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思"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知识形成角度,当前知识观上流行一种"知识建构论".反映在学校教学中,与之紧密相联的知识获得观,随即强调知识不具有传授性,只有通过建构式学习,学生才能获得知识.细究此说法,显然与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来的教学规律不相符.分析这种学习观的出现,其理论根源就在于过分肯定了"知识建构论"的教学意蕴,而忽视了"知识建构论"自身固有的理论局限性.坚持以辩证唯物认识论为指导,反思"知识建构论",则有益于重新认识知识形成和获得的机制.反映在学校教学中,则有助于澄清对知识传授的误解,以及认清知识传授与学生建构式学习观念之间相得益彰的教学意蕴.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与知识观  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在课程、教学领域中的反映和具体化。关于如何确定教育目的,教育家们一直在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之间徘徊不定。社会本位论者如洛克、赫尔巴特、斯宾塞强调社会的需要,个人本位论者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强调儿童发展,双方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之活动教学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之活动教学观探析南京师范大学陈佑清我国的教学实践一直以知识教学为本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国教学论上特有的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念。面临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变革对素质教育的呼唤,变革知识本位的教学观,树立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的教学观念,并由此确立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知识论视野中的教学改革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的教学观发端于对知识观的反思和创构,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全面付诸实践离不开教师知识观的革故鼎新。基于该教育逻辑,本文认为知识观的革命是"新课改"持续深化的重要着力点。打破本位论的知识观、唯真的知识确证观,自觉抵制自然科学知识观、单向度学习观的侵蚀,重建教学的价值观、生态观、生成观和传媒观是教学改革的应然路向。  相似文献   

5.
确定教学本位是办学单位用来实现国家、社会为相关专业定下的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高职法律事务的教学本位观经历了知识本位观和能力本位观,但这两种本位观都不能单独使教育部为该专业定下的培养目标得以充分实现。国家、社会需要的是在知识、能力、品德等三个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的高职法律事务人才,而这样的期盼只有建立在知识、能力、伦理"三位一体"的教学观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信息时代人力资本结构调整之需,指向"素养"发展的教育范式应运而生。课程需对此做出反应并进行知识观重构。素养本位课程观承认"知识"之于课程的价值,在坚持知识的重复性、批判性与论证性的基础上,赋予了知识建构性、创造性与生成性特质。由此使素养本位课程中的"知识"具有了"个人性介入"倾向,进而将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经验"纳入课程知识范畴。素养本位课程知识呈现"情境理性"与"逻辑品格"相结合的图景。  相似文献   

7.
30年来,知识教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力量,是推进教育持续变革的基本常量.但由于服务经济建设需要的历史过程,知识价值过度趋于功利主义,知识教学被不同程度地异化为外在手段,阻碍甚至压制学生的发展,亟需文化本性上的扩展与修正.与此同时,科学不足的文化现状,也要求合理坚持并彰显知识价值,从而改善和提升知识教学,归复知识教学引领学生发展成人的文化性价值,达成社会需要与个体发展相统一的知识本体价值.究其根本,则要求全力突破斗争对峙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实现文化本体思维的现代转向,切实追寻知识教学的文化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它不仅是政策和技术层面的运作,更应是思想、理论和方法层面的革命。本文从价值论、认识论角度认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当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从外烁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由单向传授的教学观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只有这样,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才具有时代的特征,也才会更有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的教学论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从教学论的视角出发,审视了课程资源对知识观、教学观、教师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指出在课程资源的视域下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地超越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向学生主体的自我意义建构迈进.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上,理性主义知识观、经验主义知识观、实用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相继出现,它们理解知识问题的共同特征是把知识作为外在于人的客观实在.当知识与人的精神成长通过理解而发生关联并产生意义的时候,知识才获得了生命价值.教育要在这种生命知识观的影响下,进入学生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