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场馆学习是一种以实物为学习内容、以体验为学习方式、学习者掌握学习主动权的非正式学习,它可以为中小学生提供互动生成的学习环境、参与真实实践的学习机会以及创造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对优化和改革学校教育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将场馆学习纳入中小学教育实践,采用以项目驱动学习、以主题统整学习和以博物馆流程引导学习的实践策略,可以优化传统的育人方式和学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育与学校等同起来。在终身教育背景下,非正式学习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场馆学习成为学校教育以外的一个新的学习领域。场馆学习本质上是一种非正式学习,它不仅让人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帮助参观者提升兴趣、态度、观念等。参观者是以个体的认知发展、原有的知识建构以及参观动机为基础,与场馆里的展品和媒介进行交互,通过互动建构其个人化的参观经验。应该提倡场馆教育与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紧密结合,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随着非正式学习概念的出现,场馆学习作为自然情境下发生的一种非正式学习行为,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在基于场馆的项目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对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学习路径拥有完全自主的控制权,如何对场馆中的教学项目进行评估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基于此,研究以构建场馆学习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为目的,从场馆中教学项目评价问题出发,对场馆学习项目的含义进行界定,通过文献分析、比较研究和德尔菲法,在场馆学习项目评价现状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的场馆学习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个指标层次的权重,并对权重进行合理性分析,为我国场馆学习项目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促进我国场馆学习项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学习理论一般将课堂以外的学习称为"非正式学习","场馆学习"正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北京市东城区新开路东总布小学将"场馆学习"作为其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教育技术学的视角出发对场馆学习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认为教育技术与博物馆曾经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博物馆为基础的场馆学习构成了教育技术领域的重要发端,其后伴随着教育技术领域自身专业化的推进以及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教育技术与博物馆渐行渐远,场馆学习淡出了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视野。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非正式学习的崛起,教育技术与场馆学习有必要再度携手。该文从教育技术学的立场出发,区分了场馆学习研究的两种视角——教育学的视角与技术学的视角——以及它们各自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未来对场馆学习的探索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来回答"博物馆中人是如何学习的"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学习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校环境,发生在校外的非正式学习尚未获得足够地重视。以科技馆、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场馆,既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研究非正式学习的理想场所。通过对场馆环境中的学习特点、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从物理环境、展品、活动三个层面探讨场馆中的学习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科技馆是一类独特的社会教育机构.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这类场馆的教育职能逐渐超过收藏、研究,成为首要职能.近年来,发生在这类场馆中的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但相比大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国内场馆环境中的相关学习设计实践尚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如何使设计环境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是场馆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按照基于设计的研究框架,设计家庭参观学习单作为干预手段,研究其对参观行为、参观者对展品使用、参观者对展品理解的影响.通过两轮学习单的可用性测试以及一轮对照试验,研究者发现学习单的使用会影响参观行为.设计适切的学习单能帮助参观者更好地利用场馆资源,理解展品内容和主题,同时也有助于场馆教育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场馆学习是一个展品中介所激发的学习者与展品互动体验的过程,是一种典型的“情境学习”.为了促进学习者(尤其是初级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场馆学习支持旨在为场馆学习者提供学习的脚手架,以支持学习者在与展品的深度体验中完成自己的意义建构.场馆学习支持设计的核心思路是,通过对依托展品的问题场的开发,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提供相应的活动过程支持,使其在完成相关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与参观群体形成有效的互动,以激发学习者持久的认知投入,并最终形成意义建构,从而有效提高场馆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场馆研学是在场馆中开展的主动探究学习与参观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集体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聚焦场馆类地理研学,引入目标模式的课程设计操作程序,整合出场馆类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七步设计法",并以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设计了"眼观历博话陕西"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10.
美术场馆建设是学生美育素养的需求,时代发展的需要,核心素养教育的必需,课程建设的要求.农村小学的美术场馆建设要在"育"字下功夫,在"场"上做文章,在"融"中寻突破;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味,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获得文化体验;探索实践"合、立、引、推"的路径;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红色场馆是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场馆研学因其延伸时空、行走历史的优势,对充分发挥场馆教育功能、实现红色记忆的代际传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介绍红色场馆研学的内涵和教育价值,从行走、思辨、实践三个方面探索场馆研学的实践路径,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有助于培养具备历史视野和使命担当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兴起,国外兴起了研究以各种类型场馆为代表的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学习热潮。目前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场馆科学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影响因素等方面。场馆科学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强调探究过程,其学习结果往往是多元的;影响场馆科学学习的因素包括个人经验、物理环境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随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推广和实施,科学学习成为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深入了解国外该领域进展的基础上,采用质性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影响场馆学习效果的关键变量,重点关注场馆学习长期效果的研究,以便为充分利用我国场馆资源、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场馆作为支持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物理环境,是展品、参观者和社会文化交互碰撞的学习空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场馆中虚实融合的展示与互动功能愈发完善。但由于场馆学习活动内在的特殊性,在各国日益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场馆教育的今天,场馆学习活动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文章讨论了信息化条件下场馆学习的基本特征、发生条件,结合文化传承使命提出了场馆学习的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归纳了场馆学习活动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2015,(10):5-11
场馆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是与人、场馆、展品和文化相关的具体的学习机制、学习方案与学习过程。对场馆学习进行科学评价是有效促进学习效果提升以及场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国外对场馆学习的评价已有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但在国内这一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资源与学习两个视角探寻场馆学习的评价,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场馆学习中数字化资源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尝试建立对场馆中数字化资源及学习结果评价的原则、框架及评价体系,期望为我国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非正式学习理念的发展,场馆学习逐渐走进教育研究者的视野,打开了科学学习的另一个视角。场馆学习的深度建构可以从物理场馆的建设、物型课程的建构、教学范式的探索、育人团队的建设等方面入手,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从而促进“做思共生”的深度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深度发展,场馆学习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场所。相较于国内科普场馆的STEM课程普遍缺乏过程性评价的现状,国外科普场馆的STEM课程设计似乎有许多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场馆教育人员为推动科技场馆等非正式学习场所发挥教育功能承担着关键角色。以推动科技场馆教育工作专业化为目的,选取23名场馆教育人员(来自全国五座有代表性的科技场馆)进行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探索了场馆教育人员对场馆教育工作胜任特征的基本认识。结果表明,科技场馆教育人员认同的胜任特征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教学论知识和内容性知识)、专业能力(创造性、学习力、灵活性和自我反思)、专业技术(交流技能、教学策略和写作技能)和专业态度(责任心和承诺感)四个方面。本研究可为规范场馆教育工作,制定合理的场馆教育人员招聘、培训和评估计划,提升场馆教育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供研究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场馆,作为重要的教学补充场所和学习实践场所,其德育价值随着场馆学习的深化逐渐得到彰显。场馆德育有利于破除中小学德育环境隔阂、凸显德育真实情境、增进德育情感体验和落实德育实践教学。将场馆德育落到实处必须进行整体设计:以“通”为前提,打通学校与场馆,融通学科与学科,拓宽场馆德育之路;以“特”为依据,兼顾地方特色、场馆特色、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以“真”为载体,重视真实情境、真实事例与真实问题的运用,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下,场馆课程资源综合开发需求日益强烈。场馆学习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于时空的限制,为情境化教学提供条件,促使各类良性学习行为的发生。“研深”文旅项目在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从场馆学习多元评价标准、产品研究工作等方面完善策略,强调搭建场馆和学校共育平台的重要性与将资源课程开发纳入学校课程规划体系的必要性,为各地场馆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提供了可循环的措施支撑。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移动技术极大地展现了场馆学习的非正式特征,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充分释放了场馆学习的体验性,资源开发与知识管理技术为场馆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有效的管理架构。信息技术在场馆学习中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参观者日益希望通过移动设备来实现与博物馆的无缝联结,数字化资源创作与项目编目持续占据着场馆学习资源建设的极大份额,跨机构合作日渐成为场馆学习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开放内容与互联网技术等正改变着场馆及其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日益关注弱势群体对博物馆的可访问性与学习的权利。从技术视角看,场馆学习创新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包括:综合性数字化战略缺失,经费投入不足及技术设施建设滞后,数字化内容创作相对落后,管理层对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缺乏愿景与理解,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不适应场馆学习的数字化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