展,本通过剖析俾斯麦的性格特点对德意志统一进程的影响,揭示了历史人物的个性因素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一、补充史实,理清历史脉络。本课首句为“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这与上一课内容之间形成了历史空白。为了解决学生头脑中诸如“唐朝第一代皇帝是谁”之类的疑问,大致理清历史脉络,必须介绍时代背景,补充相应内容,并由此导入新课。第十课讲述的“淝水之战”决定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北朝对峙时期,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俾斯麦海外殖民的原因,国外持“外交优先”的学者多强调它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俾斯麦实现欧洲外交均势目标的工具;而持“内政优先”的学者则从稳定现存的社会秩序、1884年帝国议会选举的策略考虑以及经济上寻求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等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俾斯麦利用德国的内战的成果,在北德意志联邦作好战争准备之后,就挑动对法战争而后发制人,俾斯麦达到了目的,打败了法国,统一了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特种的革命”。德意志帝国就是这一革命的产物,俾斯麦功不可没,但他对法国攻城略地,勒索空前的巨量赔款,结下民族仇恨,播下新战争种子的罪过,应该受到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18.
俾斯麦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创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俾斯麦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创立许永璋,于兆兴社会保险作为一种制度,起源于近代德国.它的创立,与俾斯麦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本文不准备对俾斯麦进行总的评价,仅打算从一个侧面,即他在创立...  相似文献   

19.
韦庆远先生《正德风云——荡子皇帝朱厚照别传》一书,以历史研究为基础,通过文学小说的合理加工和变化多端的故事情节,充分描绘了以正德皇帝为中心的大明王朝各类人物形象。这部小说和王曾瑜先生的“宋代历史纪实小说”一样,代表了当代学术研究模式的一种新变化——历史研究向历史小说、历史普及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关对皇帝的称谓不少,皇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始于建立秦王朝的嬴政,迄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均沿用不废。那么,中国历史上究竟对皇帝有多少称谓呢?根据不同场合使用对皇帝的不同称谓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自称;一类是臣称或民称;一类是书或诗文中称。首先是自称,人们熟知的有“朕”、“寡人”、“孤”等几种。其实这些本不是皇帝的自称,是后来逐渐转变成为皇帝自称的。先说“朕”,这本是贵贱并用的自称,象“我”、“余”等一样。《尔雅·释古》云:“朕,身也。”郭璞注曰:“上古贵贱皆自称朕。”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