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通过分析在翻译习语中要注意的三个方面,即指称意义、修辞方法、语用意义,可以得出在不违背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把三者完整地传译到译文时,"传真度"最高;只有语用意义传译的,"传真度"最低.  相似文献   

2.
王佳 《考试周刊》2015,(21):31-32
翻译标准与方法是相互依存且多元变化发展的,哈汉翻译标准与方法也应动态化、多元化。作者在哈汉翻译实践中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信为先,复原文"和"意通达,勿生歧"是译者应遵循的翻译标准;根据原文风格特点,认为使用"文言文"、"白话白"、"雅言雅"三种翻译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作者将理论与翻译实例相结合,对提出的翻译标准与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得以进行的依据.从西方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和中国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以来,中西翻译理论家们对于翻译标准的探讨一直在进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而至今尚无定论.通过对翻译标准的演变进行历时的描述性研究,发现翻译标准经历了从散论到系统、从感性到理性、从一元到多元的演变.当代翻译理论家们就翻译标准似乎已达成共识:翻译标准是一个以忠实和对等为核心的动态多元体系,忠实的程度和对等的层次随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的不同而各异.  相似文献   

4.
英汉词汇极其丰富,而且词汇的意义也丰富多彩,其中主要有概念意义和隐含意义,词的概念意义比较固定.而词的隐含意义会随着时代、语境变化而改变。翻译时,对于隐含意义近似或相同,可采用直译法和替代法,而隐含意义相异时,可采取语义翻译十解释法,交际翻译法和交际翻译+注释法。  相似文献   

5.
"整体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全语言"理念.它将翻译理论课、技巧课和实践课融为一体.它以篇章教学为载体,体现全语言的全文理念;以翻译过程为导向,体现全语言的全方法理念;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线,体现全语言的全教师和全学习者理念;以"三种形式并举,两类题型兼顾,一致评估标准"的"三二一"测试模式使得测试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是美国当代伟大的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波澜壮阔的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他的译作尤其是他翻译的中国古典诗歌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部分学者认为他的译作不仅不忠实于原文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误译,因而长期以来被排除在主流翻译文学的范畴之外.诚然,当人们用翻译史上经典的"直译/意译"、"归化/异化"等翻译标准去评价庞德的翻译作品,就必然会得出以上结论.但是随着后殖民理论在不同文化交流体系内影响的逐渐扩大,随着译文文本、译出语和译入语文本杂合现象的增多,翻译中的杂合策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而,当人们在杂合策略的视阈下审视庞德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时,则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英汉语中表示各种不同植物的词语都很丰富。由于英汉民族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的不同,导致植物词引起的联想意义不一致。探讨英汉植物词语方面存在的跨文化差异和翻译,对跨文化交际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百分之百的"等值","等效","忠实"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任何一种与特定文化密不可分的语言既有其可译性,又有其不可译性.当翻译必须沟通语言文化时,如汉语的诗歌、对联、绕口令等,往往使它们变得不可能.本文试从翻译理论入手并引用相关实例来证实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界在研究翻译本体论时普遍预设了翻译本体的存在,并认为翻译本体论就是对翻译本体的研究。追本溯源,从本体(Being)的两个意思,即"是"和"是者"来看,翻译本体都是一个伪命题,翻译本体论也就自然不能被理解成是有关翻译本体的理论。翻译本体论实际上指的是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来研究翻译,这种思路在理论上预设了原文意义的永恒在场,译者的任务便是透过原文的文字表述,抽离出原文的意义,并让意义在译文中如其所是地出场。  相似文献   

10.
根据"跨域映射"理论,成功的隐喻翻译是将原文中喻体知识结构映射到目的语中,从而使目的语读者能够与源语读者对该隐喻产生相同的文化体验.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将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视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强调译语与源语的功能的一致,正好符合隐喻翻译的内在要求,可被用来指导隐喻翻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翻译及其翻译标准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跨文化互动的研究。“杰罗姆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原文,强调词与词的对应翻译;“贺拉斯模式”主张译文必须忠实于其“顾客”,强调协商是翻译过程的核心概念;“斯库勒马切尔模式”主张“异味”翻译,强调为读者保留原文风采。而一般翻译标准则强调“忠实”与“通顺”。在翻译教学与实践中,译文必须体现原文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内容和语言应该忠实于原文;同时译文还必须满足读者易于阅读理解和欣赏的需求,在其翻译技巧或方法的应用上不拘泥某一种固定模式,而要考虑到其变通性。  相似文献   

12.
学作品中的化联想词已成为跨语言,跨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一大挑战,原因之一是由于化联想词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差异性;之二是原与译的类似物或对等词的内涵不对等。为了达到化联想词信息含量的对等传递,做到把外国学作品中的“实物-逻辑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面前,使交际成功,应正确地采用合适的翻译技巧来处理化联想词,从而使翻译达到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主位推进模式与新闻语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述位在语篇生成过程中有很强的构建能力,研究主述位的意义在于了解和掌握文章中新信息在语篇中的分布情况。文章从英汉新闻语篇对比着手,根据主述位切分及其推进模式与翻译思维的特点,探讨了徐盛桓的主述位推进模式对新闻语篇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本出于保密、观望、礼貌等种种主观或客观原因,较于普通文本更频繁地使用模糊语言。本文结合实例,借用法国塞莱斯科维奇创立的翻译释意理论,探索政治文本中的模糊现象及翻译方法,指出译者的认知在原文模糊语言理解中有重要作用,政治文本模糊语翻译的标准是追求意义对等而非表面上的语言对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糊语言的具体翻译方法。本研究有助于提高政治文本翻译的质量,也有利于加深对释意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词汇的联想意义是非词语本身所固有的一种附属意义,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中西文化在自然环境、价值体系、历史传说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也导致了英汉词汇联想意义的差异和翻译中的种种难题。在翻译中要灵活使用归化、释义等多种翻译策略,来保证读者反应的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16.
汉语数字和数字词语英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就是表示数目的字 ,数字与别的词构成的词语称为数字词语。汉语数字和数字词语的联想意义极为丰富。汉语和英语的数字和数字词语的联想意义有相同的一面 ,也有不同的一面。汉语数字和数字词语联想意义英译的方法有 :直译、意译和借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翻译标准和翻译策略的改变。由于广告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以及中西文化形态、风俗习惯及认知模式的差异,导致广告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翻译。通过一些广告文本翻译中的例子,分析研究了广告翻译中蕴含的文化因素,以及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如何改变翻译标准及策略。对比中英文化之间的诸多不同,并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该如何指导广告翻译实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用一种翻译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翻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指望用一种或几种翻译模式就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也是徒劳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模式应随着原文、译文、原文风格、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从符号学的角度谈广告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这一翻译原则对广告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依照符号学翻译观.通过对广告语特殊意义及功能的分析,说明英汉广告翻译不单单是指称意义的对应转换,更重要的是实现其联想意义的转换以力求达到功能、语意、语法、修辞等效,从而使广告译文发挥与原广告同等的效力。  相似文献   

20.
黄丽文 《海外英语》2011,(8):186-187
In light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EST texts, this paper uses the constructivism translatology to guide the translation of EST into Chinese. Regarding EST translation as a communic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uthor adopts the three constructivism translation criteria to evaluate the translation, and draw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constructivist the three constructivist translation criteria could guide effectively the translation of 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