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土地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国内革命战争以及社会主义国防建设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防御这种作战方式本身包含了被动和主动两种因素,否认积极防御战略固有的被动性,会导致战略、战役理论产生逻辑混乱。战略防御中战略的被动与战役战斗的主动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重要战略范畴的"胜",存在于各种集团和各个领域的对抗中。胜既是力量对抗的目标,又是力量运用结果成功的标志。《孙子兵法》对"胜"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这包括胜由争出、胜于全胜、自保而全胜、先胜后战、胜于易胜、胜于无形、不战而胜等内容,这些对于现代商战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墨家关于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主要体现在“剑犹甲,死生也”,进攻和防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的辩证法;“守则固,诛则强”;积极防御的战略原则;“守城以亟伤敌为上”:积极防御的战术原则等三个方面。墨家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反映了战争的矛盾,本质和规律,是其积极防御的战略技术原则的哲学基础,对现代和未来的人民防御战争,反侵略战略颇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约翰·科洛姆是19世纪英国的海权思想家和帝国防御问题专家,他首次全面阐述了英帝国防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帝国防御应包括整个英帝国,强调海权是帝国防御的基础,但海陆军应该在帝国防御问题上相互合作,主张成立一个内阁委员会以协调帝国防御事务.这些思想在英国从"殖民地防御"到"帝国防御"的战略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理论和具体应用两个部分。其基本理论就是把积极防御归入战略范畴 ,并使之和人民战争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具体应用就是科学地分析战争的特点 ,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军事战略方针 ,具体地实行主动的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6.
张晓亮  陈俊 《文教资料》2010,(20):122-124
毛泽东积极防御思想融贯中外古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从战略准备、以防促攻、攻防结合、反对消极防御四方面简要概括了其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智慧之书,在军事学术上所表现出的智慧反映在多个方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战略智慧,特别是其大战略智慧,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孙子认为,通过不战而胜、胜于无形,利用矛盾、坐收渔利,预知胜负、谋深虑远,胜于易胜、应形无穷,就可以实现全胜战略.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创业文化在实验性胜于经验性的探索中,凸显出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创新性的鲜明特征,形成了"三方机制""赛事机制"为标志的校园创业文化。我国大学创业文化的特色建构,是在国家战略、就业压力、国际创业教育、高校自身的改革等多元因素驱动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郭安敏 《中国教师》2009,(Z1):129-129
本文从中国古代积极防御思想、国外积极防御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三个方面论述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0.
海湾是指海或洋深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水域。由于其避风条件优良、三面环陆,有利于军舰停泊、隐蔽机动、伺机出击,故海湾内大多建有军事基地。依托海湾建设军事基地,可极大地提高军队的机动性,将消极的陆地防御转变为海上防御甚至海上威慑,形成积极的海上攻势战略。部分战略地位显赫的海湾更是保护或破坏海上交通线的重要基地,对他国的海洋利益有着现  相似文献   

11.
《孙子兵法》本质上是论述"战胜"的战略和谋略著作,蕴含了科学的战略思维观念和战略思维方式、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是建立在战略思维基础之上的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的战略计划、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和战略评估的动态管理过程。《孙子兵法》战略思维观无疑对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科学的指导价值。《孙子兵法》提出的"算胜"战略思维观强调,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战略决策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战略决策思维的重要性,要重视企业战略管理活动中正确运用战略决策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一个新理念和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电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能力、多种教育形式协调发展的能力、服务社会功能拓展的能力、依靠创新发展的能力、依托系统整体运作的能力等发展能力大大增强,为“十一五”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间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进入战略实施阶段,职业教育成为发展重点,远程教育发展成为紧迫的战略工程,为电大发展创设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谋划电大“十一五”发展战略必须以环境思维、创新思维、和谐思维和特色思维等科学的发展思维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揭示战争规律,提供战略战术的兵学圣典,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在法学领域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孙子兵法》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奇正相生、能攻善守的战略,因敌变化、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术技巧在法庭诉讼中都有其具体的指导实践的意义,《孙子兵法》应该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传统的民本思想中蕴藏着可贵的民主思想萌芽,对今天的政治、文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人论兵是明代出现的重要现象。陈子龙作为晚明的著名文人,在诗词之外,还留下了以论兵为核心内容的《陈忠裕公兵垣奏议》。此书集中讨论南明时期的军队建设、防御体系、战略战术等军事问题,具有超前的战略眼光和很强的可操作性。陈子龙的军事思想表现了明代兵儒合流的历史趋势,一方面体现了文人“救民靖国”的战争观和把兵学儒学化的论兵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南明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具有文学、军事、历史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曙光升起前夕,江泽民同志高瞻远瞩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事关全局的大战略,要坚决摒弃大开垦;是全国发展的大思路,要坚决摒弃大开采;是可持续发展的大课题,要坚决摒弃大圈地.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基于一系列基本判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也是如此。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依据的三个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对"三农"问题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在"三农"地位上,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在政策措施上,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发展方略上,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在发展阶段上,提出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在目标任务上,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胡锦涛"三农"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三农"定位的新高度、科学理论的系统性、理论风格的求实性、施政措施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性。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三农”问题的概念,但在其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中,已经涵盖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路。他在对待农村改革问题上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允许看,不强制,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业的改革与发展始终被邓小平放在战略地位考虑,提出了“两个飞跃”思想;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先富起来,鼓励先富,扶持先富,引导先富,促进共富,避免两极分化;在破解“三农”问题上判断一切改革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并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中“两个大局”的思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