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民主及民主理论的研究是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国内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日益显学化,但对其政治哲学特别是民主理论的系统研究十分欠缺。基于这种理论空白,本文以自由和平等的张力为背景,以法西斯主义批判、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批判和当代资本主义批判为主要内容,从而勾勒“西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线条,并且阐释这一民主理论对于今日中国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观,作为其历史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在西方盛极一时。以其所创立的普遍语用学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现实批判,并以交往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虽然从根本上讲是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其中某些观点,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对于我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代的变革向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直在应对这个严峻的挑战。在如何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研究、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去解释现时代的变化、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命力等方面 ,西方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理论观点。尽管它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歪曲”和“偏离” ,但是它的种种理论尝试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 ,洋溢着一种理论的朝气。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的交往观,作为其历史哲学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在西方盛极一时。以其所创立的普遍语用学为理论基础,同时结合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性的现实批判,并以交往的一般理论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社会批判理论,虽然从根本上讲是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其中某些观点,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对于我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经济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经济批判理论的“修正”,它以某些现代西方思 潮为工具,以“人”作为经济批判的根本视角,以革命意识的形成作为经济批判的主要目标,对发达工业文明的某 些经济现象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陈振明马克思恩格斯是现代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使用“意识形态”概念的?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含义、特征和作用?这一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是20世纪西方“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核心概念。“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为指导,以其实践观和异化理论为基础,对日常生活世界的异化问题进行了批判,这体现了日常生活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关联,也启示人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回归日常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 引言甲:流行的说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也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不知你认为哪种观点更恰当?乙:我个人认为第一种观点是不恰当的.因为这种说法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二种观点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钱学森从现代科学的视角也肯定并支持这种观点.二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甲:我们先看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否恰当.乙:好、在讨论之前我们先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这个词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词组中可能出现的含义.对这个词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仅仅从自然观的角度规定“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另一种是从一般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体系的角度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不论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一词的含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不适当的.甲:我们看看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角度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19世纪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遭遇了来自以巴尔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学者和“青年派”机会主义思潮的双重挑战。为澄清巴尔特和“青年派”制造的理论迷雾,消除社会民主党内外错误思潮引致的思想混乱,澄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价值,恩格斯晚年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严整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既态度坚定地批判巴尔特对马克思主义的强制阐释,又旗帜鲜明地驳斥“青年派”的错误论调。恩格斯在对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双重批判中所体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所彰显出来的以守正创新的思想原则将捍卫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的理论品格,对于我们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标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高度,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颖  韩秋红 《教学与研究》2023,(12):109-119
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是贯穿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史的主题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围绕现代性价值体系及其内在发展逻辑主要形成三条批判理路:一是哲学维度的理性主义批判。针对启蒙理性这一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精神内核,西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让现代性的理性理念以完整形态得以正确应用的发展方案和主张“瓦解的逻辑”的否定方案,在关于启蒙“再启蒙”的思辨中走向重建与解构的分野。二是经济学维度的普遍异化批判。从“物化”到“新异化”,西方马克思主义揭示资本主义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时代社会关系异化普遍化的进程,以价值批判立场要求人的本质和社会本质的复归。三是政治学维度的极权主义批判。从“新控制形式”到“生命政治”,西方马克思主义揭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虚假性及现代官僚政治体制的极权主义危机,对现代政治持怀疑与否定态度,将建基于主体间包容性的参与式民主与新社会运动视为个体与共同体“和解”之路与期许。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百年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西方社会本土化中的批判特色,但其马克思主义底色的缺失和对马克思主义本色的销蚀则需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论贡献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其主要的理论贡献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相互关系、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立场以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正确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形成它不同于以往任何哲学的特有的精神实质,即批判革命的精神。这一精神不能凝固、淡化和弱化,只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所遭到的“冷遇”和“不景气”,主要原因不在于我国市场经济对哲学的冲击,而在于淡化和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只有在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恢复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革命精神,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青春活力。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布哈林平衡论的哲学思想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15.
“社会改革”是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范畴?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没有给我们留下现成的答案,目前在我国哲学界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认为,从哲学范畴的角度对“社会改革”予以分析,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所谓“社会改革”是指统治阶级或占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在坚持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发起和领导的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和变革的社会活动。那么为什么社会改革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认为他们的批判有重大错误,其主要表现是:制造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及列宁等人思想根本对立的神话;排除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基础,从而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或历史相对主义;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贬低甚至否定了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本文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评“苏联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化和实用主义化,有一定的理论根据,而且他们提出了总体性、实践、异化及人道主义等一系列值得讨论的问题和某些可供借鉴的论点  相似文献   

17.
“主体”是贯穿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线索,对主体哲学的意识形态性进行批判是阿尔都塞哲学的主要发力点.在对“主体”概念进行的批判中,阿尔都塞深刻地揭露了近代西方主体哲学所存在的虚幻性、抽象性,以及对人造成的压迫性.但另一方面,阿尔都塞的批判自身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正确地辨明其批判的局限之处,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的主体概念及历史唯物主义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批判、继承、创新的方法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彼此交融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从商品价值理论来看,交换价值是马克思经济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分岔点,后者由此出发走向表层的价格分析和价格建模,而马克思则走向深处的价值阐释,多层次多方面地揭示和展现了商品价值的本质规定,从而创立了科学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在此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原则、“历史”原则和“价值”原则发挥了重要的哲学方法论作用,也成为进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20.
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经历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它们有着各自的哲学依据、理论关注点及理论独特性,从不同的角度推进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遵循了从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批判——资本主义父权制制度批判——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演变逻辑。厘清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演进的历史脉络、演变逻辑和演变趋势,可以明确其理论界属、理论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