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教育更要讲诚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后,“诚信”再度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人们大声疾呼要大力加强诚信教育,搞好信用建设。“打造诚信中国”、“诚信是通行证”、“诚信是第二张身份证”、“诚信是资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诚信”……这些的语言,无不体现了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人们对“诚信”的渴望和追求。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不只是经济活动的需要,同样也是各行各业的需要,尤其是教育。我们认为,教育诚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打造诚信中国”、“诚信是通行证”、“诚信是第二张身份证”、“诚信是资本”……这些耳熟能详的语言,表现了人们对诚信的热望和追求。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诚信修养是“知行合一”的过程,“行”诚信首先必须“知”诚信。诚信教育至关重要,诚信教育是有关“知”诚信与“行”诚信的终身教育。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诚信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要求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诚实不欺、言而有信的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纪律规范的总和。诚信教育应当形成全方位、开放型教育网络,并体现出诚信建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一个人人格健康的核心内容,它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成败、荣辱。因此,如何保住学校这方净土,如何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诚信”的“基地”,是摆在教育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五小学为把“诚信”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去,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教师——校园“诚信”我先行教师是学校文化、精神形成的关键因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加强“诚信”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必须在学校中形成讲诚实、守信用的良好育人氛围。所以,校园“诚信”,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1.以“人格”陶冶“人格”。学校无…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社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负有积极参与的责任 ,应当诚信立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诚信是现代世界各国共同的法治精神 ,法制建设对于构筑教师诚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教师诚信应当成为对所有教师的制度性要求。严明的“抑恶扬善”的法治环境 ,是推动教师诚信建设的宝贵“制度资源”和“环境资源”。  相似文献   

6.
“诚”和“信”互训,共同构成“诚信”概念的内涵。诚信在伦理层面上是德性和规范的统一。诚信在德性层面上以信仰为基础,诚信信仰是个体诚信品质的精神保证。诚信在现代社会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诚信德性意义的退化,诚信信仰失去其精神、价值内涵,沦为世俗功利考量的工具;另一方面是诚信现实规范的缺失,诚信规范的缺失是诚信信仰弱化的反映,同时也在阻碍着诚信信仰的践履并加速其危机恶化。只有在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诚信实践中,才能实现诚信的德性化意义和规范性要求,进而实现诚信信仰的维系和传承。  相似文献   

7.
“诚”、“诚信”,当今社会焦点话题之一.这一话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国人对诚信道德价值的强烈需求,也是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现实资源匮乏的道德症候.文章立论于周敦颐“诚”的道德观,论述其原本意义、“诚”之内涵、“诚”之最高境界、“诚”之修炼等.而周子“诚”的道德观难以直接应用于当今“诚信”伦理社会,需要作番理性的审视和剖析,进行现代转化及扩展,即:从传统的“熟人社会”的“民规信用”,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上来;从儒学传统“信不及利”,转到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平等求利”上来;从传统重于个人的、内在的“心性诚信”,转到现代重于社会的、内外匹配的“责任诚信”上来;从自然经济状态中的“人格诚信”,转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诚信”上来.如此,为现代社会诚信伦理的构建,提供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对女大学生诚信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女大学生对网络“偷菜’’游戏的参与情况、态度,分析了网络“偷菜”的负面效应,及其对女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影响。’结论是:第一,女大学生对网络“偷菜”持理性、谨慎态度;第二,“偷菜”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与现实生活的诚信规范不一致;第三,女大学生具有高度的诚信行为,诚信意识略低于诚信行为,体现出诚信意识的弱化;第四,“偷菜”的负面影响并不直接影响诚信观念,但其负面示范作用,潜在地影响女大学生“钻空子”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一段时间以来,“诚信”成了全国上下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上至国家领导,下至普通百姓,无不关注“诚信”问题。因为“诚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象征;“减信”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信誉和形象的体现;“诚信”是每一个公民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公德水准的反映。建设现代文明,必须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0.
诚信机制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影响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作为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是诚信机制贯彻的源头。在德育中将诚信原则贯彻到底,培养学生成为讲诚实、守信用的合格公民,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一、诚信的内涵“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说文解字》:“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声”。“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即所谓“忠诚发乎心,信效著乎外”。“诚”是道德主体的道德修养,“信”是“内诚”的外化。虽然“诚”与“信”各有侧重,但“诚信”的总体涵义是…  相似文献   

11.
诚信纳税是征纳双方共同的主题,然而人们普遍误认为“诚信纳税”就是“老老实实缴税”,对“诚信纳税”的误解有:诚信纳税是纳税人出于道德意识而对国家所作的贡献:“诚信纳税,利国利民”而可能不利于自己;诚信纳税只与纳税人有关而与征税人无关。其实,诚信纳税是:征纳双方的义务;诚信纳税是需要征纳双方共同努力;诚信纳税,利已利国:诚信纳税是纳税人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以“话题”代文章的标题“话题作文”要求“自拟标题”,拟定标题,明确限定写作的内容与方向;拟定标题,往往可以展现作者是否有一定的创造性。一些考生往往不假思索地抄录“话题”,以此代替文章的标题。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另一种情况是题目太泛,如“谈‘诚信’”“谈谈‘诚信’”“浅谈‘诚信’”“也谈‘诚信’”……。必须明确:话题≠文题下面列举的标题才是有个性、有创造性的:(对“什么是幸福”的答案丰富多彩,连上帝也难以评说)“一花一世界”“丰富的过去,多彩的未来”“包袱?拐杖?”(观点:“诚信”固然会如同包袱…  相似文献   

13.
虽然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 ,但由高考作文题引发的关于诚信问题的思考并未落幕。显然 ,作文题目中那位跋涉在人生旅途上的年轻人 ,在丢掉一个“背囊”才能过河的情况下 ,在“美貌、健康、金钱、名誉、才气、机遇、诚信”七种品质中选择丢掉诚信是错误的。如果考生在写作文时明白了这个道理 ,也就达到了出题者的目的。诚信是什么 ?政治家说 :“诚信胜于生命。”思想家说 :“诚信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 ,如果失去它 ,你的生命将会黯然失色。”教育家说 :“育人重在育德 ,而诚信是育德过程中最重要的过程。”文学家说 :“如果生命的宝石用诚…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环境塑造人”。从这个角度看 ,教育活动就是强化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和“塑造” ,能否在历史教育中培育人的诚信 ,首先要看历史教育本身诚信含量的高低 ,而历史教育自身的诚信含量 ,又取决于历史教育所生存的环境。历史教育的生存环境主要由社会、学校和历史教师群体构成 ,历史教育中的“诚信教育”主要由历史教师承担 ,“诚信教育”效果的优劣却主要看受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历史教育生存的社会环境目前是诚信不足的 ,这可以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得到反证 ,自“明礼诚信”提出后 ,“商业诚信”“企业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5.
诚信存在双重内涵:法制内涵(“经济人”的诚信)和伦理内涵(“伦理人”的诚信)。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诚信的内涵也会发生变化。“经济人”的诚信与“伦理人”的诚信有不同的建构规律。面对诚信的双重缺失,应当以建构“经济人”的诚信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诚信”在当今社会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弘扬“诚信”文化 ,已经成为现代高等学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 ,本文为此提出了对大学生“诚信”教育 ,应着重突出教育性、时效性、规范性、实效性、层次性和建设性 ,进而达到培养大学生“诚信”美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诚信的价值”是笔者在2011年5月上的一次公开研讨课。诚信是中国古老的道德范畴,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现阶段,“诚信”不仅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弄虚作假、坑蒙拐骗、损人利己等不诚信现象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8.
诚信体系的构建是打造诚信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手段。金华教育系统构建的校园诚信体系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创“诚信行为规范”.实践“诚信校园的建设是校长、教师及学生的共同任务”的科学观点;采取“行为习惯化”策略,实现了“过程的诚信”;注意了对主体的尊重和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在进一步深化建设时更注意加强主体认同、营造“诚信荣,失信耻”氛围、澄清认识、加强实践与研究、关注明日的社会诚信体系等问题。“诚信教育”正在悄悄地重构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之间的关系,而在“诚信”这一概念背后支撑着金华教育一步步走向深入的.是金华市教育局为提高每一所擘校的办学盾量所作的一系列的改革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诚信修养是由“诚信”和“修养”两个词构成的复合体。“修养”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修”的本义是整治、提高;“养”的本义是培育、长养。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培养提高的意思。“诚信”又是由“诚”与“信”两个概念组成的。按照“诚”和“信”的关系,“诚”即“内诚于心”,指内心的诚实、真诚、不欺、不弄虚做假;“信”即“外信于人”,指信用、守信和信任;诚信即一种内心忠诚而取信于人的思想和行为,诚信也因此成为衡量一个人为人处事方面的一种个性品质。诚信品质体现为一种真实不欺、诚心诚意、信守诺言的态度和言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的会计诚信建设,应当从五个方面着手构筑:企业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主体工程”;社会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外围工程”;会计人员诚信作为会计诚信的“基因工程”;制度建设作为会计诚信的“防御工程”;把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诚信的“希望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