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学勇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4):53-54,56
对参加梧州春训的13支U—19足球队的409份课时训练计划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运用训练周期理论对U—19足球队春训训练课次、训练内容和负荷安排加以改进,旨在建立合理、科学的春训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
训练课是运动训练最基本组织形式,不论是周训练计划,还是多年训练计划都必须通过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和进行来予以贯彻和实施的。训练课是以运动员个人训练为基础来组织的,由于运动员存在个体差异、训练过程中各人的发展也不一致,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多方面的,但训练课往往却是单一性的,那么应如何设计训练课的计划呢?  相似文献   

3.
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备战冬奥会10个月的训练中,共进行了299次课的训练,其中力量训练课53次,陆上有氧训练课98次,技术训练课122次,其他训练课为26次,比赛为7次(23次出发)。在负荷安排上强调了有氧训练,降低了平均训练强度,使高强度训练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训练手段上,减少了最大力量的训练,增加了腰腹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技术是速滑项目的训练重点,应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 1 997甲 A1 2支足球队竞赛期训练课的调研 ,选择了 50次具有代表性的训练课 ,对训练学指标、心率指标、生化指标等进行了筛选和确定 ,初步制定了技战术训练课质量的评分标准。这对今后评定甲级队技战术课的训练质量 ,具有一定的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多年从事直道栏运动训练实践,其特点是在科学选材基础上,坚持多年的基础素质训练和全年技术训练,并且依据青少年运动员不同年龄和特点进行训练,每周6次训练课,有4次安排一定量的技术训练,素质训练课2次,全年300多天训练中,技术和素质练习就有182次,上60.6%  相似文献   

6.
当你的运动员错过了一次计划好的力量训练课后,他们将如何对待呢? 有人会简单地补上一次训练课,几乎不去考虑因中断训练程序而带来的影响;也有人会作出补偿反应,在下一次训练课中将强度增加一倍,或者连续完成两次训练课。以上方法都不可取,获得最大力量的唯一途经是保持训练计划的系统性。许多有经验的运动员都能理解训练负荷适应原理。西姆普莱说:“无论何时你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罗马尼亚著名专家L·巴罗加教授根据各运动项目的特点撰写的,原文发表在罗《体育运动》杂志上。现根据苏联《国外体育》上的译文,摘编其中一部分,供专业和业余训练中参考。其中关于下面几点有必要加以说明:①总负荷量,即每次训练课完成的总公斤数;负荷量指数即总负荷量除以运动员的体重;强度指数为负荷量指数除以一次训练课的总次数。文中的计算只是一种模式,其中算的不精确的地方,甚至错算,漏算的地方已发现有多处,未一一加以修改。②运动量和强度我们只可用来做为参考。并且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力量素质的提高,可以增加量和强度。一般说来,强度指数在0.4——0.5以下,表明主要是发展力量性耐力,在0.6——0.8左右,主要是发展速度性力量,在0.9——1.0以上主要是发展爆发力和绝对力量。完全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训练中的要求,加以掌握。③短跑、兰球、足球、排球、击剑、乒乓球,准备期每周可进行2—4次训练;跳跃、柔道可进行3—5次训练,速滑、体操等可达5—6次乃至7—8次。冬季都可以比夏季多些。比赛期和积极性休息时期,每周的训练次数,训练量(强度、组数、次数)均可以减半,起到保持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国家女网周课训练安排及训练效果实时监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正  陈莉  孙江宁 《体育学刊》2007,14(2):103-107
对国家网球女队一组周课训练进行跟踪、监测、评价和反馈,结果表明:国家女网一组每周课次的安排为11课次.以技战术和综合性训练课为主;体能训练的比重与过去相比有所加大,一般准备期体能训练时间占了近50%;各周次的负荷内吝及节奏安排比较合理,但大负荷课次偏少;一堂课的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控制在2~2.5h;采用“高标准、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模式,使训练更加结合实战,训练的针对性更强、训练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解放军武术队夏训一个训练周期的三次不同训练课(专项素质课、大强度技术课和中等强度技术课)为研究内容,在不同形式训练课运动前、后、次日晨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血、尿一些指标的测定,来探讨训练对运动员肾功能及身体机能的影响,以及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及恢复程度,为教练员进行科学化训练提供一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训练内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国家集训队的专项技术训练提供反馈信息,为奥运周期第4年制定训练方案提出建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对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两阶段的动作选择、动作跳次、动作顺序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与建议:奥运周期第三四年,男运动员不宜使用bLL动作;应减少基础动作跳次,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跳次。建议奥运周期第4年,应以比赛动作为主,准备难度动作为辅,基础动作只在恢复期训练课和特殊任务训练课中使用,并且应进行模拟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以四川省武术代表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监测了武术套路训练课的负荷强度,负荷量,练习密度等,测试了心率、尿蛋白等生理指标(取得数据8080个),探讨了武术训练课中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变化,以及不同负荷强度对人体机能变化的影响;研究了武术套路训练中不同的训练形式以及不同项目的负苛强度变化。根据测试结果,在不同课次的武术套路训练课中,运动员课的平均心率以及反映大、中、小不同负荷强度的心率,在课中所占的比例和分布不同。大中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13.
可编程节拍器是一种程序教学和训练的辅助工具,由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组成,石英时钟定时,设有微型键盘和显示器,供教练员按预定训练程序的时间量度要求随时设定一次训练课的节拍特征。一次训练课被分成若干时段(≤16时段),每时段持续时间为30秒~20分,最大节拍值为100拍/分,最小为10。目前本仪器用于赛艇训练,配有实测划桨次数的附加手段,最大可测桨位数为8。设定情况和实测结果均可由配套的专用微型打印机于训练课结束时记录存档以备分析,亦可由主机显示器读出。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调查、观察、统计分析法对国家集训队女运动员水池训练和雪上训练两阶段的动作选择、动作跳次、动作顺序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 :奥运周期第 3年 ,女运动员均不宜使用bLL动作 ,刘丽丽和郭心心不宜选bFdF动作为储备动作 ;应减少基础动作跳次 ,增加准备难度动作和比赛动作跳次。建议 :奥运周期第 4年 ,应以比赛动作为主 ,准备难度动作为辅 ,基础动作只在恢复期训练课和特殊任务训练课中使用 ,并且应进行模拟比赛训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青年女排训练课质量测试与评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参加1991年11月—1992年元月冬训的五支重点青年女排的训练课进行了现场的统计和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年女排的训练课评定标准通过评定标准教练员可直观的了解训练课的各种指标和状况,经专家和教练员在实践中检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作为训练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运动训练中,抓好每堂课的训练是基础,教练员的多年训练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都必须通过一次次训练课的组织予以贯彻和落实。如果训练课的质量不高,必然影响训练计划的 落实和任务指标的完成,所以教练员要按照计划的内容与要求,认真完成每次课的训练计划。但是,每次课训练任务指标的完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状态的变化(身体状态、技术状态、心理状态等变化)、作用的变化(训练作用,环境作用等变化)、目标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整体训练计划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训练课任务的完成,作为教练员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变更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运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测试的方法,对我国UI5足球运动员的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对20名运动员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前卫、中卫,后卫三个位置)的训练课,使用Zephyr团队心率遥测系统在训练现场实时监控测定了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训练的心率和能量消耗指标有明显差异.赛前周训练课不同位置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差异显著.赛前周训练课的心率和能量消耗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反映出足球训练要有明确的位置意识和必要的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林  刘海元 《体育学刊》2003,10(1):116-118
通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并与前苏联和日本的训练方法和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国家蹦床集训队周课次安排的模式为10~11次:课结构的模式为每次课时间为3h,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蹦床项目中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指出在国际赛事频繁的今天,更要重视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19.
王刚 《冰雪运动》2017,(5):49-51
训练课是周期训练的最小构成单位,对运动员的运动竞技能力的培养起决定的作用.训练课主要分为身体训练课,技战术训练课,综合训练课,测验、检查和比赛课,调整、恢复训练课等类型;教练员是依据根据周期训练计划的安排,依据训练原则、运动员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训练课.训练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引导性练习、技战术练习、对抗性训练)、结束部分等三个有机部分,三部分划分这是由于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跟踪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蹦床队技术训练课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技术训练课计划、训练课的结构、训练内容的选择及训练负荷的控制等方面,旨在为广大蹦床教练员实施训练提供借鉴,在蹦床运动训练中产生以点带面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