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电视艺术片《捏泥造人——农民雕塑家于庆成》中的泥人作品,探讨其“夸张变形,丑极而美”的艺术特色,为电视艺术片提供可资借鉴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对“改革开放”的颂扬已成为创作的一大主题。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广电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音乐交响合唱电视艺术片《希望》荣获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和广东省广播电视文艺奖。作为该片的总导演,回望此次拍摄电视艺术片《希望》的成功,首要考虑是能否在创意上有一种超越的思考,这也是我们定好位的关键。下面对大型音乐交响合唱电视艺术片《希望》的完成进行一下阐述,以供创作同仁立靶共研。  相似文献   

3.
郭伟 《新闻爱好者》2008,(8):116-116
电视艺术片作为电视文艺大家庭的一员,多年来在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提高下,一直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在各家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目前电视艺术片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时期,一个又一个精品,带给广大电视观众美的艺术享受。创新、提高是我们电视文艺工作者不懈的追求。2007年由笔者参与策划、撰稿、导演的电视艺术片《老李老杨》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七届百家电视台文艺节目一等奖,《这里的阳光更灿烂》荣获三等奖。《简板声声》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四届电视戏曲节目“兰花杯”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李荣  曹侃 《新闻知识》2007,(7):64-65
2006年“陕西广播影视奖”电视文艺类评奖工作于日前结束,本次奖项设置优秀栏目、综艺节目、娱乐节目、电视歌舞、戏曲曲艺、文艺专题、电视艺术片、文学节目、广告节目、电视动画、音乐电  相似文献   

5.
李蔓 《声屏世界》2005,(8):44-44
尽管近几年来电视艺术片已出现不少佳作.但电视艺术片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本文拟以江西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等单位摄制、由江西电视台承制、笔者为执行总编导的三集电视艺术片《情系东江源》为研究对象。对电视艺术片的基本特色予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电视音乐艺术片在众多的电视作品类型中艺术性和审美性是最高的。因此,电视音乐艺术片最能考鉴电视编导的艺术感受能力、艺术判断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那么如何从音乐的角度提升和拓展音乐的功能,以完善电视音乐艺术片的审美塑造?  相似文献   

7.
电视艺术片是电视节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电视发明的那天起,电视艺术片就出现在电视荧幕上,并随着电视的发展而成长。电视艺术片属于电视纪录片范畴,它作为一个特定的电视节目类别出现在电视的屏幕上,其本质和构成规律是:遵循电视艺术的创作规律,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运用电视  相似文献   

8.
“长镜头”作为电视纪录片摄影中一个重要的叙事和造型手段,以客观、纪实、生动、自然的镜头语言,使电视纪录片产生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摄影与绘画不同,它的独特性在于其本质上的客观性。况且,作为摄影机的眼睛的一组透镜代替了人的眼睛,而它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向数字新媒体迁移的“跨媒介性”叙事问题,成为媒介融合语境下电视媒体跨媒介叙事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电视沉浸综艺节目《诗画中国》的跨媒介叙事文本类型、叙事模式及受众/用户叙事沉浸体验的具体表征与叙事模式。研究发现,电视沉浸综艺节目的“回旋跨层”叙事模式与具有无限衍义“开放—自生式”的数字叙事模式影响着媒介融合文化的表达与建构。在由“模拟”到“数字”的“跨媒介”过程中,从文本到叙事,再到文化属性与传播形态,原有的传统媒体文本特质被改写。跨媒介叙事不仅革新了电视媒体的视听传播范式,还催生了新的“个体叙事—社会认同”的数字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0.
俞杭英 《视听纵横》2008,(4):99-101
近两年,叙事理论运用到电视研究中似乎成了电视文化研究的热点,融图像、声音、文字等叙事媒介为一体的电视,能现场同步地对事件进行记录描述,它已成为“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叙事媒介。”  相似文献   

11.
叙事媒体转换是将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转换为另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过去的叙事学理论没有把叙事媒体转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其重大缺憾.在当前电视成为最重要的叙事媒体,小说成为电视剧素材的重要来源的情况下,叙事媒体转换的研究应该成为当前叙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小说和电视剧在叙事语言、叙事思维、故事情节、叙事时空、视听造型等方面的媒体转换,认为在叙事媒体转换中应充分发挥电视声画叙事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拍摄电视艺术片《女吊》纯属偶然。2001年夏季我到北京出差.看到报上刊登北京人艺上演新戏《无常·女吊》的消息。也许因为我是绍兴人,从小在绍剧团里长大,母亲年轻时就演过“女吊”,忽然便有了几分冲动:或许我应该把《女吊》拍成电视艺术片。于是,我就开始收集有关《女吊》和与《女吊》这出戏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声乐表演与电视的关系日趋密切,绝大部分的声乐比赛都会通过电视把比赛全程展现给观众.本论文课题通过对声乐表演在电视中特殊性(音画配合、放大功能、“镜头感”、声音“化妆”等)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帮助歌者或者学生在参加电视节目或电视歌唱比赛过程中,了解电视声乐表演的特殊性及处理方法,尽可能使歌者在电视声乐比赛中达到较好的播出效果,使其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和展示.  相似文献   

14.
周宜一 《视听界》2006,(3):68-69
一、“诗”与“视”的审美互动1.诗歌与电视的审美交汇诗歌(poem)与电视文献片(documentary film)的审美与解读在艺术鉴赏方面有着同形同构的关系。在电视文献片的艺术鉴赏中,“诗”与“视”的结合若不能激起审美接受主体的强烈美感,那么“诗”这种文学形式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而“视”的意境之美也无从谈起。因此,关注意蕴的具体内涵,唤醒鉴赏主体的审美情趣,使主体在鉴赏过程中达到审美思维的全方位运转,是电视文献片创作的关键所在。2.视觉语言的提炼《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这部二十集大型电视文献艺术片,运用反常规的拍摄思路,以…  相似文献   

15.
安然 《今传媒》2016,(6):112-113
在大众传播时代,悬念设置在电视节目结构和叙事方式中被普遍重视和使用,故事化和悬念设置成为人们最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因此,分析电视悬念的设置和方法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试以兵法为研究方法,去分析、解读、归纳电视制作人在节目中所做的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本文以“树上开花”一计为切入角度,归纳出电视悬念借机“布势”之效,并将“树上开花”一计在电视悬念中的应用划分为“天时”、“地利”、“人和”与综合运用四类。  相似文献   

16.
电视播音、主持,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规定的特定时空的“假定”情境下,实现与观众的有效交流的传播方式。要做到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必须找到一种恰当的“表演”形式,而在诸多的“表演”形式中,注重播音、主持的自然美,无疑是提升节目整体美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电视摄像,造型先行。采用“五字诀”的方式,对电视摄像造型元素进行分类萃取和要点梳理.既便于识记又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两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叙事方式的变迁,发现开幕式的叙事视角从“我”转向“我们”,从精英视角转向全民视角;叙事逻辑从陈述历史的宏大叙事转向讲述故事的微观叙事;叙事内容从“介绍中国”转向“一起向未来”。由此得到启示:只有根据国情调整叙事方式,创新中国话语体系,并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立场进行共情传播,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9.
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一文,从民生新闻的“叙事素材”、“叙事文本”、“叙事立场”以及“异质叙事元素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民生新闻应站在民生大众的立场上,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述民生大众身边的或关心的人和事,才能真正引起受众的接受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大型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问世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映,周恩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非凡历史功绩,深深地激励着观众;周恩来光照日月的伟大人格,深深地感染着观众;周恩来对人民群众真诚炽热的情感,使观众激动得热泪盈眶……。一部电视文献艺术片,为什么会引起广大电视观众如此强烈的反响呢?除却“文献性”真实地再现了周恩来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历史足迹、丰功伟绩,给观众以强烈的真实性、形象性、可信性的审美感受外,其艺术性所体现出的深蕴美学品格,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值得引起理论的重视。一、质朴的纪实风格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