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出版了《北大批判》一书,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对三十年前我上学时的北大的回忆。从中读者恐怕不难看出:当时的北大,为来自各种阶层的学生所聚居,这也是北大优异的一大源泉。 要维持北大的优异,就必须在学生群体中保证社会经济阶层的多元化。毕竟,北大是培养未来领袖的地方。这里的所谓领袖,不仅仅指的是政治领袖,而且包括社会各行各业的领袖。  相似文献   

2.
北大近来很神气,据说在《秦晤士报》的大学排行榜上,名次很是靠前,超过了东京大学。不过,北大的学生却有一点小小的不愉快,因为他们美丽的校园里,不时地传出叫卖声,而且未名湖畔,每到休息日,就挤满了各式各样的轿车,北大的情侣们,如果不赶早的话,已经无法在湖边找到谈情说爱的所在。用北大学生的话来说就是,三角地成了菜市场,未名湖成了中关村人民公园。奇怪的是,大家都知道,北大校园是有围墙而且有保安的,有的时候,北大的学生出入,还会遭到盘查。那幺,那些卖的红薯的和那些不卖的轿车,是怎么进来的呢?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5,(12):16-16
据资料显示,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北大青鸟集团旗下的全资控股企业北大化公司以总额近3亿元的资金,对传媒业进行了比较迅猛的扩张。  相似文献   

4.
涂娟 《声屏世界》2007,(7):19-20
2006年10月25日,刚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毕业的男生高健,在北大三角地摆出招牌招揽“陪聊”生意。高健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出来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新京报》刊登了标题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生摆摊当“陪聊男”》的消息,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也迅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央视二套早间读报栏目《马斌读报》主持人马斌在对另一事件的评论中夹入了对高健行为的看法,原话是:“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比前两天报道的那个北大陪聊小子强多了,你看那家伙啊,他上学不好好学习,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5.
江雪 《新闻三昧》2004,(2):14-16
去年8月,华商报一版刊登了笔采写的消息《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一稿,次日又刊发了笔的(《“状元”卖肉引出人才话题》的特别报道。这两篇章先后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从早期媒体感叹“北大毕业生沦落到街头卖肉”,到后来引起各界人士的理性深思,得出“北大毕业生街头卖肉正常”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北大改革的热闹的讨论中,许智宏,这位北大百年历史上第28位校长显得有些沉默。在讨论中备受责难的是张维迎,在媒体上露面阐释改革的是闵维方,身兼北大人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许智宏却很少说话。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条消息引起了本刊的注意,温州北大方印务公司与爱克发签订合约,成为亚洲地区第一家使用免化学处理直接制版系统的印刷厂。为此,记者特意采访到了温州北大方印务公司总经理孙建舜先生。  相似文献   

8.
言咏 《中国新闻周刊》2007,(40):32-32,34,36
蒋梦麟在北大的“为”,把握了北大的航向,为西南联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石。而他在西南联大的“不为”,则成就了三校九年的“强强联合”,是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合作的一个缩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改革行动初始于今年1月召开的北大校领导寒假工作会议。当时,与会决定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并确定了几个基本的原则:一要摒弃进入北大就得到终身制铁饭碗;二要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三要控制编制。  相似文献   

11.
提起北大校园,人们自然会联想起校内湖光塔影、风景秀丽的燕园,常把燕园比喻作北大。但历史上的燕园却是因燕京大学而得名。1952年7月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时,国内所有的私立大学都一律与其它学校合并。燕京大学也被一分为八:机械、土木、化工三个系并入清华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劳动系并人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并人中央政法学院;经济系并人中央财政学院;音乐系并人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学系并人中央民族学院;其余各系并入北京大学。随后,北大由市内迁出,搬进燕大校园。从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与北大、清华齐名,在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享有盛名的燕京大学成为了历史。这里,我们将燕京大学的形成及校园情况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2.
1919年爆发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地处塞北的内蒙古,归绥中学等学校的学生喊出了“罢不罢,看北大,北大罢,我们就罢”的口号,勇敢地走上街头,举行了罢课和示威游行,声援北京等地的学生爱国运动,同时也迈出了内蒙古学生运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5月50日傍晚,结束了北大艺术学院的MFA艺术硕士答辩,我在北大东门等车.回眸北大,彭吉象教授的话言犹在耳:北大就是北大.  相似文献   

14.
小小档案寄深情北京大学档案馆李研供稿今年元月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焦仁和先生来到北京与海协会进行两会负责人会谈。元月3日焦仁和先生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参观访问。在北大参观时,焦先生提到他的父亲早年曾经在燕京大学读书。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北大档案馆的同志...  相似文献   

15.
调查     
《中国新闻周刊》2014,(5):10-10
留在家乡还是出去? 春节过后,是留在家乡发展,还是走出去打拼,又成了人们的两难选择和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16.
清代宁夏籍湖广提督俞益谟别集《青铜自考》传世现有四种版本:北大刻本、中科院刻本、北大抄本和台湾抄本.北大刻本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刊刻后,中科院刻本后对其进行了修订再版,北大抄本、台湾抄本抄录了中科院刻本并补充了部分内容.中科院刻本、北大抄本、台湾抄本均成书于康熙末至雍正年间.相比较而言,北大刻本最早,中科院刻本最精,北大抄本最全,可以弥补刻本之不足,台湾抄本以其文物价值高,且后补内容可以参校北大抄本而依然有其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17.
2006年9月10日,恰逢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北大信息管理系在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召开了“周文骏教授《文献交流引论》出版20周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校内外专家学者近40人。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首先致辞。周文骏教授在会上简要介绍了自己著作的相关情况,并对与会嘉宾表示感谢,专家们高度评价了周老师的治学精神、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01年8月30日,牡丹江市图书馆收到了李鸿文先生捐赠的个人著述《现代东北史》等共计8种9册。李鸿文先生原藉牡丹江市,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东北近现代历史的研究工作,一生著述颇丰。40多年来,李鸿文先生一直关注着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年届花甲之时,将自己一生重要著述捐赠给了家乡图书馆,表达了老先生对家乡的热爱。李鸿文先生的赠书,不仅丰富了我馆的馆藏,也对家乡人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李鸿文先生向牡丹江市图书馆赠书@黎富贵  相似文献   

19.
张静 《中国档案》2005,(9):63-63
本刊2004年第5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北大带给连战先生的惊喜——连战接受北大档案馆提供的珍贵馈赠》的文章,看到连战夫妇接到北大档案馆提供的其母亲的档案复制件时的那种激动,引发了笔者的回忆。几年前山东省档案馆提供的档案复制件也曾让另一位爱国人士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20.
一项原本早已通过审批的校内工程,何以引起校内校外如此大的反响?是因北大的名声和地位,导致“北大无小事”?或许,在“文物保护与破坏”的争论之后,是一部分人的利益之争。[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