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元杂剧语法研究的意义、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元杂剧语法研究目前还存在着研究力度不够、研究材料单一、研究范围狭窄等几个问题,并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语料价值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前人对汉语形容词重叠问题的研究,在形容词重叠的历史发展、基本形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以达到深化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动词重叠的研究进行回顾,讨论动词重叠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旨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动词重叠的形式及范围、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几个方面,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综合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构式语法各流派研究中,构式化的研究思路独树一帜。近年来Traugott和Trousdale等学者将更多的语言演化现象纳入构式化研究的范畴,进一步扩展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范围,并且尝试以构式化为基础建立统一的解释框架。但是,这一研究思路在构式化节点、构式化语境、构式化机制、构式固化、研究方法、汉语韵律语法、连续体模式、语言进化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该研究梳理这些问题并进行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配价语法理论的影响,我国的配价语法研究已开展20多年。在理论研究和语法现象的研究上,对配价的概念、性质、确定、分类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把配价研究的范围从动词扩展到了形容词和名词,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就上述方面进行述评,力图展示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概貌。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配价语法研究受西方配价语法理论的影响, 至今才20 多年。但在理论研究和语法现象的研究上, 对配价的概念、性质、确定、分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把配价研究的范围从动词扩大到了形容词和名词,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容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关形容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可重叠形容词范围等方面的研究有所深入,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只有继续坚持对语言事实的调查分析,进一步吸收相关理论,改进研究方法,才能促进形容词重叠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范围;三、研究的对象;四、研究的要求;五、研究的思路。方言语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可以深化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从范围上讲,可以对一种方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借以了解一种方言的语法的全貌;但从问题研究和文章写作的角度来说,最好选择方言中特殊的能够反映方言的特点和个性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方言语法研究的对象是方言语法事实,而事实表现在语料当中,研究方言语法,也就是研究方言语料。语料决定研究的结果,因此,要求语料的收集要全面,语料的甄别要严格,语料的采用要谨慎。"摆事实,讲道理"是方言语法研究的基本要求。"摆事实"就是说明语法事实,要努力做到"三个力求":力求全面,力求清楚,力求客观;"讲道理"就是对事实做出解释,揭示语法规律。方言语法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多边比较,多角考察"。"多边比较"包括"方-普"比较、"A方言-B方言"比较、"汉方言-民族语"比较、"方-古"比较。通过"多边比较",可以显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多角考察"是指"表-里-值"的"小三角"考察。通过"多角考察",可以求得问题研究的深入。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整体汉语",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语法研究和应用语法研究两个方面分析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首先从语法研究对象的变迁、语法研究方法的融合、语法研究生态的拓展三个方面概括描述了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多层面、多角度的互动关系,进而指出借鉴和吸收仍是推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动力,汉语语法研究正为普通语言学提供越来越多可资借鉴的成果,并讨论了是否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的问题。最后提出语法教学的应用研究向何处去的问题,并就当下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某些偏向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这个会是讨论语法和语法教学的,我想谈点我的看法。 我觉得语法研究有三个方面,也可以说是有三条路吧。第一方面是语法事实的研究,或者叫做用例的研究,研究一个一个虚词,一个一个短语格式,一个一个句子格式,尽可能术其完备。把这种研究的成果写成书,可以叫做参考语法,谁遇到语法问题,就可以到这里头来找答案。举一个例子,就是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中译本198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  相似文献   

11.
黄伯荣、廖序东二位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是现今在我国高校语法教学上很有影响的教科书之一,由试用本到修订本到增订本,几经增删修正,虽在内容、体系上日臻完善,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仅在“语法”部分,就明显地存在着一些不得不让人思考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略举数端,加以剖析,以就教于方家。 问题之一:美于“词的结构”的体例安排。教材说:“语法学分词法学和句法学两部分。词法学的研究范围是词的结构、调形变化和词类。句法学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P下_1)这种对语法学研究范围的界定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既然词  相似文献   

12.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 ,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 ,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复句语法地位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常把语言分为四级语法单位,即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近些年来,扩大了语法研究的范围,提出了五级语法单位的说法,即在前四种语法单位之上,增加句群(或称语段、句组)这样一级单位。由于研究视野的拓宽,启发我们对传统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前人学者对汉语动词重叠的深入研究,在动词重叠的演变、基本格式、语法意义、可重叠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总结,并提出了在当前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动词重叠的语法性质、语法意义、适用句式及功能、可重叠的范围等方面,勾勒出动词重叠研究的轮廓,并展示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在语法上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副词超常使用、词的重叠、词类转换、语码混用、特殊句式、省略简约等几个方面。在网络语言的语法规范问题上,应加强对网络语法变异现象的搜集和整理工作,限定其使用范围,肯定并推广网络语言中有益的语法形式,纠正和抵制其中无益的语法变异现象,尽可能地减少其对语言规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马氏文通>出版以来汉语语法研究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揭示汉语语法研究在方法论和应用方面的变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认清今后的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9.
探讨英语同义词在词义,感情和体色彩、使用范围、适用对象以及语法方面的差异和研究英语同义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以来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成果显著。教学语法体系和语法项目习得顺序研究有所突破,但总体上尚显不足。用法研究深化了语法本体研究,但有的教学建议针对性不强。语法偏误研究有长足进步,但与习得结合的研究尚少。语法习得研究成为一个新亮点,但还有较大开垦余地,可预见这方面大有可为。实验、统计方法运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也有些不良倾向。加强理论意识,需加强空间范畴、时间范畴、状态范畴的习得研究、汉外比较研究,也需加强国别学生特殊虚词、句法成分、句式习得研究以及认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