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教育》2008,(19)
关于文理分科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赞同,有人谴责,有人无所谓。分还是不分?理由在哪里?为此,《教育》旬刊在"教育新闻网"上展开了网上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0%以上网民建议取消文理分科,30%的网民反对取消文理分科,有10%的网民对此表示无所  相似文献   

2.
也论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沸沸扬扬,一部分人倾向于取消文理分科,以人大代表朱永新的意见为代表:文理分科削弱了文科水平;分科后文理分家,影响学生的素质;分科加剧了应试的竞争;分科有可能导致选错专业.反对意见则集中认为文理分科加剧了学生学业负担.作者认为,分不分科只是表面问题,实质上在于知识观和教学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是否继续实行文理分科,不能仓促决定。不过,文理分科模式当应取消,其理由有三:一是高中文理分科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二是高中文理分科背离了科学发展规律;三是高中文理分科违背了人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4.
当下人们对于高中是否要继续文理分科的问题提出了不同观点和主张,支持者与反对者形成了相互博弈的两大阵营.文理分科制度的反对者认为文理分科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归纳起来主要以下五方面:降低民族整体素质;阻碍个体全面发展;加速应试教育效果;反映了中国人文精神的缺失;导致了中国缺少文理兼容的大师.针对以上关于文理分科弊端的代表性观点,本研究采用理性思辨、命题反证等研究方法对于高中文理分科制度在当下的价值进行了合理性辩护,认为至少在当前,完善文理分科制度要比取消分科制度更加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5.
2009年新年伊始,教育部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就20个重大教育问题问计于民,其中"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备受关注.普通高中究竟该不该文理分科?笔者认为,高中教学与高考密不可分,改革高考科目设置是解决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当前,关于我国高中阶段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问题人们仍然存在争议。应当看到,实行文理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升学。另一方面,文理分科也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不利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不利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泛滥。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文理分科,从长远看,取消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目前取消文理分科条件还不够成熟,不宜实行一刀切。  相似文献   

7.
文理分科不分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中文理分科是教育为社会服务的必然要求。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考试传统的大国,文理分科不仅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科学研究的成果为施行文理分科奠定了自然基础:脑功能分区定位研究为文理分科做出了生理学的解释;多元智能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二层次三因素理论为文理分科提供了教育学的参考。人类由工业社会向服务业社会过渡进程中,社会职业分类越来越细,专业要求越来越高,为文理分科开辟了时代的航程。  相似文献   

8.
史欣 《教育》2008,(7):20-21
关于文理分科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赞同,有人遗责,有人无所谓。分还是不分?理由在哪里?为此,《教育》旬刊在“教育新闻网”上展开了网上调查,调查结果表明:60%以上网民建议取消文理分科,30%的网民反对取消文理分科,有10%的网民对此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看出,支持取消文理分科虽占大多数,但反对之声也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社会化与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学教育文理分科最早渊源于20世纪初.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学文理分科的局面仍无根本改变.近来对素质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对中学文理分科的弊端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大声疾呼:"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目前中国教育发展最大的危险是人文精神的缺失,而"祸端"正是自高二开始的文理分科制度.他还认为,马加爵等事件正是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其后果非常严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也指出:"高中文理分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文理的过早分科,肯定是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10.
近期,高中是否有必要取消文理分科,以及取消的可行性成为网络上讨论的焦点。许多人支持文理分科,他们认为在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只要你能在某个领域中有所专长,也能够实现你的人生抱负。也有人反对文理分科,认为文理分科培养出  相似文献   

1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高中文理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文理分科不是一个新问题,但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各方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来看,争论中的利益相关者都是基于自身利益评判高中文理分科。基础教育公共利益的私事化使得学生和家长反对取消文理分科;教师在教育理想和自身利益之间寻找平衡而谨慎赞同取消文理分科;教育专家学者高举理想大旗。主张坚决取消文理分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于对政绩和社会影响的考虑而观望,暂时不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由此可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不是一纸政令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相关利益各方不断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一、高中文理分科的由来 自清末引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初创中学教育尚未出现文理分科.其后1909年学部奏请中学堂实行文科、实科分科教学.民国初年,在蔡元培文理兼修教育理念影响下,中学取消分科,实施普通教育.但1915年袁世凯效仿德国,将中学教育分科设立.至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取消文理分科.新中国建立后,1954年开始分科全国高校统一招考,后虽分类和科目时有变动,但分类招考方法一直延续.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文理分科既是“老问题”,又是“新热点”;既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实际上,现在谈论的高中文理分科有两个概念:一是高中一年级就进行文理分科;一是针对高考进行的文理分科。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主要聚焦在是否取消分科、能否解决民族素质问题、分科与高考制度的关系以及与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关系。本文认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并不是一个必要、具可行性的问题,高中文理分科问题的改革方向在于淡化分科、选择适当的时机分科而非简单二元化的取消或维持分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理分科成为文化教育类十大流行语之一,文理分科的利与弊也是各说各有理,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利弊两方面,世上绝无有利无弊的好事,对某一事物的取舍原则应该是"两害相较取其轻",文理是否分科两派都阐明了利弊,高中实行文理分科或者全科并存都有一定道理.但笔者认为,高中文理是否分科不仅仅是利弊取舍,更应从高中教育的属性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考虑.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文理分科的前提是对学生进行专业预设,并且文理科目的选择带有强制性--这种"非文即理"的排他性选择,是对受教育者思维和发展的一种限制.关于文理分科制度存在种种质疑,其中包含对于分科制度下人的专业性假设的质疑、高中教育本体性的质疑、高中教育基础性的质疑、文理分科背后人的全面素质的质疑等,在质疑中应进一步明确高中教育的本体功能和发展目标,为取消文理分科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高考文理分科指挥棒的指导作用下,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也出现文理分科教学。关于高中文理分科的争论主要分为两派:支持和反对。轰轰烈烈的争论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升学主义"与"培养人"不同的目的。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区分"高中教学文理分科"和"高考文理分科"是破解该争论的关键。高中教学中文理合科,实现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的;高校根据专业需要依据学生不同学科的成绩录取学生也充分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理分科存在了这么多年,虽不尽完美,但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机制和功能已经比较成熟,在过去几十年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取消文理分科,难免会带来不适应和新的问题。在讨论文理分科与否之前,也许有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更深入地思考,甚至必须首先明确:1.学生全面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必须要学所有的学科,文理兼通、文理兼优才叫全面发展?2.基于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学生的知识基础到底应该涵盖哪些范围?取消文理分科,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文理科课程简单相加?3.取消文理分科,考试怎么改?  相似文献   

19.
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已经争论了好几年。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成了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从道德层面出发处理两难问题,可以借鉴价值澄清方法。可是否取消文理分科是一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中文理分科究竟要不要取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的一个题目,这个话题迅速掀起公众讨论的热潮.支持继续分科和支持取消分科的观点针锋相对.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