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以岩心资料为主,结合测井资料、储层岩性特征、沉积构造等特征,分析了该地区沉积相的类型及特征,认为高家沟-青阳岔地区长6油层组主要沉积相是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发育有分流间湾、分流河道和天然堤三种沉积微相,工区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表明该区储层砂体以分流河道为主,是主要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岩心观察,结合岩石类型、沉积构造、测井相等相标志对该区进行了沉积相特征研究,指出受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不同体系河流的控制,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沉积微相。通过砂地比的计算,勾绘了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以及分流间湾等微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表明自长8油层组早期至长8油层组晚期,该区经历了湖进过程,同时依据对主分流河道的确定,厘定了河流的走向,对沿主河道厚砂体布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文明  李德鹏 《内江科技》2013,34(3):143-144
受来自西北的近源物源的控制,欧利坨子地区沙三段早期发育扇三角洲、湖泊相沉积,沙三上段沉积时期则形成以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在此沉积背景的控制下,沙三上亚段扇中亚相以及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的砂体成为主要的储层,其储层岩性特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溶孔、胶结物内溶孔、粒间扩大孔和晶间孔等,微裂缝发育差,储层物性特征以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沉积为最优,其次扇中砂体,最差为扇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间沉积砂体。  相似文献   

4.
杨鹏  朱刚 《内江科技》2011,32(5):11-12
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性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本文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对文33块沙二下的非均质性进行表征。认为文33块沙二下为间歇性涨缩湖盆中发育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受沉积微相控制,层内非均质性较强;纵向上多砂层叠加,各层间沉积微相、物性差异大,具有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的影响,储层物性变化大,方向性强,造成了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5.
惠民凹陷田家地区沙二上亚段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将三角洲平原细分为分流河道、河道边缘和洪泛平原微相,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并系统地总结出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描绘出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的平面展布。结合实钻井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河口坝和水下分流河道是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6.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焦巧平 《内江科技》2012,(11):123-124
埕岛油田馆上段储层为曲流河沉积,并细分为7种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研究表明馆上段层内、层间和平面均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研究认为,沉积微相对储层非均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沉积微相对砂体和油层的展布、孔渗的变化、层内非均质性、夹层和微观孔喉分布上。此研究为埕岛油田调整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余海洋 《内江科技》2011,32(5):157-158
长岭坳陷腰英台地区在青一段和青二段沉积时期处于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以西南方向为主的三角洲前缘砂体分支河道经本区延伸到湖盆中心,砂体的厚度较薄,自西南向北东方向有减薄趋势,甚至尖灭,研究区青一段、青二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缘、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是最有利的储层发育区,也为油气聚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青一段、青二段时期沉积微相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时期主河道发生变迁,物源方向西移,不同砂组平面上物源和水道明显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9.
屈宏  徐文萍 《内江科技》2012,(1):147-148
根据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高邮凹陷真武-曹庄地区戴一段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等进行研究。通过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等方面的特征说明本区发育河流和湖泊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角洲体系沉积体系,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泥三个亚相,有利油气储集的沉积微相类型包括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根据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形态,将三角洲的主要骨架砂体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为条带型和网状型。总结并提出了三角洲沉积体系模式,沉积微相分布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及其在旋回中的位置,网状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下降到最低点,而条带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式发育于基准面上升降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属性等资料对埕北低断阶沙二段沉积微相进行研究,并结合物性分析数据明确研究区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沉积微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沙二段早期局部发育大规模水下扇。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较薄,平均砂厚为3.8 m,水下扇砂体厚度介于0.9~9.2 m,平均为2.2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和粉砂岩,颗粒分选较差,泥质含量较高,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等不稳定组分含量较高,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14.7%,平均渗透率为4.5×10~(-3)μm~2,发育中低孔超低渗和中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高达37.2%,储层有效性较低。砂体夹层发育程度较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分析认为,沙二段沉积环境不稳定和水动力持续减弱是控制储集层特征的主导因素,泥质含量是决定储层物性差的直接因素,并推测埕北低断阶沙二段难以发育大规模较高自然产能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特征,新场须四下亚段可划分为TX48、TX49、TX410三套砂组。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的粗碎屑沉积,其中砾岩、砂砾岩属超致密储层,砂岩主要为致密储层,天然气产出须裂缝沟通,砂岩为储集空间的主要提供者但不发育裂缝,而砾岩发育。因此,用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难以描述有利储集体,需细化微相。根据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电性等识别标志,将其分为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通过地球物理技术的精细刻画,揭示研究区北部、中部储层沉积微相以三角洲平原砾质、砂砾质以及砂质分流河道为主,而往南以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河口坝、远砂坝沉积微相为主,细化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可为后续的储层储集性能的研究及储层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周游  古茜  王帆 《内江科技》2010,31(5):112-113
根据资料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部地区珍珠冲段为三角洲前缘相与平原相沉积的储层。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及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以及裂缝为主,储层物性较差;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分选性较差,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有限,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内江科技》2016,(7):60-61
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挖潜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层内、层间和平面的角度描述了W7断块储层非均质性,认为W7断块储层层内夹层发育;层间各砂体平均渗透率差异较大;平面上油气分布以及砂岩有效厚度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魏三妹  吴剑 《内江科技》2010,30(1):96-97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域构造概况、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清了辽河油田台一块Es1Ⅱ和Es1Ⅰ油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认为油组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其沉积微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微相。根据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并得出研究区该时期存在双物源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陈恩  李维锋  张宇坤 《内江科技》2010,31(4):103-103,88
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重7井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发育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问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局部被断层遮挡,储层物性和舍油气性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对沉积微相和油气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理 《今日科苑》2012,(10):114
本文通过对F4储层的特点、层内、平面及层间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关键储层进行了评价,认为F4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均比较强,需要细化F4储层内的沉积微相研究,深入分析F4储层内每一层砂体包括反映含油能力、储集性能、储层岩石渗透能力、变异系数等影响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的单项参数进行评价赋值,计算各参数权重系数,最后综合得分、定量评价,为后续开发方案的调整给出精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蜀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以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交替发育为主,纵向上为多个小层相互叠置,单层厚度较小,储层井间连续性差,总体上砂体分布非均质性强,横向上追踪难,无明显标志层。泥岩层成分复杂,有机质、泥砺、碳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对泥岩测量值均有影响,即使在自然伽玛均质及分布形态比较接近的层位,声波峰值及平均值仍有较大差别,采用泥岩段刻度达不到标准化的精度要求。因此,在选取标准井时,除遵循传统原则之外,还分不同完钻情况进行选取,在此基础上统计标准井标准层特征值,通过直方图对比的方法,对工区老井资料进行校正,部分井补偿声波与井径曲线处理前需要做公英制转换,形成四种岩性的声波-中子、密度-中子,声波-密度、声波-电阻率交会图版,结合理论值,总结出长石石英砂、岩屑砂岩、钙质砂岩、含碳砂岩四种不同成分砂岩的测井响应特征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子洲气田山23亚段气藏是上古生界最为有利开发层段。山23亚段储层岩石主要类型为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溶蚀孔和晶间孔为主,具有特低孔、低渗特征。影响储层性能的主要因素有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与成岩相、构造作用等因素。研究区中西部的三角洲平原辫状分流河道石英砂体带是研究区最优质储层相带。最后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相似文献   

19.
黄艳  雷卞军  王鲜  杨玥 《内江科技》2012,(12):137-138
本文结合区域基本地质特征,充分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测井和试气等资料,对苏里格气田东区召51-统41井区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石盒子组8段、山西组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都十分严重,石盒子组8下亚段砂体最发育,在沿河道方向砂体连续性较好,而在垂直河道方向上河道砂体更叠频繁,连续性较差,致使层间非均质性最严重。  相似文献   

20.
对鄂尔多斯盆地新窑区,按照沉积旋回对主力油层逐级细分对比,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明确了长4+5储层砂体成因类型,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共3种沉积微相。通过基础沉积图件的编制,明确了2个细分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这为下一步注水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