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媒介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很大。其中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在新闻媒介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社会大众对新闻媒介的依赖又日益加深的时候,这种消极影响就愈加明显,因此新闻媒介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才能保障媒介本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吴江文 《当代传播》2006,(1):101-102
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组织与大众接触的桥梁和捷径,在诸多方面值得社会组织研究和运用,通过传播媒介可以实现社会组织低成本地走向社会公众。本文着重就社会组织如何建立和处理好媒介关系,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董慧  徐婷 《新闻世界》2008,(10):33-34
现代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所以是必不可少,就在于媒介是公众话题交流和获得评价的平台。人们需要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现实进行理解。媒介的话语方式、立场角度都影响了人们对新闻的理解。所以,新闻媒介肩负着社会责任。任何一点差错,都会影响一大批人。话语霸权对新闻媒介来说,并不陌生。这是新闻媒介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话语权和话语霸权两个概念入手,进而论述了媒介话语的两个基本特性:社会性和原则性,重点阐释了媒介话语霸权的表现和分析,并对媒介话语的其它问题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刘洋 《新闻世界》2013,(8):340-341
新闻媒介作为新闻源和社会大众之间的中介,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特别是现在媒介的发展几乎无孔不入,并且受众对媒介的依赖日益加深的时候,消极影响就日益明显。所以新闻媒介应秉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加强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治化管理无疑是现代社会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法则,大众媒介(本文仅指广播、电视、报纸、期刊四种传统新闻媒介)也不例外。回顾我国及各国大众媒介广告刊播法治化管理的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广告监管的若干法律规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其中有关广告发布标准以及审查制度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新闻媒介既是社会的观察者和监督者,也时刻被社会各界观察和监督,当新闻媒介的报道到位时,很快就会引来喝彩;当新闻媒介的报道错位或越位时,很快也会得到全社会的反馈和监督,应该说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那么,既然是新闻媒介来监督社会,那么有谁来监督媒介的“错位”和“越位”行为呢?当然要靠社会监督、法律监督,但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介从业人员谨遵职业操守和道德自律,正确认识媒介自身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周波 《声屏世界》2006,(12):25-26
中国新闻学读本上有这样的阐述:过度的自由必将导致对他人自由的侵犯和自由享有者自身的腐败,新闻媒介接受社会控制是必然的。解决媒体权力滥用的问题,社会控制新闻媒介除了对违规行为进行制裁,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媒体加强自律,引导媒介从业者认同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国家法律是最后的理性。在一个自由社会里面,专业伦理对于决定媒介的专业行为应该负主要的责任……”①那么,以什么来引导?有人呼吁,说大众传媒在帮大众选择他们应该关注的事件,对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更高要求,那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基础在哪?笔者以为,都在“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媒体传播价值的审视往往无法回避伦理抉择。伦理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而是渗透在人们活动的一切领域。媒体传播必然受到伦理道德的影响。雪莉.贝尔吉在《媒介与冲击:大众媒介概论》中说过:“如果一个新闻媒介丧失了道德价值观,那么它就不再对社会有用,不再有任何存在下去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把报刊比喻为驴子,而它背上驮着的麻袋,便是舆论,从而形象地阐明了大众媒介作为舆论载体的重要功能。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直接得到的或本身较为复杂的信息,一般地需要依赖大众媒介提供,于是,大众媒介无形中为人们建构着现实社会。社会分工决定了新闻媒介在反映舆论、形成舆论特别是引导舆论方面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伴随着商业化、私有制、行业垄断兼并、全球化的加剧以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实力雄厚的跨国新闻媒介集团崛起。这些新闻媒介集团在享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同时也掌控着国际话语权。日益强大的媒介权力需要社会的监督,更需要媒介伦理的约束。本文以BBC丑闻作为案例,从媒介组织的角度来探讨媒介的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第1条出版自由苏联宪法保证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以他们享有同样的通过报刊和其他大众新闻媒介自由表达意见、获得和传播具有重大社会意义新闻的权利而得到保障。报刊和其他大众新闻媒介是自由的。不得对大众新闻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12.
传播正确的舆论可以凝聚人心,传播错误的舆论则混淆视听,祸害社会。因此,新闻媒介对新闻事件报道的时间、角度、深度,对引导舆论尤其重要。本文从南宁"网瘾少年之死"事件入手,简要阐述了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引导。  相似文献   

13.
司局级干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信息来源倚重电视与报纸,他们在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上形成了电视第一、报纸第二、网络第三、广播第四的模式。在媒介认知上,他们重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与引导公共舆论的功能,推崇电视与报纸的强势舆论监督,但同时认为舆论监督的总体力度应该加强,传媒对重大突发事件应该进行全面真实的报道,多头多层管理对新闻传媒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新闻媒介对普通民众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媒介评价上,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首选电视,认同我国媒体的公信力正在下降的观点,并认为导致我国媒介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虚假新闻增多、内容低俗化、重大新闻有所隐瞒,认同阅读党报的人越来越少的观点,其大多数对禁止超女等娱乐选秀节目不反对、不支持;在媒介期待上,他们认为我国新闻媒介最应该加强的方面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客观报道,希望新闻媒介首先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持续报道社会问题以提供决策参考、发挥预警功能,进而使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媒介发挥正义效用的基本条件与伦理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问题已成时代焦点。以中国媒介在当下的现实境遇为坐标,新闻媒介作为促进社会正义的公器,其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公开报道、公众参与、多元渠道及相对独立是新闻媒介发挥正义效用的基本保障与必要条件。然而在当前的全球化传播时代,新闻媒介处于商业主义、垄断兼并等市场竞争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种种媒介不正义现象正在严重腐蚀传媒报道真相的正义使命。有鉴于此,新闻媒介要真正发挥出促进社会正义的积极效用,不仅需要外部制度保障,而且自身亦必须履行正义德行,即以正义为传播的首要价值,在新闻叙事框架、新闻生成过程、自我权力约束三方面着力,将正义价值观作为媒介传播活动的核心价值观,以确实发挥媒介正义的独特效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外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媒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将新闻媒介视为社会环境的监视器、分权制衡的"第四权力"、公共服务的"践行者"、社会发展的"粘合剂"的性质定位,和我国将新闻媒介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社会主义国家信息和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以及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平台的性质定位.在认识其区别与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共享新闻媒介的"人民伦理"理念、看重新闻媒介的社会施动作用、倡导新闻媒介的公共精神和重视新闻媒介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存在的共识性思想成果,并认为这是双方能够实现平等交流的话语基础和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6.
贺丛周 《新闻知识》2012,(9):38-39,76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闻媒介对人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当前部分媒介为了吸引受众的感知器官,越来越注重媒介话语的个性化,并呈现出泛滥而极端的趋势,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媒介话语个性化产生的背景,阐述其极端表现并进行弊端分析,指明媒介话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官方媒体代表《人民日报》自2003年来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报道的内容和文本分析,考察它在有关东北经济报道中所建构的东北地区经济形象.主要发现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报道总体数量逐渐减少;报道侧重于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议题;经济发展是有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报道的重中之重;报道态度总体上呈现中立积极的立场.通过分析官方媒体及其他大众媒介的相关报道,探讨新闻媒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中的角色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陈林侠 《现代传播》2013,35(5):41-45
国际关系与政治、传播学等学科中的国家形象,所研究的大众媒介仅是大众新闻媒介,而忽视了对"大众叙事媒介"的考察。所谓大众叙事媒介是指借助大众传播技术,以虚构的叙事形态出现并希望唤起某种预期传播理念的大众媒介。由于叙事带来的替代性满足,接受语境具有明显的娱乐性、消费性,加之国家形象的国际维度,大众叙事媒介的国家形象始终置身于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消费这一特殊的双重语境中,表现出生活政治、非理性与现实错位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邓丽 《新闻世界》2009,(2):79-80
预警功能是新闻媒介作为社会守望者的一项基本功能之一。而媒介预警功能的缺失会给社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给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就发生在去年的三鹿奶粉事件,谈谈新闻媒介的预警功能的缺失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张玙 《新闻传播》2014,(2):37-3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媒介事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步加快,大众媒介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大众媒介与社会经济及文化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够起到积极的社会作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社会问题已经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大众媒介对社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需要发挥大众媒介的作用,进而肩负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和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虽然大众媒介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本文主要探讨了社会转型期间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是当前大众媒介急需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