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浸渍法将不同浓度的钼酸铵水溶液加载于多孔γ-Al2O3中,再经不同温度烘烤后制得Mo/γ-Al2O3样品。用热分析、XPS以及正电子湮没谱学对样品进行测试。实验表明浸渍法可使Mo均匀地分散在样品表面,当烘烤温度达到350°C后,Mo主要以取代氧化铝表面羟基中氢的方式与载体γ-Al2O3发生相互作用,并以化学吸附的方式将钼离子固定于γ-Al2O3二次孔中。  相似文献   

2.
钴离子在γ—Al2O3载体中自发扩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威  张奇林 《大众科技》2009,(8):119-120
采用浸渍法将不同浓度Co(NO3)2溶液浸入多孔γ-Al2O3载体中,得到Co(NO3)2/γ-Al2O3样品,然后将这些样品在不同的温度下烘烤1小时.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正电子湮没寿命谱等方法研究了质量分数(以CoO质量分数计)分别为3.39%和12.63%的Co(Ⅱ)/γ-Al2O3样品中的Co(Ⅱ)随烘烤温度不同而在样品中的扩散情况.  相似文献   

3.
用XRD、XPS、TG/DTA及正电子湮没谱学研究以浸渍法将三价铁离子(Fe(Ⅲ))加载于多γ-Al2O3载体上后,Fe(Ⅲ)在载体中的分散过程.研究了Fe(Ⅲ)/y-Al2O3原样,经60℃脱水2h以及经500℃烘烤1h后正电子寿命随Fe(Ⅲ)含量的变化;高含量(9.6%)、低含量(1.8%)Fe(Ⅲ)/y-Al2O...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近十年来加氢脱硫催化剂的一些进展,其中包括催化剂主要成分活性组分、载体的一些变化,并阐述了改进后的催化剂产生的新性能。其中,对于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为Co-Mo>Ni-Mo>Ni-W,对不同的工业过程可采用不同的催化剂组合,载体除了传统的γ-Al2O3外,近年来还研究了TiO2,ZrO2,复合氧化物,介孔分子筛或沸石等载体,具有较高的活性。在制备方式上,传统的加氢脱硫催化剂主要采用浸渍法,将金属组分直接浸渍于γ-Al2O3载体上,然后进行干燥、焙烧即得氧化态的催化剂。近年来,也出现了采用免焙烧式的加工工艺,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实验得免焙烧式的催化剂有很高的加氢脱硫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干涉吸收膜系结构设计在不锈钢基片(SS)和铜基底表面制备了MoSi2-/MoSi0-Al2O3(高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MoSi2-Al2O3(低体积分数金属填充因子层(HMVF))/Al2O3选择性吸收多层膜,通过摸索不同的基底、各层厚度匹配,不同体积分数对选择吸收的影响及制备工艺优化获得最佳的太阳能吸收率为0.94,红外发射率为0.08。该膜层经500℃真空退火后吸收率和发射率没有明显变化,表明陔涂层在该温度下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内江科技》2015,(4):130-132
本文采用固相反应法在1673K合成了Al_(2-0.01)Co0.01O(3-ɑ)陶瓷粉体,在空气中1673K,12 h对材料进行二次烧结。XRD物相分析结果确定合成后的样品中有α-Al O基固溶体和微量Co Al_2O_4存在。为明确Co掺杂α-Al_2O_3的电化学性能,采用交流阻抗测试法、红外光谱分析仪在1073~1473K,(Ar/H_2/H_2O)/(Ar/D/D_2O)下测量了固体电解质的同位素效应、气氛依赖性及交流阻抗谱。通过检测电导的H/D同位素效应,确定了固体电解质的质子导电优势区域,结果在富氢气氛下,测定的1073~1473K温度范围内有明显的H/D同位素效应,质子是主要的载流子。在富氧气氛下,低温的1073~1273K温度范围内,质子是主要的载流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常规浸渍法和泥浆浸渍法制备不同Mo负载量的MoO3/SiO2催化剂对草酸二甲酯(DMO)与苯酚酯交换反应的催化活性的影响。泥浆浸渍法制备的MoO3/SiO2催化剂比常规浸渍法制备的表现出更高的反应活性和分散性能。且泥浆浸渍法无需高温焙烧,减少了能耗,也没有废液和含氮气体的生成,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制备负载型催化剂方法。  相似文献   

8.
沈锴 《大众科技》2010,(7):104-105
通过真空热氧化法氧化用电子束蒸发技术沉积于GaN衬底表面的Cu薄膜,制备出了单一相外延的Cu2O薄膜。接着对样品在不同的温度下(400℃到800℃)进行真空热退火处理,详细分析讨论了对薄膜所造成的影响。在低于700 oC的温度下退火,薄膜表面的均方根表面粗造度和禁带宽度都基本保持稳定。而X射线研究揭示了Cu2O薄膜保持着先前沉积的Cu薄膜与GaN衬底之间的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氧化铝为载体,Pt为主活性组分,通过调节添加助剂Mn元素在催化剂中含量及调节制备过程中浸渍液的浓度、浸渍液的pH值及改进浸渍方法,成功制备了改性Pt-Mn/Al2O3催化剂,研究了其对煤层气脱氧反应的催化活性。与未改性的Pt-MnAl2O3催化剂相比,催化剂对煤层气脱氧反应活性增强,表明所制备改性Pt-Mn/Al2O3催化剂是一种高活性蛋壳型氧化催化剂。应用ICP-AES、BET及气相色谱仪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Mn元素的添加对Pt/Al2O3催化剂高温活性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存在一个最适合的Mn元素的含量及Pt元素的最低量,使得该催化剂的活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含钠质量百分比高达2.5%~3%的Al(OH)3为原料,通过添加除钠剂进行除钠,并结合氢氧化铝的差热-热重曲线,根据氧化铝相变机理来确定合理的烧结制度,同时研究了α-Al2O3晶种以及降温催化剂在氢氧化铝烧结过程中促进氧化铝相变、降低α-Al2O3的相变温度的幅度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1.
把硫酸鋁銨[Al_2NH_4(SO_4)_4·24H_2O]加热,在它放出水蒸汽、氨和三氧化硫以后,会轉变成为氧化鋁(Al_2O_3)。在不同的温度下,氧化铝以不同的形态结晶:在1000℃左右結成γ-型晶粒,在1200℃以上γ-型又轉变成α-型晶粒。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O_4~(2-)/Bi_2O_3-TiO_2光催化剂,样品结构经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IR)、热重分析仪(TGA)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以罗丹明-B作为目标污染物,在可见光照射下测试了该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该光催化剂主要由锐钛矿TiO2和四方体的Bi2O3组成,SO_4~(2-)主要以螯合双配位方式结合在Bi_2O_3-TiO_2表面,并在500℃焙烧的光催化剂具有更高的脱色效率,在罗丹明-B初始浓度为8mg/L和催化剂用量为600mg/L时,脱色效率可达97.89%,该光催化剂可以应用于有色废水的净化处理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氯化镍为镍源、氨水为碱源及赖氨酸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出前驱体Ni(OH)2粉末,经过400℃煅烧得到分散均一直径约2.5μm的Ni O微球。使用XRD、SEM等检测手段对样品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和恒流充放电法对Ni O微球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在电流密度为5m A·cm-2时,比电容高达243.8F·g-1,说明以Ni O微球为活性物质制备的工作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曹殿钧 《今日科苑》2012,(20):127-128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不同Mn掺杂浓度、不同退火温度的Mn掺杂TiO2粉末样品。研究了Mn掺杂浓度和退火温度对Mn掺杂TiO2粉末样品光催化性质的影响。发现Ti0.998Mn0.002O2样品光催化活性顺序为:500℃>400℃>600℃>700℃。并且随着掺杂浓度增加,对罗丹明光催化活性下降。掺杂浓度为0.2%的样品光催化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辅助还原法制备了高分散的纳米Au/Al2O3催化剂。以CO氧化为探针反应,考察了焙烧温度、反应温度,Au含量等制备工艺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备工艺和反应条件对Au/AlO3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削处于较高分散状态且Au微粒平均尺寸在10nm以下。  相似文献   

16.
钟婷姗 《科技风》2013,(6):38+46
本文以椰壳炭为原料,采用HNO3溶液对研磨筛分后的活性炭的表面官能团或孔结构作改性处理,再以等体积浸渍法负载金属Fe的氧化物制备出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的活性测试,获得在低温范围不同温度下催化剂对NO的脱除率,研究了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稀土Eu2 激活的2(Ba1-xSrxO)·(1-y)P2O5·yB2O3(0≤x≤1.0,0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浸渍-沉积-蒸发法在γ-Al_2O_3上负载了不同质量分数的Cr_2O_3(5wt%、19wt%、30wt%、50wt%)或20wt%的Mn Cl_2,并将其作为色谱柱填料装填到内径为0.8mm或2mm、长为560mm的不锈钢管中,制备成可用于低温(77K)氢同位素分析的色谱柱。基于He载带含氘氢同位素气体色谱分离实验,系统研究了填料种类和内径大小对色谱柱分离氢同位素气体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内径为0.8mm、填料为19wt%Cr_2O_3/γ-Al_2O_3及内径为2mm、填料为20wt%Mn Cl_2/γ-Al_2O_3的两种色谱柱具有最佳的氢同位素气体分离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Fe(NO3)3·9H2O,Co(NO3)2·6H2O和La2O3为原料,首先制备出晶粒细小的盐渍化碱式碳酸盐前驱体,在400℃、500℃、600℃、700℃、800℃分别烧结1h,制备出CoFe2O4和LaCo0.4Fe0.6O3纳米磁性材料,并用XRD、SEM和IR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的烧结温度和La掺杂对物相的形成及颗粒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冈为原料,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将化学活化好的原料制备成活性炭,对比研究了四种不同的化学活方法,即二氧化碳活化法、磷酸(H_3PO_4)浸渍活化法、氢氧化钾(KOH)浸渍活化法和磷酸钾(K_3PO_4)浸渍活化法,并对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元素表征、物理吸附性及表面官能团的表征。结果表明,青冈是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四种活化制备方法中,氢氧化钾(KOH)浸渍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四种活性炭均在活化后表面附着基团,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